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9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选取舍饲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核心群母羊14只,对其产后1~30 d产奶量及乳成分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舍饲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核心群母羊产后30 d内具有较高的泌乳性能,30 d总泌乳量为(32.82±0.19) kg,日均泌乳量为(1.09±0.08) kg,1~30 d泌乳曲线方程为Y=530.60t0.368e-0.015t,日增重可达(0.234±0.033) kg。母羊产后30 d内各种常规成分及物理性质均以第1天变化最为显著,到第3天趋于平稳;初乳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均与常乳不同并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产后1~7 d常规成分中可溶性固形物、非脂固形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乳蛋白、非脂固形物、密度和酸度在产后1~21 d呈下降趋势,随后呈上升趋势;乳脂、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度在产后30 d内一直呈下降趋势;乳糖含量在1~14 d呈上升趋势,随后其含量趋于平稳;冰点在1~5 d呈上升趋势,随后呈缓慢下降,而乳密度在产后30 d内变化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为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群种质特性和早期断奶羔羊的补饲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2.
选用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初生羔羊50只(其中公羔30只、母羊20只),按同质原则分为5组(每组公羔6只、母羔4只),在15~91日龄分别饲喂酵母β-葡聚糖添加量为0.00,37.50,75.00,112.50和150.00 mg/kg的饲粮,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对28日龄早期断奶羔羊生产性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37.50,75.00和112.50 mg/kg的添加量均显著提高了试验全期羔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150 mg/kg的添加量提高了15~28日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P=0.088);112.50 mg/kg的添加量提高了29~42日龄和43~56日龄羔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了43~56日龄羔羊的料肉比(P<0.01); 37.50和75.00 mg/kg的添加量提高了57~70日龄和71~91日龄羔羊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了料肉比(P<0.01)。112.50 mg/kg的添加量增加了55~56日龄羔羊的反刍次数(P<0.05)和90~91日龄羔羊的反刍时间(P<0.01)。75.00 mg/kg添加量增加了55~56日龄和90~91日龄羔羊的反刍时间(P<0.01),增加了55~56日龄羔羊的反刍次数(P<0.05)。37.50,75.00,112.50和150.00 mg/kg的添加量分别增加纯收入81.33,94.71,85.10和24.17元/只。综合各项指标,以75.00 mg/kg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3.
0~56日龄舍饲肉用羔羊前胃功能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公羔(单羔)45只,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0,7,14,21,28,35,42,49和56 d屠宰、取样,测定与前胃功能发育相关的内容物相对重量、pH值及瘤胃内容物 VFAs、主要微生物消化酶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瘤网胃内容物相对重量(%全胃内容物重量)在0~35 d呈线性增加(R2=0.93,P=0.00),在28 d时为61.54%,35 d时为76.87%;瘤胃、网胃和瓣胃均具有较低的pH值,分别为5.30~6.03,5.37~6.42和5.39~6.15;瘤胃以乙酸发酵类型为主导,内容物A/P为2.18~3.82,丙酸含量较高;瘤胃内容物中微生物蛋白酶、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日龄分别出现在21,7和14 d。在本试验条件下,羔羊在28 d时前胃功能发育已基本完成。舍饲并于7 d开始补饲的饲养方式下,于35 d或提早至28 d对羔羊开展早期断奶可行。  相似文献   
34.
选用5.5月龄无角陶赛特公羊与寒滩(小尾寒羊×滩羊)母羊的杂种公羔,研究饲粮中分别添加0(Ⅰ组)、0.075%(Ⅱ组)0、.150%(Ⅲ组))、0.255%(Ⅳ组)氧化镁,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羔羊日均食入镁量与粪镁排出量随镁添加水平增加而线性增高,Ⅱ组食入镁量显著高于Ⅰ组(P<0.10),Ⅳ组显著高于Ⅲ组(P<0.10);Ⅱ、Ⅲ组粪镁排出量显著高于Ⅰ组(P<0.10),Ⅳ组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镁消化率和存留率随镁添加量提高而有所下降,Ⅲ、Ⅳ组的镁消化率显著低于Ⅰ组(P<0.10),Ⅳ组低于Ⅱ组(P<0.10).各饲粮间的干物质、有机物质、酸性洗涤纤维的食入量及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10).Ⅱ、Ⅳ组氮表观消化率(ND)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10);Ⅱ、Ⅲ组氮存留率(NR)显著高于Ⅰ组(P<0.10),Ⅳ组呈高于Ⅰ组的趋势(P=0.134).钙消化率随镁添加水平提高而下降(P>0.10),Ⅲ、Ⅳ组钙消化率呈低于Ⅰ组的趋势(P=0.217,P=0.113).磷消化率似与饲粮镁浓度无关,其中Ⅰ(P<0.10)、Ⅳ(P<0.10)、Ⅲ组(P=0.126)的磷消化率均高于Ⅱ组.  相似文献   
35.
为研制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工程疫苗,采集隐性奶牛乳房炎奶样,利用THB ( Todd-Hewitt Broth )固体选择培养基和色素试验,并结合无乳链球菌种属特异性基因cfb,采用PCR技术从隐性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和鉴定无乳链球菌。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链球菌cfb基因序列,经ORF分析和B细胞表位预测,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cfb因子富含B细胞表位区域引物,添加酶切位点和真核表达元件,以分离株无乳链球菌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cfb基因并连接T载体克隆测序,经测序确定无误后,连接pcDNATM 3.1 V5-His A( pcDNA-cfb)真核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从89份隐性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得到8株无乳链球菌,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cDNA-cfb)。 THB和色素试验初步筛选,可以作为快速分离无乳链球菌的一种方法,利用Bcepred和Lasergene-Protean软件对分离得到的无乳链球菌cfb基因序列分析,在所克隆的cfb基因序列内有多个优势抗原表位,因此,有望作为无乳链球菌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抗原靶标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6.
本实验利用牛牙釉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牛血液、成纤维细胞和胚胎DNA,旨在优化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结果表明:实验利用两温度PCR扩增母牛DNA样品获得1条来自X染色体458 bp产物,PCR扩增公牛DNA样品获得2条产物,其中395 bp扩增产物来自Y染色体,458 bp扩增产物来自X染色体,60头已知性别牛样品鉴定的准确率为100%。实验优化了一种两温度PCR快速鉴别奶牛及其早期胚胎性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为分析湖羊场临床乳房炎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特征,对患病湖羊乳样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种乳房炎病原菌,共计2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大肠杆菌10株,粪肠球菌4株;耐药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均对左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湖羊公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75日龄、体质量相近(19.23±2.60)kg的健康湖羊公羔30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饲喂精粗比为65∶35的基础日粮,试验组A、B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 g/(d·只)和40 g/(d·只)的酵母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组40~60 d日增质量提高了17.22%(P=0.093),料质量比降低11.37%(P=0.094),其他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B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1.26%(P=0.080)、8.45%(P=0.094),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添加40 g/(d·只)YC可以提高CP、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进而改善湖羊公羔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9.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猪2型圆环病毒(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对来自甘肃不同猪场的3份病料中的PCV2进行基因的扩增、克隆和测序,得到全基因组长度为1 768 bp的PCV2Ww株(登录号DQ322701)以及全基因组长度为1 767 bp的PCV2 LZ株和TS株(登录号DQ363860和DQ355153).应用DNAstar软件序列分析可得,3个分离株全基因组与国内外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4.8%~99.4%,3个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4%~99.4%;PCV2分离株与PCV1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9.0%~70.0%;ORF1和ORF2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PCV2毒株比较,同源性也很高,分别为99.0%~99.4%和92.7%~98.7%.进化树分析表明,PCV2分离毒株在进化上存在地域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CDK1和CyclinB1在不同月龄绵羊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至成熟受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B1)形成的复合物细胞促分裂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控制.本实验选取0、2、6、12和24月龄绵羊(Ovis aires)睾丸组织,探究了不同月龄绵羊睾丸中CDK1和CyclinB1表达与定位情况.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了CDK1和CyclinB1在不同月龄绵羊睾丸中mRNA表达情况,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睾丸组织中CDK1和CyclinB1蛋白定位.结果表明,绵羊睾丸中CDK1和CyclinB1 mRNA表达量随月龄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CDK1和CyclinB1蛋白在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各发育期CDK1蛋白表达量均低于CyclinB1蛋白的表达量,其中CDK1蛋白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表达量极少且相对稳定,CyclinB1蛋白在各发育期表达量不同.说明CDK1和CyclinB1 mRNA和蛋白质在不同月龄绵羊睾丸中的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对绵羊睾丸发育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