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遗传育种对家兔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两个方面对2012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试验旨在研究补饲女贞子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8头健康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每个处理组12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N1、N2、N3组分别在饲喂TMR日粮的基础上补饲150、300、450 g/d女贞子。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450 g/d女贞子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4%校正乳产量(P<0.05),补饲150 g/d女贞子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乳脂含量(P<0.05),而对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蛋白、总固形物含量和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补饲女贞子可显著降低泌乳奶牛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而对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补饲女贞子具有提高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改善机体脂类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作者对2014年国内、外家兔的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家兔育种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2014年国外家兔传统育种主要集中在不同肉兔品种性能比较,而分子育种以毛色和生产性能为主要性状,同时在家兔基因组特征高通量测序挖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也有涉及,当然,高效繁殖技术依旧是国外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精液冷冻保护剂开发和胚胎冷冻方法研究两方面。而国内传统育种研究内容重点在地方品种、培育品种种质评定以及与国外品种比较等方面,亮点是国内已经较为重视家兔配套系和现代育种软件系统开发。毛皮、生长、胴体等性状的分子育种则仍旧为国内遗传育种研究重点,繁殖相关研究较少,且方向分散,是国内繁育研究薄弱环节。总体来说,国内、外各有侧重,但中国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特别是高效繁殖技术和生产性状分子基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4.
中国是世界养兔大国,然而家兔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滞后,近年稍有起色。作者就2013年国内家兔遗传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家兔育种者提供参考。2013年,中国在家兔传统育种方面主要开展了对九嶷山兔等品种资源的介绍或调查,以及肉兔、獭兔等最佳杂交组合的筛选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2013年中国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对毛发(毛色、毛囊发育)、生产(生长、屠宰和肉质)及抗病等性状的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和表达的研究,获得一批功能基因和潜在分子标记;繁殖技术方面主要是针对人工授精时母兔发情前处理和公兔精液稀释与保存方法的改进进行了一定研究;2013年家兔肌肉蛋白组学研究的启动是该领域的研究亮点。这些研究成果将对中国家兔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褪黑激素是畜牧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类促毛皮生长激素。选取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耗料增重比(F/G)作为描述生产性能的3个指标,综述了褪黑激素对羊、兔、猪、鸡、鱼和鼠生产性能的作用,为生产中合理应用褪黑激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6.
研究表明,2型脱碘酶基因(typeⅡiodothyronine deiodinase gene,DIO2)和3型脱碘酶基因(type Ⅲiodothyronine deiodinase gene,DIO3)对啮齿动物(Rodentia)和绵羊(Ovis aries)的季节性繁殖活动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选择常年发情济宁青山羊(Capra hircus)和季节性发情辽宁绒山羊(C.hircus)作为实验对象,应用反转录PCR和定量PCR技术分别对两个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繁殖轴组织中两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发现,(1)DIO2基因在所研究的24个组织都有一定量表达,DIO3基因主要在小脑、海马、下丘脑、垂体、脑桥以及卵巢和肾上腺等表达,品种间两基因组织表达谱相似;(2)济宁青山羊垂体DIO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辽宁绒山羊(P<0.05),下丘脑、卵巢表达量也均高于辽宁绒山羊,但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表达量显著低于辽宁绒山羊(P<0.05);(3)对于下丘脑组织DIO3基因,则济宁青山羊表达量比辽宁绒山羊明显要高(P<0.05),而对于卵巢和子宫DIO3基因表达量,则济宁青山羊明显比辽宁绒山羊低(P<0.05),济宁青山羊垂体DIO3基因表达量低于辽宁绒山羊,但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提示DIO2和DIO3基因可能与山羊季节性繁殖调控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初步揭示山羊繁殖季节性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家兔是节粮型草食小动物,其养殖投资少、见效快,已成为中国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等方面对国内外2019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方面均作了较多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是针对选择和环境及添加物对家兔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对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其中产仔数及精液蛋白方面的研究较多,其次是生长、肉质、毛色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繁殖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公兔精液的保存方法及添加物对家兔精液品质、产仔数和受胎率的影响。国内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也主要包括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但国内的研究重点在分子育种研究,其中品种与遗传多样性及皮毛性状功能基因的研究较多,主要采用高通量测序、常规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的方法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而传统育种性状评定和家兔繁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综述可为家兔的育种和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绵羊GDF9基因FecTT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FecTT是冰岛Thoka绵羊GDF9基因外显子2编码区1279位发生的A→C突变(A1279C),导致编码GDF9蛋白C末端成熟肽第109位丝氨酸改变为精氨酸(S109R),该突变纯合子母羊不育,杂合子母羊产羔数比野生型多0.6只。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GDF9基因FecTT突变在小尾寒羊、洼地绵羊、湖羊、考力代、白萨福克、黑萨福克、东弗里生、杜泊绵羊、特克塞尔、多赛特和中国美利奴11个绵羊品种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在11个绵羊品种中都没有检测到GDF9基因的FecTT突变,提示GDF9基因影响Thoka绵羊高繁殖力的FecTT突变对以上11个绵羊品种的繁殖力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掌握皖南黄兔的繁殖性能和选育进展。【方法】对系统选育过程中5个世代的胎产仔数、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数、3周龄窝重、4周龄断奶仔兔数、4周龄断奶窝重进行测定,并采用BLUP方法评估了胎产活仔数、3周龄窝重和4周龄断奶仔兔数的遗传力和育种值。【结果】通过皖南黄兔连续5个世代的繁殖性能选育,其胎产仔数达到7.34只、胎产活仔数7.23只、初生窝重391.11 g、哺乳数6.98只、3周龄窝重2 180.61 g、4周龄断奶仔兔数6.68只、断奶窝重3 477.08 g、断奶成活率95.98%;胎产活仔数、3周龄窝重和4周龄断奶仔兔数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其育种值世代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017 5只、17.91 g和0.019 6只。【结论】通过系统选育,皖南黄兔繁殖性能均有提高,且群体整体度好,遗传性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0.
兔业是节粮、环保、低耗草食畜牧业中的代表性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相关研究是推进兔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不断进步,为家兔育种提供了更加先进全面的技术手段。作者从家兔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国内外2021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一定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与环境效应的影响。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主要以分子育种为主,包括品种与遗传多样性、皮毛性状功能基因、脂肪和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生产性能测定等。本综述旨在为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