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241篇
农学   142篇
基础科学   172篇
  160篇
综合类   1407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156篇
畜牧兽医   1017篇
园艺   274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2008年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个鉴别寄主对采自云南德宏、保山、大理、昆明、曲靖、昭通6个地州12个市(县)的小麦条锈病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明确的标样有72份,涵盖54个寄主品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小种类型丰富,本研究共监测到18个小种或致病类型,分别是条中17、条中18、条中21、洛10-6、条中31、条中32、Hybrid 46致病类群(Hy-5、Hy-6、Hy-7、Hy-8)、水源11致病类群(水-1、水-3、水-4、水-5、水-10、水-11、水-12、水-14)。其中,条中32处于首位,出现频率为44.44%,其次为水-14,出现频率为16.67%;处于第三位的是水-4,出现频率为5.56%;第四位是Hy-8和水-11,出现频率为4.17%;这几个小种为云南本年度优势小种,是当前抗条锈育种的主要对象。其它小种和致病类型出现频率都低于3%,为本年度次要小种。对7个抗条锈基因Yr1、Yr3、Yr3 b4 b、Yr6、Yr9、YrA、YrSu有毒力的毒性基因出现频率依次为93.01%、91.67%、55.56%、61.11%、77.78%、90.28%、93.06%,从其频率衡量,可认为这些基因已丧失抗性。  相似文献   
992.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4种群体共计20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窝产仔数(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具有极显的群体间差异,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加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较分别为75.4%和69.8%,可见加性效应是群体间遗传变 异的主导因素,显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18.3%和23.7%,表明显性效应在群体间遗传变异中是相当重要的,上位效应平方和点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6.3%和6.5%,可见上位效应对窝产仔群体间遗传差异作用不大,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13.01和12.42,二花脸猪总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2.77和2.49头,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显性度分别为0.91和0.97,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窝产仔数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993.
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玉米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玉米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ZD958成熟叶的增幅大于幼嫩叶,XY335成熟叶增幅小于幼嫩叶。处理早期阶段,ZD958成熟叶SOD、POD和CAT活性均增加并高于对照,后期阶段增幅放缓,甚至低于对照;幼嫩叶3种酶活性在处理前期大多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后期则明显升高。XY335成熟叶CAT活性均大于或显著大于对照,SOD和POD活性多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幼嫩叶3种酶活性均大于或显著大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ZD958成熟叶和幼嫩叶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XY335成熟叶表现为升高趋势,幼嫩叶则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脯氨酸在两个品种成熟叶中呈降-升-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4.
青海大通小家鼠喜马拉雅亚种的发生与为害苗月生马麟陈国林赵常胜(青海省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810100)70年代,在青海大通县部分地区已发现春小麦穗茎近节间处被有害生物啃食,造成穗茎折断,形成白穗的现象,因为害较轻未引起重视。近年来,为害逐趋严重,发...  相似文献   
995.
在父母本花时迥异的3个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制种过程中,采用喷施茉莉酸甲酯溶液的方式来调节不育系的花时,促使父母本花时同步,从而实现了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 改革食品专业实践教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实践性教学是食品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分析与探讨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提出了改进思路和设想,以促进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7.
环境温度对室内装修有害气体释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地区两种代表性的品牌刨花板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度对挥发性有害气体(VOCs)释放量的影响。利用小型气候箱和手提式VOCs测试仪分别测量两种刨花板在15℃、23℃、25℃和35℃情况下的VOCs释放量。研究表明:温度为23℃时,板1VOCs的最初释放量高于板2;温度为35℃时,刨花板中VOCs释放量要高于其他温度情况下的释放量。由此可以看出环境温度对刨花板VOCs的释放量有明显的影响,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板材有害气体的释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998.
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钙、磷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钙、磷和葡萄糖水平的影响,40头胎次、产奶量、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n=10),试验组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45mg/kg、60mg/kg和75mg/kg的大豆黄酮,在试验前及试验开始后第10d、20d和30d采颈静脉血,测定四组奶牛血清钙、磷和葡萄糖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Dal组中血清钙、磷和葡萄糖变化均不显著;Da2组血清钙在第30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a3组第10d和20d时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0d时血清钙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99.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胞内寄生性原虫,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包括艾美耳球虫、巴贝斯虫、隐孢子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等。此类原虫具有保守的棒状体、致密颗粒以及微线等顶端复合器结构,这些细胞器可分泌大量的入侵相关蛋白分子介导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而棒状体蛋白是这类原虫在入侵过程中由棒状体分泌的一类蛋白,其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纳虫空泡形成及胞内虫体的增殖调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是最具潜力的疫苗候选抗原。本文对棒状体蛋白的发现、组成、功能及定位进行概述,以目前研究最深入的弓形虫棒状体蛋白为主,归纳总结近年来关于棒状体蛋白作为顶复门原虫疫苗候选分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抗原虫分子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某蛋鸡场饲养的一万多羽伊莎蛋鸡170日龄出现产无壳蛋、软壳蛋、沙壳蛋、白壳蛋、小蛋、畸形蛋(统称次品蛋)达7%-10%。且产蛋率爬升慢,并时有回落,鸡日死亡率一直维持在3‰以下。经综合诊断为大肠杆菌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这批蛋鸡是1997年10月从江苏某地引进,在育雏期(29日龄)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死亡1000多羽,130日龄上笼,因鸡只紧缺未曾仔细挑选和淘汰体弱鸡。上笼的同一天接种新城疫、鸡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江苏农学院产),160日龄用微量法测得新城疫HI抗体滴度平均达9.98LOG2,鸡减蛋综合症HI抗体滴度平均达11.31LOG2,上笼后即有少数鸡开始产蛋,产蛋量逐日上升,日死亡率较低(0-0.25‰),到165日龄时(产蛋量达30%),部分鸡舍产蛋率陡然下降约十个百分点,并且日死亡率达2-3‰,以后出现产蛋率爬升慢,并时有回落,日死亡率略有下降,但次品率增加。其产蛋情况和前一批伊莎蛋鸡产蛋情况比较见表1。(一万多羽分布于Ⅱ、Ⅲ、Ⅳ、Ⅴ四栋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