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1篇 | |
综合类 | 31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正> 1 使用畜禽药品的一般原则 1.1 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1.2 用药前预先诊断原则。 1.3 “有效、经济、安全、方便”的原则 1.4 剂量适宜原则。一是使用药物的剂量一定要适当。二是对于病情较急时,首次或首天用加倍量,随后第二三天用维持量。三是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不能将治疗剂量作 相似文献
62.
63.
为了探讨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组织学特点及对低氧的适应,以平原黄牛为对照,利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骨骼肌肌纤维直径、表面积密度;通过透射电镜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平均体积等结构参数.结果显示,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肌纤维直径显著细于1日龄平原黄牛,表面积密度明显大于平原黄牛,差异极显著(P<0.01);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平均体积小于1日龄平原黄牛,并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1日龄大通牦牛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体积密度、面积密度、面数密度均大于1日龄平原黄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线粒体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降低线粒体平均体积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对氧的利用,并且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肌纤维直径小,表面积密度大的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64.
65.
正休闲乡村游,亟需增添文化味。并不是有山有水有花就可以称得上是赏花游,就能够吸引游客,就能够让游客留下来,还需要挖掘其后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增加综合吸引力。如到江西婺源不光能看花,还有许多民间的东西,比如徽派古祠堂、官邸、民居、廊桥、亭阁等。当地傩舞、徽剧等民间文艺也非常受欢迎。休闲乡村要产生吸引力,还需要有乡愁。休闲乡村的原住民、农田、水系就像自然保护区,他们本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青海省海南州夏季藏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于2019年7-8月对牧区藏羊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共采集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兴海县和同德县藏羊粪便样品990份.粪便经饱和食盐水处理、麦氏计数、镜检,初步判定藏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粪便中检出虫卵863份,总感染率为87%.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兴海县和同德县的藏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84%、89%、91%、88%和86%.粪便中虫卵初步鉴定为细颈线虫卵、毛圆线虫卵、仰口线虫卵、奥斯特线虫卵、捻转血矛线虫卵、球虫卵囊和绦虫卵.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兴海县和同德县藏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3%、86%、66%、72%和62%;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6.5%、53.5%、76%、65%和47%.夏季海南州藏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7.
对青海省大通牦牛1、30、180日龄及成年组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牦牛心肌、骨骼肌线粒体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在年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大通牦牛在生长发育阶段心肌、骨骼肌线粒体ATP酶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着稳定的作用,且与年龄之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8.
69.
以新农科+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的大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应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干燥技术实践课程为例,立足于学科基础,分析了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鲜明工程应用和技术实践特点,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案例设计,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突出强化课程思政引力。解决了实践教育培养弱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培养目标与培养机制不匹配等问题,为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探索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