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麦芒对籽粒产量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1987年剪芒、剪叶试验结果表明,大麦诸光合器官对产量的作用表现为:芒>旗叶>倒2叶>倒3叶。芒的作用因品种类型和结实期的气候生态条件不同而异,6棱大麦芒的作用大于2棱大麦。在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和雨量较少的年份,芒对粒重的贡献较大;反之,在温度较低,光照不足和雨量较多的年份则较小。灌浆期芒上喷尿素加KH_2PO_4液体肥料能显著提高芒的光合强度,增加千粒重1.3~3.4g。芒对产量贡献卓越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同化细胞结构复杂,光合面积大和叶绿素含量多。 相似文献
22.
陕西黑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如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1):97-101
陕西黑米原产陕西洋县一带,栽培历史悠久。据古农书记载,此米具有“开胃益中,滑涩补精”和“补肺、缓筋”之功能,历史上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室。由于此种水稻植株高大,叶片宽披,不耐肥,易倒伏,不抗稻瘟病,产量低,一般亩产只有300~400斤,故长期以来在我省陕南稻区只有零星种植。解放后,我省的水稻研究工作者对黑米农家品种(属籼型粘稻)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良。从中选育出了一些矮秆糯性品种,这种矮黑糯植株较矮,耐肥,抗倒,亩产可达700斤左右。长期以来,洋县稻区农民对黑米的利用价值传说甚多:有的说它能治多种人体疾 相似文献
23.
24.
由史志诚教授著、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畜产经济概论》一书是我国第一部以畜产业为研究对象的经济专著。该书的出版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标志着我国畜产经济学的建立,从而为畜产经济的深入研究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畜产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科学,是研究畜产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结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草业、畜牧业、饲料工业、畜产加工业和畜产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