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奶山羊淋巴器官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改良的甲苯胺兰染色方法观察奶山羊胸腺、脾和淋巴结内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在胸腺只分布于髓质,皮质未见分布;2、脾脏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白髓的脾小体周围;3、在淋巴结内肥大细胞密集于淋巴小结周围区,在中央区则少见,但在髓质内可见有弥散性分布。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以PCR技术扩增牛Y-DNA特异性片段,制备成探针,并用此探针与已知性别奶牛白细胞DNA杂交,结果公牛白细胞DNA呈阳性杂交,而母牛则为阴性,表明此探针可以用作奶牛的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33.
【目的】已有研究证实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动物体内可通过雌激素受体激活雌激素敏感基因,产生生殖毒性,影响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探讨玉米赤霉烯酮吸附剂(沸石+蒙脱石等复合制剂)对后备母猪子宫的LC3与PCNA的分布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从组织化学角度探讨该ZEA新型吸附剂的脱毒效果。【方法】选择体重30±2.11kg左右的(杜×长×大)健康三元杂交后备母猪48头,随机分为 6 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玉米赤霉烯酮组(ZEA)饲喂含有1.008 mg·kg-1玉米赤霉烯酮的饲粮、0.1%新型吸附剂组(ZEA0.1)饲喂含有1.0 g·kg-1吸附剂的ZEA组日粮、0.25%新型吸附剂组(ZEA0.25)饲喂含有2.5 g·kg-1吸附剂的ZEA组日粮、0.5%吸附剂组(ZEA0.5)饲喂含有5.0 g·kg-1吸附剂的ZEA组日粮、蒙脱石组(ZEA-M)饲喂含有2.5 g·kg-1蒙脱石的ZEA组日粮。预试期 7 d,正试期21 d,试验结束进行屠宰取样。【结果】ZEA引起子宫器官指数增加,添加0.25%与0.5%新型吸附剂降低子宫器官指数效果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子宫中 LC3 和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腺上皮细胞内,腔上皮细胞的LC3免疫阳性反应弱于腺上皮细胞。LC3阳性反应在对照组的子宫腺上皮细胞和腔上皮细胞胞质内呈强阳性表达;ZEA组明显弱于对照组,新型吸附剂组的LC3的免疫阳性反应及阳性细胞数量明显较ZEA组增加,且有剂量依赖趋势,但ZEA-M组效果不明显,略多于ZEA组。各组的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中PCNA的观察结果与LC3变化趋势相反。WB和qRT-PCR结果也显示添加0.25%与0.5%新型吸附剂可促进LC3的表达,增强了自噬,降低了PCNA表达。这些结果提示ZEA抑制了LC3的表达,抑制细胞自噬,破坏子宫内膜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稳态。但新型吸附剂使LC3蛋白表达上调,PCNA表达降低,可以促进细胞自噬,并抵抗由ZEA引起的子宫内膜细胞异常增殖(PCNA表达增加),通过双向调节对细胞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该结果为新型吸附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本试验条件下,ZEA可引起后备母猪子宫发生增殖反应,新型吸附剂一定限度内能够对抗ZEA对子宫正常生理机能的副作用。以添加0.25%与0.5%剂量的新型吸附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4.
花后高温对晋南冬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晋南冬麦区小麦灌浆后期高温干旱胁迫对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花后高温与不同土壤水分环境的互作设置,在4种不同的大气温度和土壤水分环境下对131份历年亲本种质材料的灌浆速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灌浆后期高温胁迫都会暂时加速小麦的灌浆速率,随后灌浆速率又明显下降,缩短了小麦灌浆期,最后导致千粒质量下降;小麦千粒质量的大小与灌浆期灌浆速率最大值的大小关系不大,而与灌浆期时间长短有关,也就是说,平稳的灌浆方式对千粒质量的形成最有利;高温胁迫对旱地小麦灌浆的影响大于对水地小麦的影响,尤其灌浆后期高温胁迫与土壤干旱互作对小麦灌浆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头,试验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的试验饲粮是用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代替基础饲粮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而成(含玉米赤霉烯酮0.90 m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43 mg/kg,烟曲霉毒素5.85 mg/kg)。仔猪采用单体笼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升高了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乳糖酶活性、空肠和回肠的蔗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空肠和回肠的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能够降低断奶仔猪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危害小肠健康,并对其生长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6.
鹧鸪脾脏、盲肠及盲肠扁桃体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阿尔新蓝-藏花红染色法、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长效甲苯胺蓝染色法等三种不同染色方法观察鹧鸪脾脏、盲肠、盲肠扁桃体肥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在鹧鸪脾脏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红髓和边缘区,在白髓脾小体中未见肥大细胞,在被膜上、小梁内未见肥大细胞分布;2.盲肠扁桃体分布在盲肠壁内的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内,在盲肠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内未见肥大细胞分布;3.盲肠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突向肠腔形成的皱襞中轴,肌层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37.
应用常规解剖学方法,观察16例成年蓝狐肝脏和胰腺,结果显示:1.肝脏分为6个叶,即左外叶、左内叶、方叶、尾叶、右外叶、右内叶;2.胆囊位于右内叶上,胆管与肝管汇成胆总管,肝管是由每个叶发出的小胆管汇成;3.肝脏实质由肝小叶和门管区组成,小叶间结缔组织极不发达,肝小叶分界不清;4.肝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间界限清晰,核大而圆,HE染色胞质为粉红色;5.胰腺位于十二指肠、胃和横结肠之间,为不规则的长条状,外分泌部由浆液性腺细胞构成腺泡,腺细胞呈锥体形。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山羊胃肠道的定位分布、形态特征与发育性变化,选用0、30、60、90、120、150和180日龄雌性济宁青山羊,按试验要求取材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显示,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腺体和固有层,有"闭合型"和"开放型"2种类型。2种类型细胞在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均有分布,但未在瘤胃、网胃、瓣胃和直肠中检出。Ghrelin阳性细胞在皱胃中最多,由皱胃至结肠逐渐减少,"闭合型"细胞所占比例也由皱胃至结肠逐步减少。从0~120日龄,皱胃和空肠中阳性细胞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150和180日龄有所下降;十二指肠中阳性细胞在90日龄达到高峰。回肠、盲肠和结肠中阳性细胞数较少,均呈现随日龄增长而缓慢增长的趋势。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变化表明Ghrelin可能与山羊胃肠道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山羊发情周期4个阶段肥大细胞(MC)在子宫和输卵管内的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规律,用荧光测定改良法检测了子宫和输卵管组织中组织胺(HA)含量。结果显示:MC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在子宫内主要分布在肌层,子宫外膜中零星散在,内膜中散在分布于固有层的子宫腺和血管周围,子宫阜和内膜上皮中未发现。输卵管内MC在黏膜皱襞、肌层和外膜中均有分布。MC在发情后期有明显的脱颗粒现象。发情周期中子宫及输卵管MC数量变化为:MC(发情后期)〉MC(发情前期)〉MC(间情期)〉MC(发情期),子宫肌层MC数量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子宫固有层和输卵管内无显著变化。子宫角内HA含量在发情后期与其它时期有显著变化(P〈0.05),子宫体、子宫颈和输卵管的变化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对断奶母仔猪血清酶、代谢产物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28日龄平均体重为(14.01±0.86)kg、健康的三元杂交(杜×长×大)雌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 mg/kg ZEA。预试期10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3组血清尿素氮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都显著增大(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提高(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降低(P0.05),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都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明显增大且排列疏松无序,小肠腺数量减少,黏膜厚度变薄。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增大,小肠腺数量减少,并且试验2组和试验3组空肠上皮脱落固有层裸露。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回肠绒毛高度增大且黏膜下层内弥散淋巴细胞增多。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ZEA(0.5~1.5 mg/kg)改变了断奶母仔猪的肝脏代谢和肠道的形态结构,进而影响断奶母仔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