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
激素免疫中和技术基于激素的内分泌机制,利用激素免疫动物,改变动物体内激素正常代谢水平,以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动物繁育上显示出很大的潜力,它在提高动物繁殖和应用于免疫去势等方面显示出优势。作者主要综述了激素免疫的作用机理在畜牧生产的应用以及影响激素免疫效果的因素等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南非肉用美利奴羊品种介绍及其前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非肉用美利奴羊是南非育成的优良毛肉兼用型品种,它有着产肉性能好、毛质优良等诸多优点.所产肥羔适应当今国际市场的需求,在我国东北细毛羊产区应用前景广阔。它在我国的引入及应用将对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肉羊规范化舍饲、半舍饲养殖技术示范”(2007GB28100085)专家验收评审会,于2010年3月13日在吉林省农科院彩宇宾馆会议室举行。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伟汉,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玉民,验收组专家张嘉保、张庆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克隆小尾寒羊B细胞易位基因2(B-cell Translocation Gene 2,BTG2)基因编码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检测该基因在羔羊期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通过RT-PCR和TA克隆方法获得BTG2基因CDs区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采用qPCR检测该基因在3、40日龄绵羊的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获得小尾寒羊BTG2基因CDs区序列453 bp;绵羊与牛、猪、虎鲸、人、大鼠、小鼠同源性分别为98.9%、90.29%、94.04%、88.52%和85.65%、86.98%,且绵羊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小鼠的亲缘关系最远。理化性质结果显示BTG2基因编码15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748H1190N208O213S8,分子质量为17 ku,理论等电点(pI)为9.14,半衰期为30 h,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序列,蛋白结构主要通过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β股组成,为混合型蛋白;qPCR检测到BTG2基因mRNA在不同日龄羔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肠和肌肉均有表达,且均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组织中,40日龄BTG2表达量极显著高于3日龄,而在肾脏、肠和肌肉中,40日龄极显著低于3日龄。结果表明,BTG2广泛存在各组织中,且随着日龄增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不同,提示其功能的重要性和多重性,并且BTG2在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说明BTG2可能与脂代谢以及糖代谢等调控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为父本,东北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选取出生日期相近的4月龄断奶公羔F1代12只,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6只,A组和B组分别饲喂精粗比6∶4和8∶2饲粮,研究不同饲粮对杂交一代羔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B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板油重显著提高(P0.05);A组的失水率显著高于B组(P0.05);在羊肉的营养成分中,羊肉的干物质含量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粗蛋白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粗脂肪A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脂肪酸含量方面,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的含量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的含量B组极显著低于A组(P0.01),从食品营养学的角度来讲,B组羊肉对人体有利。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标记由于具有在基因组中分布广、多态性高及共显性等特点,因而在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广泛应用。本实验针对绵羊19个微卫星标记位点构建了8个多重PCR扩增体系,其中包括3个三重,5个两重PCR扩增体系。采用建立的多重PCR扩增体系对32只小尾寒羊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9个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数在5~17之间,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位于0.423~0.885、0.344~0.875和0.392~0.859之间。本实验所建立的多重PCR扩增体系将为绵羊遗传多样性、亲子鉴定和个别识别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小尾寒羊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类似物1(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like 1,SPARCL1)基因结构及其各组织间表达差异,试验提取小尾寒羊肝脏组织总RNA,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绵羊SPARCL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SPARCL1基因编码区(CDS)。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进行测序,获得小尾寒羊SPARCL1基因完整CDS区序列信息,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及蛋白结构。以小尾寒羊心脏、肝脏、肌肉、胃、十二指肠、小肠组织mRNA为模板,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SPARCL1基因在小尾寒羊各组织间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小尾寒羊SPARCL1基因CDS 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74.39 ku,理论等电点为4.64,为亲水性蛋白质;SPARCL1基因具有信息肽切割位点,为分泌蛋白;小尾寒羊SPARCL1基因序列与NCBI中绵羊序列同源性为99.80%,SPARCL1基因CDS区出现4处突变位点,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SPARCL1蛋白存在77个蛋白磷酸化位点和3个糖基化位点;SPARCL1蛋白表达预测主要定位在细胞质;SPARCL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31.9%、6.4%、28.7%和33.0%,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一致。SPARCL1基因在小尾寒羊皮下脂肪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小尾寒羊SPARCL1基因CDS区完整序列,并对其序列、蛋白理化特性、结构及各组织间表达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为研究小尾寒羊SPARCL1基因功能,探究其在小尾寒羊脂肪代谢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分析绵羊断奶公羔去势后生长性能与肉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去势公羔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非去势公羔(0.05);嫩度提高,膻味物质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东北肉用细毛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质特性,更好地服务于东北肉羊的选种、选育和羊肉生产工作,试验将35只健康、体重相近的4.0~4.5月龄东北肉用细毛羊公羔随机分为A、B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0∶30和60∶40的日粮,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精粗比70∶30组合日粮效果显著优于60∶40组合;精粗比70∶30组合增重效果较好,产肉量高;东北肉用细毛羊羔羊肉的蛋白含量较高,含17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双乾肉羊是以南非杜泊绵羊作父本,吉林本地寒羊(寒羊串子)为母本,利用杜泊羊肉用性能好和寒羊繁殖率高的种质特性,采用常规育种和 FecB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经杂交选育、横交固定与扩繁,培育的适合生产优质高档羊肉的肉羊新品种. 双乾肉羊具备较强的采食能力,耐粗饲,适合舍饲与半舍饲.在生长性能方面体现为,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肥育性能较好;在繁殖性能方面体现为性成熟较早,具备高繁殖效率;双乾肉羊产肉性能卓越,肉质优良.我们以双乾肉羊的生长发育作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双乾肉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对该品系种源的早期选择、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充分利用,以及双乾肉羊整体生产性能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