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土壤封闭除草是一种有效的油菜田化学除草措施。为评估不同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使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了四种常用土壤封闭型除草剂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及精异丙甲草胺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会导致油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下降,其中甲草胺处理影响最大;但在除草剂处理一段时间后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逐渐恢复。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对油菜土壤中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等影响较大,甲草胺较其他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中土壤细菌在门水平上变化最大。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处理60 d后能增加与污染物降解、反硝化、光合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长、根际促生相关功能细菌的丰度;减少与吸收营养、排泄代谢物相关的功能细菌的丰度。综合研究结果,土壤封闭型除草剂对油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但随着处理时间推移,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马尾松毛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球孢白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及大规模生产球孢白僵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测定6个温度梯度(17、20、23、26、29和32℃)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B-2、B-14和B-19)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以查比克培养基为基础,分别以等质量的3种不同碳源或氮源代替蔗糖和硝酸钾,测定不同碳、氮源对供试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存在一定差异,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B-2、B-14和B-19菌株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在26℃下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达最高值,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3.36~3.77 mm/d、9.33×104~16.33×104个/mL和92.67%~99.67%;在不同碳氮源利用方面,最适生长、产孢的碳源为葡萄糖,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分别为3.56~4.35 mm/d、1.00×104~1.33×104个/mL,但孢子萌发率普遍不高;最适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速率为4.40~4.81 mm/d;最适产孢及孢子萌发的氮源为酵母浸出液,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5.67×104~51.33×104个/mL、58.03%~100.00%.[结论]B-2菌株可优先选作球孢白僵菌工业化生产菌种;在26℃下选择葡萄糖和酵母浸出液为碳氮源可提高菌剂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3.
我国植物青枯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植物青枯病的发生情况、新出现的青枯菌寄主、青枯菌的分类体系、植物青枯菌遗传多样性以及植物青枯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离鉴定番茄青枯病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番茄青枯病防治和番茄抗青枯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番茄青枯病株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分离菌株的16S rDNA序列、碳水化合物利用、致病性、演化型及序列变种等进行分析.[结果]从感染了青枯病的番茄植株中分离到9个菌株Tom l~Tom 9,根据分离菌株在TTC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将9个菌株鉴定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9个分离菌株可以利用3种双糖和3种己醇,并可侵染烟草、马铃薯、番茄、辣椒和茄子;9个分离菌株均可同时扩增得到144 bp的演化型Ⅰ的特异条带和280bp的青枯菌特异条带.[结论]从感病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的9个菌株为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属于生化型Ⅲ、生理小种1、演化型Ⅰ和序列变种17.  相似文献   
55.
厚朴叶中抑菌活性成分鉴别及其防病效果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从厚朴树的自然落叶中提取总酚化合物,以粗提物为材料,测定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同时在盆载和大田条件下用粗提物对棉苗立枯病,小麦白粉病和蚕豆赤斑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证明:粗提物对供试的10种真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盆栽和大田试验均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经分离-纯化和鉴定,粗提物中的抑菌物质为厚朴酚及和厚朴酚。通过对比试验,发现2种酚类物质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6.
苍术白绢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湖北省孝昌、英山等地的调查研究 ,报道了苍术白绢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的培养特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7.
抗栗疫病板栗品种及优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选择较为适合鉴定栗疫病抗性的时期(枝条),并对不同品种进行抗栗疫病筛选.采用从3个板栗产区分离得到并经形态和分子确认后的3个栗疫病菌株JS-6、TC-4和LT-1培养的菌丝,对中国板栗品种和在美国育成中国板栗优系接种培养10天,对病斑面积进行测定,按分级标准确定品种或优系对栗疫病的感抗.通过不同时期对枝条进行接种的比较,认为选夏季枝条接种菌株菌丝进行栗疫病抗性鉴定更严格、准确.通过对不同品种的夏季枝条接种3个菌株菌丝进行鉴定,抗栗疫病品种为Nanking宜昌深刺、大乌壳、宋家早、重阳栗和七月早,较抗栗疫病品种为八月红、广德大红袍、九家种和东丰.  相似文献   
58.
从华中农业大学草坪草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上分离得到引起该草坪草黑斑病的病原菌,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 d后菌落呈墨绿色,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有3个隔膜,中间两细胞较大,弯曲,两端细胞颜色较浅.孢子平均大小为24.94 μm×10.30 μm.其rDNA-ITS序列表明,分离的病原菌与Genbank中的Curvularia verruculosa的同源性是99%,结合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测定认为该菌为C.verruculos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丝在pH值5.0~9.0的PDA上均能生长,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KNO3.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70 ℃ 15 min,孢子萌发的致死温度为75 ℃ 15 min.这是C.verruculosa引起狗牙根黑斑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9.
稻曲病菌无性孢子萌发及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研究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及病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蒸馏水和2%蔗糖溶液中3h不能萌发;6h时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分别萌发产生次生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新采集的黄色和黑色稻曲球上的厚垣孢子在2%蔗糖溶液中的萌发率均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萌发率.供试的9种固体培养基中,以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最适于病原菌生长.生长速率为2.54 mm/天;病菌在7种培养液中振荡培养7天后,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菌丝干重最大,达24.5mg/mL,在大米汁和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中产生的分生孢子量最多,孢子浓度分别为2.63×107和2.28×107个/mL;而固、液态的Czapek、稻秆汁和胁本哲氏培养基均不适宜于稻曲病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60.
荸荠茎点霉秆枯病菌侵染过程的超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荸荠(Eleocharis dulcis),又称马蹄,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水生蔬菜。近年来,随着荸荠在我国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发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荸荠茎点霉秆枯病是2009年在湖北省荸荠产区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由Phoma bellidis侵染引起,该病在湖北省团风地区发生尤为严重,对荸荠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病害一般在8~12月发生,发病初期在荸荠茎秆上产生圆形或梭形红褐色小斑,随后病斑沿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