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目的】明确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作用机制,为该药剂的田间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受到杀菌剂处理的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生长的病菌菌丝相比,经杀菌剂处理后的菌丝形态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菌丝顶端膨大、增粗,分枝增多,局部肿大,细胞壁破裂,原生质外渗等;进一步的菌丝细胞结构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可引起细胞壁、隔膜不规则增厚,线粒体数量增多、肿胀、膜增厚畸形,细胞核数量增多,核仁弥散,细胞严重液泡化,甚至原生质外渗坏死等。此外,在坏死菌丝细胞内还观察到结构异常的子菌丝以及坏死菌丝细胞壁完全降解的现象。【结论】苯醚甲环唑可能通过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细胞壁的形态,进而影响其结构和整个细胞的正常生长,导致菌丝畸形及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2.
茄链格孢菌侵染马铃薯叶片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茄链格孢菌对马铃薯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2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分生孢子各个位置都可萌发产生芽管|接种6 h后,菌丝顶端出现附着孢|接种8 h后,菌丝从细胞间凹陷处直接侵入感病品种东农303叶片表皮细胞内|接种24 h后,受侵染寄主细胞中的菌丝向相邻细胞扩展蔓延,感病品种细胞内含物及各类细胞器基本完全消解。在抗病品种克新1号上,茄链格孢菌的侵染情况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发生时间明显较感病品种推迟,寄主细胞内的菌丝数量明显少于感病品种|并且在接种24 h后出现细胞壁加厚的防卫反应,在感病品种上没有观察到防卫反应现象。说明抗病品种对茄链格孢菌具有一定的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已建立的PEG突变体库中随机挑选的320株突变体菌株进行表型和致病性筛选,获得表型或致病性显著变化的菌株。将突变菌株及野生菌株接种至PDA培养基,观察生长3d和7d时菌落颜色及形态,测量菌落直径。将表型变化菌株及野生菌株接种于离体富士叶片,测量接种5d后病斑直径。生长速率检测显示有40株生长速率加快,有3株生长速率显著下降。14株突变体菌落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菌落呈黑色或纯白色;15株突变体菌落形状不规则且气生菌丝稀疏;其中7株同时具有两种表型特征。致病性测定获得致病性增强突变体s104和致病性减弱突变体s172。所筛选的320株突变体中,表型异常菌株占6.8%,同时获得两株致病性变化菌株,对进一步揭示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油菜菌核病田间发生流行的影响因子并建立病情预测模型,采用田间调查法测定油菜田菌核密度、子囊盘密度、花朵带菌率,并分析了2008—2014年各气候因子与病叶率、成熟期茎秆病株率、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田间菌核密度、子囊盘密度、花朵带菌率与病叶率及成熟期茎秆病株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均气温及2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均相对湿度、降雨量及降雨天数与各年度成熟期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日照时数与各年度成熟期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油菜盛花期花朵带菌率作为指标,可预测其田间成熟期病株率;以降雨量(x_2)、降雨天数(x_3)及日照时数(x_4)与各年度成熟期病株率(y_1)及病情指数(y_2)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y_1=15.47+0.07x_2+0.42x_3-0.03x_4和y_2=10.36+0.07x_2+0.38x_3-0.03x_4,其拟合度均最高,分别为99.07%和98.43%,可作为油菜成熟期茎秆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的预测模型。表明油菜菌核病菌源量和气候因子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根皮苷降解酶在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从苹果树腐烂病菌基因组序列中鉴定出候选根皮苷降解酶基因Vmlph1,利用Double-joint PCR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构建Vmlph1敲除突变体,观察突变体营养生长状况、产孢情况以及致病力的变化;利用HPLC方法检测基因敲除对根皮苷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经PCR及Southern blot验证后获得Vmlph1基因的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体菌落颜色变白,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显著降低;接种到叶片和枝条上,突变体致病力显著降低;突变体根皮苷降解能力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在根皮苷诱导下,野生型菌株黑色素合成调控转录因子Cmr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但突变体Cmr1基因的上调倍数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表明,根皮苷降解酶基因Vmlph1与苹果树腐烂病菌营养生长、致病力、分生孢子的产生及黑色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皿内对峙抑菌试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离体果实接种试验以及电镜技术,研究测定了分离自小麦根部的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液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用Em7菌液处理葡萄灰霉病菌后,在PDA培养基上形成了明显的抑菌圈,直径达2.81 cm;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8.65%;经Em7菌液处理后,离体果实病情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8.92%。电镜观察发现,处理组菌丝生长异常,体表凹凸不平,局部膨大成结或缢缩,分枝变多,菌丝体内液泡增多,细胞壁增厚,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表明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利用质粒pBin438构建了含有NPT Ⅱ基因和葡萄芪合酶(RS)基因的芪合酶组成型植物表达载体EHA105/pBinRS。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RS基因导入纯合系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品种中,经Kan抗性筛选、PCR及RT-PCR检测,RS基因已整合到小白菜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表达,共获得了7株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8.
基因组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生物学世纪,特别是在农业领域。随着遗传模式植物的利用,农业上重要生物的序列测定以及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结合使用促进了农业领域基因组学的发展。笔者就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在植物病理学学科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对深入了解植物-病原菌的互作关系,最终提高植物对有害生物的抗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Fulicur与Caramba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表明:Fulicur与Caramba对小麦赤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效果略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47μL/L与0.54μL/L。田间药效测定表明:接种前2d喷药与接种后2d喷药,与对照相比,Fulicur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减少80.3%和70.6%,产量增加11.46%与8.03%;Caramba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减少80.5%与68.0%,产量增加10.24%与10.28%。初步认为这两种药剂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20.
过敏素类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过敏素类蛋白的结构、性质、诱导抗病反应的特点、及其在植物抗病反应信号传导和基因工程研究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