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9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概论是关于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与保护利用的一门科学[1-2]。该课程本身具有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知识抽象等特点,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有的保护理论与技术体系不断得以完善,新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不断涌现,对相关的教学建设、教学手段和方  相似文献   
52.
本试验旨在评估沙葱粉和酵母制剂对藏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56±1.49) kg的6月龄健康藏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0只。在每天自由放牧8 h的基础上,对照组每只每天补饲200 g精料,试验Ⅰ组每只每天补饲200 g精料+10 g沙葱粉,试验Ⅱ组每只每天补饲200 g精料+20 g酵母制剂。预试期7 d,正试期75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第1~75天和第1~30天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第31~60天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第61~75天的平均日增重均出现负增长,以试验Ⅰ组的降幅最小。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及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脾脏的重量和相对重量显著降低(P<0.05)。4)试验Ⅰ组肉色的红度(a*)值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3.33%、33.73%,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  相似文献   
53.
类无精症缺失基因(deleted in azoospermia-like gene,Dazl)在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但对于不同物种或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同一物种而言,其调控机制存在差异。为了探讨Dazl在绵羊(Ovis aries)不同发育期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调控作用,本实验选取0、2、5、12和24月龄健康的绵羊15只,每组3只,采取睾丸、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肌肉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 RT-PCR)检测了0、2、5、12和24月龄绵羊睾丸组织及12月龄绵羊的不同体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肌肉)中Dazl m RNA的表达量,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对Dazl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Dazl蛋白的阳性信号在不同月龄睾丸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对于不同月龄睾丸组织,从m RNA和蛋白水平均检测到了Dazl基因的表达,并且二者的趋势基本相似。在0、2和5月龄睾丸中Dazl m RNA及蛋白表达量较低,12月龄中表达量较高且极显著高于0、2和5月龄(P0.01),而在24月龄中Dazl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现象。12月龄绵羊各组织的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Dazl m RNA只在睾丸组织中高表达,在心脏中表达量很低,而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azl蛋白在初情期前(0、2和5月龄)定位于睾丸间质细胞,而在12和24月龄定位于睾丸间质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研究结果表明,Dazl基因在性成熟前公羊的睾丸间质细胞及成年羊的睾丸间质细胞、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表达,并且在他们的增殖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由此推测,在绵羊睾丸发育过程中,Dazl基因可能通过直接作用(调控精母细胞的成熟分裂)和间接作用(调控睾丸间质细胞的增殖)共同调控精子发生。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Dazl基因在雄性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4.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脾脏中Toll样受体2(TLR2)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表达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27.43±3.61)kg]接近的3月龄澳洲白与湖羊杂交F1公羔6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7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组)、4%(4%组)、6%(6%组)的黄芪副产物。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绵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组羔羊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组和6%组(P<0.05),而4%组、6%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2%组绵羊脾脏中TLR2和IRAK4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组和6%组(P<0.05)。3)免疫组化染色发现TLR2蛋白主要定位在饲喂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绵羊脾脏红髓的脾窦中,IRAK4蛋白主要定位在饲喂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绵羊脾脏红髓的脾索中。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添加2%的黄芪副产物不仅可以增加绵羊的脾脏指数,还可以上调脾脏中TLR2和IRAK4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5.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BMP15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布的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15)基因外显子1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BMP15基因外显子1在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简称新品种选育群)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该基因对新品种选育群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引物扩增片段在所检测的新品种群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而在32只多赛特母羊群中只检测到AA基因型。这说明所检测的BMP15基因外显子1在新品种群中存在多态性,但统计分析结果初步表明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区域可能不是影响新品种群羊繁殖力的功能结构区域。  相似文献   
56.
0~56日龄放牧羔羊消化道的解剖特点和瘤胃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旨在研究完全放牧条件下羔羊消化道相对质量与相对容积和瘤胃功能的发育特点。选用44只甘肃高山细毛羊公羔,测定0、3、7、14、21、28、42与56日龄胃(前胃、皱胃)、小肠各段和盲肠的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各室相对质量(%全胃质量)、相对容积(%全胃容积)、内容物相对质量(%全胃内容物质量)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酶活性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表明:前胃、小肠、盲肠相对质量随羔羊日龄增大而提高,14~21d前胃与盲肠相对质量增速最快,其次为42~56d;小肠相对质量各阶段增速波动较小。随日龄增长,瘤胃相对质量与相对容积升高,皱胃相应下降,7~14、14~21与42~56d变速较大;0~14d前胃相对容积增速低于相对质量,14d后其增速快于后者,28d后相对容积增速大于相对质量。胃各室内容物的pH相对稳定,瘤胃内容物pH变动于6.03~6.67;0、3、7d部分受试羔羊中被检出纤维素酶比活性的比例随日龄增大,14d后所有受试羔羊均被检出,且纤维素酶比活性随日龄增高。14d蛋白酶活性最高,42d淀粉酶、纤维素酶比活性最高;从3d羔羊瘤胃内容物中即检出乙酸、丙酸、丁酸,其浓度均随日龄增大而升高,VFAs浓度与微生物酶比活性峰值的出现与瘤网胃发育状况并行。结论:羔羊前胃相对质量0~21d增长较快,而此后其增速减慢,是羔羊营养状况改变引起的;本试验条件下,羔羊2月龄断奶较适宜,42d是可接受的最早断奶日龄。  相似文献   
57.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FecB基因在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横交固定群中的多态性,为提高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横交固定群中检测到2种基因型(B+和++),未检测到BB型,2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和0.70,野生型(++型)在群体中是优势基因型.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  相似文献   
58.
杜泊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PSS17.0对杜泊羊的体重与其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并对其相关系数进行分解,得出了体重与体尺指标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体高(x_1)、体斜长(x_2)和管围(x_4)均对杜泊羊体重影响不显著(P0.05),其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71、0.344、0.219;胸围(x_3)对杜泊羊的体重影响极显著(P0.01),其相关系数为0.777。体高(x_1)、体斜长(x_2)和管围(x_4)主要是通过胸围(x_3)对体重产生间接作用。杜泊羊体重与其体尺指标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55.378+1.292x3,回归方程标准化后为y=0.777x3(R2=0.604,P0.01)。  相似文献   
59.
旨在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技术分析永登七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为永登七山羊作为新发现资源申报提供支撑。本研究以甘肃省4个地方绵羊群体(每个群体随机选取10只成年健康母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LAF技术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通过perl编程计算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香浓维纳指数(SHI)和基因多样性指数(Nei)等5个遗传多样性指标;PopLDdecay软件分析每个品种连锁不平衡情况;elgensoft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mega x软件构建4个绵羊品种的系统发育树;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gcta软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0只绵羊个体共检测到1 658 596个SNPs位点,其中大部分SNPs位点位于基因间区域。永登七山羊群体Ho、He、PIC、SHI、Nei指标值分别为0.082、0.277、0.221、0.411和0.305,且永登七山羊的连锁不平衡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60.
牛胚胎基因组选择(embryonic genome selection, EGS)是指活检牛早期胚胎中部分滋养层细胞,通过微量胚胎细胞全基因组扩增,进行遗传育种值评估,筛选出优质早期胚胎。该项技术的基本步骤是:对第6天左右的早期牛囊胚进行活检取样,利用显微切割系统切取微量滋养层细胞,随后通过微量细胞全基因组扩增(whole genomic amplification),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分析后,对早期胚胎进行生产性能预测,从而筛选出基因型优良的胚胎进行移植。本文总结了EGS技术中常用的活检方法、扩增方法,并概述了该技术在牛上的应用现状与该项技术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未来EGS技术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