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2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443篇
农学   348篇
基础科学   279篇
  256篇
综合类   1828篇
农作物   169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858篇
园艺   368篇
植物保护   19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荆州市郊野生草坪草生物学及其坪用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荆州市郊野生草坪草资源的调查及物种鉴定,结合初步的驯化栽培试验,重点评价了它们的坪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8份野生草本植物中有狗牙根(Cynodon辽dac—tylon (L.)Pers)、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早熟禾(Poa annua L.)、南苜蓿(Medica—gohispida Gaertn.)、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cides Lam.)、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等8种适合于建植草坪,其中有狗牙根、结缕草、地锦这3种植物可以作为砼护坡生态工程绿化草种。  相似文献   
992.
姜静  郑雨  李慧玉  冮慧欣  陈肃  刘桂丰 《园艺学报》2020,47(Z2):3125-3126
‘朝霞2号’是以白桦为受体获得的转BpGLK1基因干扰表达株系,其叶片中BpGLK1的表达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主干树皮灰白色,枝条红褐色。叶片纸质,宽卵形,夏季呈黄绿色,秋季呈金黄色,叶尖呈渐尖,叶基心形,叶缘钝齿、无叶裂,上下表面均有绒毛分布,一级侧脉7 ~ 8个。  相似文献   
993.
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与正常成年绵羊(对照组)的小肠各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69.11%、230.38%和233.42%(P〈0.01);嗜酸粒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16.78%、123.87%和164.51%(P〈0.01);浆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7.34%、72.97%和328.26%(P〈0.01);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3.40%、41.42%和133.17%。对照组和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减少,相反,对照组和感染组嗜酸粒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空肠增加,空肠到回肠减少,感染组小肠固有层浆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均逐渐增多;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差异极显著(P〈0.01),感染组上皮内淋巴细胞空肠与回肠差异极显著(P〈0.01),但十二指肠与空肠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贝氏莫尼茨绦虫感染成年绵羊后,成年绵羊通过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增生加强细胞免疫水平,浆细胞增生加强体液免疫水平,同时还通过非特异性黏膜免疫细胞,嗜酸粒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进一步加强黏膜免疫水平以抵抗贝氏莫尼茨绦虫对绵羊的感染。可见绵羊可以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增生加强局部免疫力以监视虫体免疫逃逸来抵抗寄生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994.
采用RT-PCR及RACE方法从绿竹中分离了COMT基因家族的一个基因,命名为BoCOMT1.BoCOMT1全长1 377 bp,编码一个361 aa的蛋白,估计分子量为39 kDa.BoCOMT1与小麦的TaCOMT、甘蔗的SoCOMT、玉米的ZmCOMT和毛白杨的PtCOMT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oCOMT1与TaCOMT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达到86.7%,系统进化树的分析表明,BoCOMT1与TaCOMT亲缘关系较近.RT-PCR结果显示,BoCOMT1在茎中的表达量约为叶中的2倍.  相似文献   
995.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的猪Ⅰ型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高度致死性疾病。猪是本病毒最重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来源,猪感染后的症状因日龄而异,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并且对养猪业的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鉴定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磷转运蛋白Ⅰ (phosphate transporter 1, PHTⅠ)家族基因,分析其表达模式。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毛竹PHTⅠ家族成员,分析基因启动子调控元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氨基酸保守基序、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组织表达特异性、基因适应性进化及系统进化等。  结果  毛竹中共鉴定出20个PHTⅠ家族基因 (PePHTs),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均定位于细胞膜。每个基因都含有1~2个内含子,PePHTs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以及赤霉素等激素类响应元件。毛竹PHTⅠ大部分为碱性蛋白质,分子量为48.61~76.37 kDa,理论等电点为6.84~9.30,疏水性值均大于0,都属于疏水蛋白。基因适应性进化分析显示:大多数PePHTs的选择压力值小于0,说明多数基因受到负选择压力。转录组表达图谱表明:PePHT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说明该基因家族在毛竹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系统进化树表明:PePHTs都聚类在第Ⅰ亚家族,并且优先和水稻Oryza sativa聚类在同一支上。  结论  PHTⅠ家族在植物吸收和转运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毛竹PHTⅠ家族基因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图5表1参45  相似文献   
997.
998.
鱿鱼风味料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填补鱿鱼风味料的市场空白。[方法]根据味料同源原理,以酶解度、感官评定为指标,对鱿鱼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酶解效果较好的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并进行复合酶解正交试验。[结果]鱿鱼原料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0℃,p H 6.0,时间6 h,加酶量0.2%,其中碱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的比例为2∶1。此条件下酶解液酶解度为30.40%,感官评定无苦味,鱿鱼风味浓。[结论]该试验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得健康安全的海鲜调味品,为鱿鱼风味料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吉单40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与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育成,于2023年通过吉林省审定的中熟玉米杂交种。吉单40主要特点:(1)高产,2021-202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2606.5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4%;202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359.2kg,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6%。(2)适应性强,区域试验增产点次比例85.7%,生产试验增产点次比例87.5%。(3)优质,籽粒含粗蛋白质8.85%,粗脂肪3.57%,粗淀粉71.52%,赖氨酸0.24%,容重750g/L。吉单40非常适宜在吉林省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梅PmARF17的生物学功能,探究梅花发育进程中其表达丰度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的关系,为梅花发育的调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梅品种‘大嵌蒂’为试材,克隆PmARF17,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及其与其他物种同源蛋白的差异;亚细胞定位确定PmARF17蛋白在细胞中作用的部位;以梅品种‘大嵌蒂’和‘龙眼’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芽、叶芽、花器官为试材,利用qRT-PCR检测PmARF17时空表达模式,通过UPLC法测定IAA、GA3、ABA、ZT含量的动态变化,并与PmARF17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克隆PmARF17启动子,分析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瞬时表达解析PmARF17与GA3的调控模式。【结果】从梅品种‘大嵌蒂’中克隆得到PmARF17,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mARF17蛋白与其他植物的ARF蛋白序列高度同源;亚细胞定位表明其作用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qRT-PCR表达和内源激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mARF17的表达与IAA含量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mARF17在雌蕊完好花芽中的表达水平相对不完全花芽显著上调,而GA3含量与PmARF17的表达趋势一致。ABA和ZT含量总体上与PmARF17的表达呈相反的趋势,表明两者可能抑制PmARF17的表达。PmARF17启动子含有GA顺式元件,且具有启动活性和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花瓣、雄蕊及根部特异表达。【结论】 PmARF17可能是梅花发育的正调控基因,促进梅雌蕊的正常发育。PmARF17的表达可能受到GA3的正调控,其可能通过作用于雄蕊和花瓣,进而影响梅的雌蕊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