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绿脓杆菌感染是人畜共患的散发病。禽类感染可呈现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或发生眼角膜炎。也可与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呈现呼吸道疾病。国内先后报道雏鸡暴发绿脓杆菌病主要表现肝变性、坏死等病变。关于本病的病理学尚无显微镜病变的充分描述,故作本实验观察。材料与方法一、病原菌:分离自北京郊区某鸡场3周龄雏鸡群暴发绿脓杆菌感染的自然病例。二、实验鸡:6周龄的来航公鸡8只,  相似文献   
32.
在动物园里或野生动物中,自发性胃肿瘤的报道主要见于灵长类,如弥猴属(Macaca Spp.)。在动物的胃癌中,虽然马科动物胃食管部的鳞状上皮癌出现最多,但并不常见。这种癌瘤一般生长缓慢,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在密集型养鸡业生产中流行的中雏鸡白痢病,常有白痢病史,一般认为造成大批死亡的原因是应激因素作用下,慢性带菌过程急性暴发,或不同抗原型菌株第二次感染的结果。为了解没有鸡白痢病史的中雏鸡一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后发病特点和其在较长的病程中形成的病理变化,在急性发病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本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34.
雏鸡维生素B2缺乏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失衡引起雏鸡腿病综合征是当前生产中一种常见多发病。维生素B_2缺乏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病鸡的典型症状是“卷趾”麻痹。病变特征是外周神经肿大和神经纤维脱髓鞘。本实验旨在全面观察在集约化生产技术条件下,雏鸡维生素B_2缺乏症的特点,为诊断和防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肉鸡胫骨软骨症发病趋势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试验采用480只1日龄Arbro Acres商品代仔公鸡,研究胫骨软骨症的发生特征,胫骨软骨症随肉鸡生长的动态发展趋势以及与日粮氯和镁水平之间的关系。试验为2×2×4因子设计,日粮氯,镁分别采用2个水平,氯为0.115%和0.35%,镁为0.15%和0.40%。时间因素为第三个因子,10天为一个阶段,共4个阶段。试验期为40天,实验结果表明,肉鸡胫骨软骨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并与肉鸡的生  相似文献   
36.
利用IBDV高免血清IgG作为包被抗体,成功地建立了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人工感染雏鸡免疫器官抗原动态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毒株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病毒抗原含量不一致,持续时间也有差异。采用本方法共检测IBD阳性样品275份,检出率为100%,检测对照阴性样品25份,结果均为阴性,比AGP法检出率高40%左右,灵敏度高100~200倍。试验证明双抗体夹心法ELISA可用于组织抗原分布的检测,并且该方法具有特异性、高度敏感性,稳定性、快速性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组织病毒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鸡眼区相关淋巴组织在鸡新城疫疫苗点眼免疫后的局部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Lasota 系 N D 疫苗点眼免疫后眼区相关淋巴组织对 N D 疫苗可 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组 C D+4 T及 C D+8 T 淋巴细胞数量于点眼免疫后迅速升高,其百分比含量明显高于非免疫组。  相似文献   
38.
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微循环机能失调是临床多种危症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1]。研究证实,机体微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是对来自神经体液因素或体外某些致病因子刺激的首要应激反应,而体液因子在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中更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活...  相似文献   
39.
本试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组织化学方法对大剂量 A V M B1 对大鼠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Pgp)及 A T P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当大鼠给予大剂量 A V M B1 后,体内 Pgp 表达增 加,与此同时 A T P酶活性明显增强,这证明机体清除 A V M B1 依靠 A T P 提供能量,但 Pgp 不是机体清除 A V M B1 的唯一机制。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借助透射电镜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 株人工感染诱导的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和体外培养法氏囊细胞的细胞凋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 I B D V 感染后早期阶段,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和体外培养法氏囊细胞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 征。 I B D V 感染雏鸡后24~48 h 和感染法氏囊培养细胞后4~24 h,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正常淋巴细胞数量相应减少,揭示 I B D V 人工感染可以诱导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和体外培养法氏囊淋巴细胞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