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对小麦条锈病的诱导抗性作用,分别以BTH处理后的苗期和成株期小麦为试验材料,诱发接种小麦条锈菌后调查小麦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效果。温室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BTH处理后,小麦抗锈性明显提高,病情指数降低29.69~49.77,防治效果可高达90%左右,不同浓度处理之间有一定差异,但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BTH诱导的最佳浓度为0.3 mmol·L-1,BTH喷雾处理后6~7 d小麦诱导抗锈性表达最强,诱导抗性的持久期在15 d以上。田间成株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处理诱导的小麦抗锈性无明显差异,浓度为0.3 mmol·L-1的BTH诱导处理小区小麦的产量最高,千粒重最重,为42.21 g,增产最高达19.3%。小麦在分蘖期、拔节前期和分蘖期+拔节前期喷施BTH,都能诱导小麦抗条锈性增强,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分别为43.07%、47.43%和50.01%,增产13.4%~16.9%。综上所述,BTH可以诱导小麦产生抗锈性,对小麦条锈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为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一株植物内生放线菌Hhs.015T,可显著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将Hhs.015T的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分别于接种前1 d、接种同时和接种后1 d 3个时期喷施油菜叶片和茎秆。结果表明,Hhs.015T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喷施时期的防治效果则以接种同时喷施叶片的防效最好,菌悬液和无菌上清液防效分别可达91.06%和85.22%。大田试验中,于初花期喷施Hhs.015T发酵液的防效可达41.27%,稀释后防治效果逐步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Hhs.015T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引起菌丝原生质体外渗、顶端膨大等现象;在菌丝侵染叶片时,能明显减少菌丝量,减缓侵染垫的形成,从而抑制菌丝的入侵。可见,植物内生放线菌Hhs.015T具有较好生防潜力,可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3.
<正> 在桑树品种资源鉴定和桑树倍数性育种工作中,经常需要鉴定幼叶细胞的染色体数。不少学者应用常规酸解压片方法或去壁低渗法制作桑树染色体玻片标本,取得了满意结果。笔者在实践中,经过研究改进,采用低温进行前处理,并在室温条件下酸解,制作桑树染色体标本,亦收到良好效果,为简化酸解压片方法和降低鉴定成  相似文献   
64.
 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文库质量检测表明:差减杂交效率较高,质量较好。用DNAStar 5.0对172条高质量的ESTs进行聚类,共获得120个contigs。对功能已知的contigs分类,能量和初级代谢类占32.5%,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出现频率最高;参与膜及转运、抗病与防御的基因分别位于第二、三位;次生代谢、蛋白质合成加工和细胞结构建成的基因较少。通过分析抗病相关基因,初步推测HR和SAR可能为小麦抗条锈病过程中的2种抗性形式。最后利用RT-PCR对4条感兴趣基因进行分析,明确其在抗病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65.
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属水平抗性,受环境影响比较大,难以抵抗病菌的侵染危害。因此,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防治。我国目前防治赤霉病的药剂以多菌灵为主,已有报道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所以筛选新型的杀菌剂用于小麦赤霉病  相似文献   
66.
应用木霉发酵产物对黄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并对黄瓜幼苗进行了处理,研究其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木霉发酵产物在适宜的浓度下,可显著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及黄瓜幼苗的鲜重,并能促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67.
接种褐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于山定子与富士苹果叶片,接种后1、3 d和5 d取样,提取DNA,检测DNA ladder;提取样品粗蛋白,用特异性荧光底物检测粗蛋白中类caspase活性,探索山定子受褐斑病菌侵染过程中引起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与抗性的关系,检测DNA ladder和类caspases活性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在接种后1、3 d和5 d,山定子和富士苹果叶片中没有明显DNA ladder的产生;受检测的YVADase、DEVDase、IETDase和VEIDase活性在接种后1 d和3 d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接种后5 d,活性均降低30%左右,显著低于对照。研究表明,山定子在褐斑病菌侵染过程中并没有DNA ladder产生,但却伴随着类caspase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68.
Argonaute(AGO)蛋白作为沉默复合体RISC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小RNA分子的调控功能。为了明确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AGO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揭示苹果树腐烂病菌小RNA分子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从苹果树腐烂病菌基因组中比对出2个AGO蛋白的编码基因VMAGO1和VMAGO3,序列分析发现其均具有Argonaute的标志性功能结构域PAZ和PIWI,并与粗糙脉孢菌和构巢曲霉的AGO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基于同源重组原理成功获得了VMAGO1和VMAGO3的基因单缺失突变体,其菌落、菌丝形态及菌落生长速率与野生型03-8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此外,VMAGO1和VMAGO3的缺失不影响病菌对盐离子胁迫的响应,而VMAGO3能够参与病菌对pH、H2O2胁迫的响应,且VMAGO3的缺失能够影响病菌的致病力,其具体调控机理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9.
陕西省核盘菌不同分离株对油菜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带菌牙签活体茎秆穿刺接种法和离体叶片菌饼接种法,以3个品种的油菜为供试寄主,对陕西省5个地区10个县的油菜和其它5种寄主共495个核盘菌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接种方法接种3个不同油菜品种所反映的不同分离株的致病趋势一致。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蓉油12号除来自勉县和城固县的2个分离株不能致病外,其余493个分离株均能致病,但各分离株所致病斑直径差异很大,为0.5~42.6mm,其中病斑直径在10~40mm的分离株占94.7%,属于优势群体。同一地区甚至同一地块均存在不同致病力的分离株,不同寄主来源的分离株在油菜离体叶片上均能致病。说明核盘菌种内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这种分化与地理来源和寄主来源均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Pst)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Triticum aestivum)最严重的流行病害之一.中国小麦条锈菌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和毒性变异,现已研究表明小麦条锈菌经有性生殖可发生致病性变异并产生新的小种.冬孢子作为小麦条锈菌有性阶段的开始,是小麦条锈菌生活史中完成有性生殖过程必不可少的阶段.为分析小麦条锈菌产冬孢子时期寄主植物的叶片总蛋白表达变化,探究寄主植物如何响应冬孢子产生,本研究利用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酚抽提法提取产冬孢子时期和同时期未接种的小麦叶片总蛋白,经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后,利用PDQuest软件进行分析并选取显著上调表达的蛋白进行Orbitrap质谱鉴定.结果表明,在产冬孢子时期的寄主叶片总蛋白图谱中发现22个蛋白点(上调表达大于1.5倍且符合t检验),经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差异蛋白参与糖代谢、抗逆境以及植物衰老相关代谢途径.之后利用qRT-PCR技术对蛋白水平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这22个蛋白点中有16个差异蛋白的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调表达(相对表达倍数大于1.5倍),证实了蛋白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发现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的产生影响了寄主叶片参与糖代谢、抗逆境及植物衰老相关代谢过程蛋白的表达,并推测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的产生可能与寄主植物的衰老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小麦条锈菌冬孢子阶段寄主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揭示冬孢子的形成机制和全面了解小麦条锈菌的有性阶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