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49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2篇 |
农学 | 355篇 |
基础科学 | 220篇 |
237篇 | |
综合类 | 2167篇 |
农作物 | 159篇 |
水产渔业 | 145篇 |
畜牧兽医 | 1118篇 |
园艺 | 525篇 |
植物保护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53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177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94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131篇 |
2014年 | 338篇 |
2013年 | 286篇 |
2012年 | 306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267篇 |
2009年 | 303篇 |
2008年 | 246篇 |
2007年 | 302篇 |
2006年 | 281篇 |
2005年 | 243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废革屑制备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碱脱铬法提取蛋白粉并作了产品分析.从生产可行性方面考虑,用黄酒糟混合蛋白液,降低浓缩成本提取了蛋白含量较高的混合饲料. 相似文献
62.
为了比较甘肃天祝抓喜秀龙乡红疙瘩村、岱乾村和碳山岭镇四台沟村3种水解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活力,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对3个地区的90份牦牛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红疙瘩村与岱乾村海拔接近、地区差异小,ACP活力、AKP活力均无明显差异,随着牦牛所处地区海拔的明显升高,ACP活力明显升高,而AKP活力明显下降,AMS活力受地区变化影响不大。胎次对牦牛乳中ACP活力、AMS活力无明显影响,随着胎次的增加,AKP活力呈现上升趋势且第5胎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 相似文献
63.
64.
65.
本文继续介绍我国鳖体斜睾科、粗盘科和端盘科吸虫,共3属9种。六、斜睾科Plagiorchiidae(Lithe,1901)Ward,1917Iv、鳖细孔吸虫AstiotremaamgdaeOgata,1938(图17)虫体呈长叶状,两端钝圆,前睾部最宽,体表前2/3披以细棘,虫体长1.56~4.18mm(以后单位同),宽0.426~0.975。口吸盘端位,大小为0.076~0.196×0.109~0.186。缺前咽,咽紧靠口吸盘之后,大小为0.055~0.087×0.066~0.098。食道长0.094~0.196,管肠末端达后宰后缘水平。腹吸盘紧接肠分叉之后,大小为0.120~0.196×0.118~0.186,盘中心距前… 相似文献
66.
环境因子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春季蛋鸡舍空气环境因素对伊莎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层笼温差较大 ,下层比中、上层低 1 .5~ 3.0℃ ;上、中层与下层的产蛋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1 )。而中、上层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1~ 3层昼夜光照强度差异大 ;白天光照强烈 ,且不均匀 ,南北两列差异极显著 (P<0 .0 1 )。南列平均值为 2 0 4 .8L x,北列仅为 2 1 .1 Lx,是南列出现啄癖多、死淘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湿度平均 66.7% ,在适宜范围之内。舍内平均风速小 ,仅 0 .0 4 8± 0 .0 1 9m/s;NH3为 2 7.9ppm、CO2 0 .1 8%超过卫生学标准。经相关回归分析 ,此浓度的氨对产蛋率已产生明显的负效应 (P<0 .0 1 )。 相似文献
67.
68.
69.
零日龄放鸭:稻鸭共作技术的重大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稻鸭共作技术,鸭苗需经保温育雏并提前驯水后才能放入稻田,鸭苗为7~14日龄,这便要求种稻农户掌握良好的鸭苗育雏和驯水技术,这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稻鸭共作的成败。这对于长期农牧分离、缺乏养鸭经验的农户来说,是一件吃力而麻烦的事。镇江市稻鸭共作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沈晓昆、戴网成和谢桐洲借鉴日本冈山大学岸田芳朗博士的研究经验,进行了零日龄放鸭的试验研究并获得了成功。2007年6月15日,零日龄放鸭首次在江苏镇江丹阳延陵430亩稻鸭共作田实施,本刊记者闻讯后亲临现场,实地目击了零日龄放鸭新技术的实施情况,并就零日龄放鸭这项新技术的技术要点、优势及发展前景等采访了沈晓昆等人。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