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27篇
  10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追施氮肥对皖麦48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5~2006年,选用弱筋小麦新品种皖麦48,通过追氮量和追氮时期两因素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试验条件下,以追施184.5 kg·hm-2氮素产量最高,在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追施,最高产量分别达到6062.5、6 472.0和6 883.0 kg·hm-2.(2)当基肥纯氮迭135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指标只有在不追肥时才能达到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而追肥时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均达到弱筋小麦品质指标;吹泡仪P和L及P/L值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W值返青期各追肥处理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当起身期追肥低于114 kg·hm-2、拔节期追肥低于90 kg·hm-2时.W值达到弱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42.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资源PPO基因的等位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小麦籽粒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与面制食品的褐变密切相关。研究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资源PPO活性的变异及其基因型的分布规律,为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中国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251份遗传多样性丰富的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2004—2005年度种植于两个地点(安徽合肥、凤阳),采用生化和特异引物PCR扩增的方法对其PPO活性及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资源品种间PPO活性差异明显,并且低PPO活性的品种居多;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PPO活性的影响达到1%显著水平。利用控制小麦PPO活性两个主效基因位点的特异PCR引物扩增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微核心种植资源中共检测出PPO-2Aa1/PPO-2Da2(a1a2)、PPO-2Aa1/PPO-2Db2(a1b2)、PPO-2Ab1/PPO-2Da2(b1a2)和PPO-2Ab1/PPO-2Db2(b1b2)4种标记基因型,标记基因型间PPO活性均值的大小顺序为:a1a2< a1b2< b1a2相似文献   
43.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灌浆与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豫麦8679/京411及豫麦8679/和尚麦为亲本构建2个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简称群体1和群体2),研究了小麦籽粒灌浆发育过程中鲜重、干重的变化特点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发育阶段,鲜重变化呈抛物线趋势,花后10~25d为籽粒鲜重增长最快的阶段。籽粒干重变化呈“S”形,15—30d为干物质积累的最快时期。群体1中,籽粒鲜重和干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和0.848^**;其次为花后36—40d籽粒干重、鲜重的增重速率,与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4^**和0.309^**。而群体2中与千粒重相关性最大的为籽粒干重平均增重速率(r=0.663^**),第二为籽粒鲜重平均增重速率(r=0.534^**),第三为花后11~15d籽粒鲜重增重速率(r=0.435^**)。说明籽粒发育过程中,干重、鲜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千粒重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4.
小麦一些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SDS沉降值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两个单交组合(烟农19×皖麦48和烟农19×安农0016)的F2单株、F3株系SDS沉降值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SDS沉降值的影响显著.Glu-A1和Glu-B1位点内的差异对沉降值的作用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Glu-A1与Glu-B1的互作效应不显著.两个杂交组合亚基的等位变异对SDS沉降值的影响大小顺序为:Glu-A11>Null,Glu-B17 9= Glu-B117 18> Glu-B114 15,F2代单株和F3代株系分析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45.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及其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组成类型以及分布状况,以加快小麦育种进程.本研究收集260份小麦作为亲本材料,根据已开发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Pm2、Pm4、Pm13和Pm21J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辅助标记鉴定.统计结果显示,260份亲本材料中,有124份材料含有Pm2单基因(占47.690/01;1份材料含有Pm13单基因(占0.38%);10份材料含有Pm2+Pm4聚合基因(占3.84%);7份材料含有Pm2+Pm13聚合基因(占2.69%);4份材料含有Pm2+Pm21聚合基因(占1.54%1;其余114份材料经上述4种标记检测没有发现相应的带型.结合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的结果表明:含有Pm2单基因的材料抗性不稳定,含有Pm2、Pm4、Pm13和Pm21聚合基因的材料抗性稳定,其余没有检测出上述相应标记带型的材料中也存在抗性优异的材料,但其抗病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抗源.  相似文献   
46.
为检测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是否存在psy基因,以扩增普通小麦(2X=AABBDD=42)psy基因的相同引物psy02和psy06在节节麦(2X=DD=14)中进行PCR反应。结果表明,引物psy02在节节麦基因组DNA中的扩增产物长206 bp,与普通小麦中扩增的196 bp序列同源率为93.0%,对应的第2外显子区域内仅有1 SNP;引物psy06在节节麦基因组DNA中的PCR产物长305 bp,与普通小麦中扩增的302 bp序列同源率达95.77%,对应的第6外显子区域内无SNP,说明在小麦D染色体组中存在psy基因,且psy基因部分外显子序列在D染色体组的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47.
根据GenBank中小麦Viviparous(Vp1)-B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检测中国小麦(Triticum aestivum)微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在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中Vp1-B1存在较为丰富的等位变异,共检测出4种等位类型,分别为Vp1-B1a(35.3%)、Vp1-B1b(18.5%)、Vp1-B1c(40.7%)和Vp1-B1e(5.5%).其中,具有Vp1-B1a基因的小麦品种其籽粒平均萌芽指数较高(49.8%);Vp1-B1b、Vp1-B1c和Vp1-B1e大都分布在萌芽指数较低的品种中,特别是具有Vp1-B1b等位基因的品种平均萌芽指数最低,仅为18.9%,具有Vp1-B1c和Vp1-B1e等位基因的品种平均萌芽指数分别为25.7%和25.6%.经改良的变性PAGE凝胶电泳检测及测序分析表明,Vp1-B1e为新的等位类型,和Vp1-B1c基因的相似性最高,达99%;和后者相比,其在第3内含子区域发生ATAT 4个碱基的插入以及2个SNP.  相似文献   
48.
为探索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规律,以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从开始灌浆到成熟过程中PPO活性和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籽粒不同发育时期PPO活性差异显著,基因型与发育时期互作PPO活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的不同发育时期PPO活性变异水平不同.小麦籽粒从开始灌浆到成熟PPO的活性变化趋势是先降低然后又升高,但品种间变化幅度不同.同工酶谱中一直存在具有活性的高分子量PPO.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PPO是动态变化的,中分子量酶蛋白发育前期逐渐增加,发育后期又逐渐减少,成熟后全部消失;低分子量酶蛋白开始含量较高,随着籽粒的发育逐渐减少,成熟后也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选取面筋强度不同(强面筋、中强面筋和弱面筋)的3 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热处理对小麦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 个品种110℃高温处理的和面时间、7m in 尾高和带宽增加,峰高不变;加水湿润小麦,和面图指标发生变化的处理温度降低。对于强面筋和中强面筋小麦,高温处理引起和面时间延长,并不能达到改良小麦烘焙品质的效应;对于弱面筋小麦,高温处理延长了和面时间,小麦品质出现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50.
小麦鲜面片色泽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对鲜面片色泽的影响程度,测定了52个小麦样品的鲜面片色泽、面粉色泽、蛋白质含量、硬度、黄色素含量以及PPO活性的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鲜面片色泽主要与蛋白质含量、黄色素含量以及PPO活性有关.蛋白质含量是影响面片色泽L*值的重要因素,与面片放置0 h和24 h的亮度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64;黄色素含量与面片放置0 h和24 h的黄蓝度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和0.71,与放置0 h、24 h的红绿度a*值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8和-0.44,而与L*值相关不显著;PPO活性与0 h鲜面片的L*值没有明显相关,但与24 h面片的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0.47),与面片放置24 h后L*值的下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0.55).因此,鲜面片的初始亮度L*值与PPO活性无关,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含量,放置24 h后的面片L*值既取决于蛋白质含量,也取决于PPO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