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有效地修复土壤镉污染,解决植物修复的二次污染问题,本试验以北京西南郊衙门口污灌土(土壤全镉含量为3.45mg·kg-1)为供试土壤,采用蚯蚓-甜高粱复合系统对土壤镉污染的修复作用及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对照、种植甜高梁(每盆5株)、接种蚯蚓(每盆12条)和种植甜高粱并接种蚯蚓4个处理,研究了杜拉蚓对能源植物甜高粱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杜拉蚓能显著增加甜高粱的生物量,45 d时添加蚯蚓较未加蚯蚓的处理,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重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6.02%和31.52%;投加蚯蚓的处理提高了甜高粱对Cd的吸收量,45 d时添加蚯蚓较未加蚯蚓的处理,地上部与地下部总镉含量平均每盆分别提高了8.89和43.18×10-3 mg;蚯蚓处理提高了土壤中NH4Ac-Cd的含量,加蚯蚓较未加蚯蚓的处理45 d后使土壤有效镉提高了9.8%.此研究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三种兽药在不同暴露系统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人工土壤法和滤纸法对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3种常用兽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土壤法和滤纸法测定的阿维菌素对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06mg·kg-1和4.63×10-3mg·cm-2,阿维菌素对蚯蚓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皮肤接触毒性比土壤食入毒性更大。用滤纸法测定的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对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大于10mg·cm-2和15mg·cm-2;用土壤法测定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对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均大于5000mg·kg-1,表明安普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对蚯蚓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兰考泡桐(Paulowniaelongata)木片用4种酶液(纤维素酶液ES28、半纤维素酶EAn76、木质素酶E025及E014)预处理制生物机械浆。测定了预处理对木片主要化学组成、磨浆能耗、纸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E014、E025、ES28、EAn76预处理后,木片失重3.18%~3.72%,其中3.9%~18.6%为木质素损失,纤维素损失则高达38.2%~46.2%;(2)磨浆度为55SR时,4种酶液可节省能耗2.0%~7.0%,裂断长变化为-18.1%~7.9%,耐破度变化为-13%~7.3%,撕裂度为-12.9%~8.4%,光学性质(如白度、光散射系数)变化不大,不透明度几乎不变。综合能耗节省与强度性质的提高,E014及EAn76效果较好,ES28则由于纤维素酶对纤维的损伤效果不佳,E025效果则一般。 相似文献
24.
猪日粮中添加乳酸链球菌和蚯蚓粉对其生产性能及粪便中臭气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选用144头三元杂交猪(杜洛克×长白×大白),平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S)、CS+2×109cfu/kg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Lactics)、CS+0.45%的蚯蚓粉、CS+2×109cfu/kg乳酸链球菌+0.45%的蚯蚓粉,测定了仔猪生产性能、粪的pH、大肠杆菌、乳酸菌、梭菌和优杆菌的数量、铵态氮、总氮、挥发性氨氮和主要的臭气化合物含量以及血清中的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降低了粪便的pH、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以及粪便中异戊酸、对甲酚等臭气化合物的含量(P<0.05),提高了粪便中乙酸、丙酸的含量(P<0.05);蚯蚓粉能降低粪便pH值、干物质和粪便中吲哚的含量(P<0.05),但同时能增加乙酸、丙酸和3-甲基吲哚的浓度(P<0.05);与单独添加乳酸链球菌或蚯蚓粉相比,在仔猪日粮中同时添加乳酸链球菌和蚯蚓粉能提高排泄物中挥发性氨和血清中尿素的含量(P<0.05),但也明显降低了粪便中的对甲酚、吲哚的含量(P<0.05),而对粪便pH、挥发性脂肪酸和3-甲基吲哚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大肠杆菌O157:H7的疫病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感染剂量低,致病性强,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新型肠道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多次爆发流行,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从非生物因素(包括传染源、气候等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影响大肠杆菌O157:H7传播的环境因子,最后从病原菌的监测诊断技术、废弃物堆肥处理、加强食品以及饮水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大肠杆菌O157:H7的对策,最终为大肠杆菌O157:H7的疫病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利用红细胞连续分离和热变性、超滤、丙酮沉淀、离子交换等技术,建立了一套牛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规模化生产的简便易行新工艺.该工艺采用碟式分离机对红细胞进行连续分离,其分离速度可达1000kg牛血/h以上;采用添加Cu2+、Zn2+的一次热变性方法除去血红蛋白,可以代替传统方法中的氯仿和乙醇,并且在超滤技术浓缩提取液后,沉淀过程中丙酮的用量减少了90%;减轻了这些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在规模化生产条件下,利用新工艺,投料14批,共570.5kg红细胞,得到SOD冻干粉36069.35 mg,平均比活达到6164.19U/mg·pro,平均收率为34.41万U/kg红细胞,并且主要化学试剂成本降低93.0%.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冷冻红细胞热变性后,酶的平均总活力一般稳定在72.86万U/kg红细胞;与新鲜红细胞制备的SOD在收率、纯度、比活等方面无明显差别,即可以以冷冻红细胞为原料制备SOD,从而解决了原料长期保存问题.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