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马铃薯加工淀粉后会产生大量马铃薯渣,薯渣中含有淀粉、纤维素、果胶及蛋白质等可利用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由于薯渣松散、含水量高、容积密度小,且腐败后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脱水难、储运难成为了制约薯渣开发利用的瓶颈。为此,综述了近年来马铃薯渣利用的发展现状以及薯渣脱水设备和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目前影响薯渣高效利用的关键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思路与对策,为马铃薯渣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分宜县实际状况,以乡镇为评价单元对分宜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基于预警视角,构建由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3个维度组成的分宜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承载力数值并研究承载风险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分宜县的整体资源环境承载风险处于中等风险,分宜镇的承载风险最大,其次是钤山镇和湖泽镇,分宜县北部乡镇都处于较低的承载风险。  相似文献   
33.
鸡脾脏中B淋巴细胞的发育及其定位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gM、IgG和IgA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IgM+、IgG+和IgA+B淋巴细胞在鸡脾脏中的出现、迁移、数量变化规律等一系列的发育过程以及组织定位分布特点。结果显示,IgM+和IgA+细胞在胚胎15日龄时开始出现,IgG+细胞在胚胎18日龄时出现,21日龄雏鸡脾脏的红髓和生发中心中出现以IgG型为主的浆细胞。各日龄IgM+、IgG+和IgA+细胞主要分布在脾脏的特征性组织结构—椭球周围淋巴鞘和生发中心中,这些结构也随着B淋巴细胞的增多而不断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的数量随着日龄增长持续增加,直至21日龄时趋于稳定,各日龄B淋巴细胞数量始终以IgG+细胞最多,IgM+细胞次之,IgA+细胞最少。结果表明,鸡出壳初期,脾脏的体液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并在21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34.
用低质量分数5%的氯化锌溶液和40 kHz超声波对毛竹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在190℃下进行热处理,探讨了氯化锌-超声波联合预处理对高温热处理毛竹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联合预处理使相对结晶度提高了6.16%,有效降解了半纤维素等微纤维,同时羟基指数IH相较对照组降低了41.8%;由于氯化锌-炭化物的生成,C=C、C=O、苯环等发色基团和—OH等助色基团的变化,联合预处理材的颜色加深了27.9%;同时DTG曲线整体向低温区移动,相比于对照组,联合处理后半纤维素达到最大热降解率所需的温度降低了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