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2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32篇
  28篇
综合类   395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81.
1991-1995年对在T.timopheevi细胞质和普通小麦细胞质背景下选育恢复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交结实率高且在群体内变异小的T质恢复系,对不同的T型不育系都表现出高而稳定的恢复力。恢复力不稳定的恢复系中存在数量不等的不育株和半不育株。据此认为,恢复系中恢复基因没有纯合是引起恢复力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T质背景中利用主效恢复基因纯合鉴定法能够在早代选育出恢复力高而稳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782.
以光皮树基因组DNA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测试了退火温度、模板用量、dNTP浓度、Taq酶用量、Primer浓度、Buffer用量和Mg^2+浓度等因素对ISSR-PCR的影响。优化的反应体系和条件:总体系为25μL,引物0.2μmol/L、模板20ng、Mg^2+ 2.5mmol/L、Taq酶0.5U、dNTP为0.1mmol/L和Buffer为2.5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5min,1个循环;94℃变性50s,52℃退火1min,72℃延伸1.5min,40个循环;72℃后延伸10min,1个循环。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进一步研究光皮树遗传连锁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鉴定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83.
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年度任务要求,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队对宜城市开展了资源的普查工作。分析了宜城市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栽培面积、种植品种的变化,发现宜城市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具有优势,提出加大对地方资源的抢救性保存和利用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84.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促进蚕儿生长发育整齐一致至关重要。本文立足生产实际,总结了一些促进蚕儿生长发育整齐的技术措施,包括催青、收蚁、给桑、眠起处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养蚕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5.
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集玉米科技团队之力,于2018年在临翔区、永德县、耿马县、双江县、镇康县5个县(区)8个试验点共完成省、市下达的玉米试验26组:按用途分粮饲兼用型20组、鲜食型4组、青贮型2组;按海拔分,高海拔5组、中海拔16组、低海拔5组;按目的分,品种试验类28组、栽培试验类1组。试验面积4.23 hm~2,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临沧市的不同生态类型、不同用途的玉米和最佳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786.
江西省早稻育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2008年江西省早稻区域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从产量、米质和抗性等3个方面对江西省早稻育种现状进行了分析。还分析了江西省早稻区域试验各参试组年最高产量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江西省早稻超高产理想株型模式。  相似文献   
787.
分析影响旱田化学除草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旱田除草剂药效的对策,以为旱田除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8.
为加快川麦59的推广应用,本文对化控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川麦59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川麦59在两年的区试中比对照分别增产19.2%和30.9%,在大区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增产23.5%,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川麦59对条锈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川麦59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较高,硬度中等.由此表明,川麦59是一个新型高产中抗中筋小麦疆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789.
[目的]为了探明氮素在植株中的积累与分配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率与试验点的地理位置、土壤化学特性、施氮量的关系。[方法]2009年以杂交中稻Ⅱ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结果]稻谷产量在地点间、品种间、施氮量间、地点与品种互作效应、地点与施氮量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品种与施氮量间的互作不显著;成熟期地上部干物重、含氮率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分别在试验点、品种间和施氮量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氮素吸收率与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氮素吸收利用率与试验点所处地理位置、施肥水平及土化特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F值9.34** ~914.30**,决定系数高达0.705 2 ~0.999 8。[结论]施氮量越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越低;土化特性对氮吸收利用率的影响因品种和具体的氮利用率指标而异,氮稻谷生产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度、海拔越高,氮肥利用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790.
杂交中稻籽粒性状在不同生态区和施氮水平下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中稻高产品种Ⅱ优7号和高产优质新品种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籽粒性状与地理位置、土壤肥力和施氮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籽粒性状(粒长、粒宽、粒厚、千粒重、密度和充实率)在试验地点间及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部分籽粒性状在施氮量间的差异及地点、品种与施氮量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2个品种一致表现在低经度、高纬度生态和较高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基础肥力条件下,降低施氮水平,有利于增加粒长和粒宽进而提高千粒重和充实率。但品种间有些籽粒性状对生态条件、土壤肥力及施氮水平的反应存在个性差异,Ⅱ优7号更适宜于高海拔和低氮、高磷、高有机质环境条件下种植,渝香优203更适宜在低氮、高磷钾环境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