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为定位控制水稻发芽期和芽期耐冷性的QTL,探究其遗传机制,以耐冷性强的粳稻品种彩稻为母本、耐冷性弱的籼稻品种WD为父本杂交衍生的含有189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发芽率、平均发芽天数、成苗率、芽期耐冷级别为鉴定指标,结合978个Bin标记,运用IciMapping 4.2对发芽期和芽期耐冷Q...  相似文献   
52.
新媒体时代的粉末登场使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知识文化集散地应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阐述了“新”、“旧”两种阅读方式及其关系,分析了读者阅读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3.
韩笑  杜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45-19947
以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公园典型的生态旅游景区为例,运用五级态度量表量化游客满意度评价因子,基于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IPA分析法对影响游客满意度因子的重要性和实际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因子满意度均低于重要性均值,甚至有些因子重要性与满意度之间差距明显,反映游客的满意度一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景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4.
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增加稳定性,促进姜黄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并观察脂质体形态和粒径特征。【结果】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姜黄素用量1.0mg,胆固醇—卵磷脂比例1∶3,磷酸盐缓冲液(PBS)pH6.5、用量20.0mL。制得的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为72.32%,平均粒径830nm左右。【结论】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工艺简单,易于掌握,且包封率、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55.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国华北、西北以及东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害虫。本试验在(26+1)℃,RH 70%~80%,L∥D=16h∥8h条件下组建了草地螟在藜、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叶片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以研究草地螟的危害差异性,为草地螟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草地螟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表参数等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差异。藜组卵的发育历期最短(2.42d)、甜菜组的最长(3.90d);幼虫发育历期以甜菜组的最短(10.00d),苜蓿组的最长(12.63d);蛹的发育历期以向日葵组的最短(11.30d),苜蓿组的最长(16.00d);雌成虫产卵量以藜组最高(345.00粒/雌),苜蓿组最低(138.83粒/雌),雌成虫产卵期以藜组最长(10.42d)、苜蓿组最短(6.58d)。雌蛾产卵量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取食藜组和向日葵组雌蛾的产卵高峰出现在羽化后第8天,大豆组为羽化后第10天,苜蓿组为羽化后第7天和第9天,甜菜组为羽化后第6天和第10天。藜、大豆、苜蓿、甜菜和向日葵处理间草地螟的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在59.772 8~169.194 1、0.097 6~0.135 2和1.102 5~1.144 8之间,其中以藜组的R0、rm和λ最大,苜蓿组的R0、rm和λ最小;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的范围分别为37.508 0~41.915 8d和5.126 5~7.101 4d。综合比较5种寄主植物,认为藜是草地螟的最适宜寄主,其次分别为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  相似文献   
56.
正猪毛首线虫病又称为猪鞭虫病,是由猪毛首线虫(鞭虫)寄生于猪的大肠(盲肠)所引起的以腹泻、贫血、脱水、生长停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夏季感染率较高,尤其当猪舍卫生条件较差时,容易发生该病,仔猪最易受感染,病情严重的,可引起大批死亡。2017年夏季,北镇市某养猪户发生了该病,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7.
氮肥施用对稻茬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给安徽省沿淮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选用当地小麦主栽品种济麦22(半冬性中筋品种)和烟农19(半冬性强筋品种)为材料,设置0、90、180、270和360 kg·hm-2 5个施氮水平,分析施氮量对两种基因型小麦冠层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80 kg·hm-2 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显著上升,群体截获更多光能,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显著增加,群体透光率显著降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400~725 nm波段逐渐下降,在725~1 000 nm逐渐上升;随着施氮量的进一步增加,360 kg·hm-2 施氮处理的各冠层指标与270 kg·hm-2 施氮处理之间差异未达到0.05显著水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2个小麦品种产量均以270 kg·hm-2 施氮处理最高。穗数、穗粒数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都以360 kg·hm-2 施氮处理最大,但180、270和360 kg·hm-2 施氮处理间差异较小或不显著;千粒重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以90 kg·hm-2 施氮处理最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提高,除2014-2015年270和360 kg·hm-2 两个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两年不同施氮处理间均差异显著。综合高产、优质、低环境风险的选择条件,沿淮稻茬麦区小麦季氮素在180~270 kg·hm-2 范围内偏下限施用较为适宜,强筋品种烟农19可适当提高施氮量。  相似文献   
58.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维生素对黑木耳锁状联合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法,选取4种维生素V_(B1),V_(B2),V_(B12)和V_C分别加入黑木耳基础培养基中,使维生素终浓度分别为0.05、0.10、0.15、0.20、0.25和0.30μg/mL,以不加维生素溶液的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提高黑木耳品种黑29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单一加入维生素最佳浓度分别为V_(B1) 0.25μg/mL、V_(B2) 0.20μg/mL、V_(B12)和V_C均为0.15μg/mL;多种维生素加入的最适V_(B1) 0.28μg/mL、V_(B2) 0.20μg/mL、V_(B12) 0.12μg/mL、V_C 0.18μg/mL。[结论]培养基中单一加入适当浓度的V_(B1)、V_(B2)、V_(B12)和V_C会促进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多种维生素加入培养基更适宜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其中V_C的作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0.
以108份水稻种质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鉴定水稻中抗性淀粉(RS)、谷蛋白(Glu)、总黄酮(Tfl)、γ-氨基丁酸(GABA)等4种功能成分含量的性状。利用69个SSR标记分析群体结构,通过TASSEL3.0的GLM和MLM模型作性状和标记关联分析,进一步挖掘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关载体材料。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1个与水稻中4种功能成分含量显著相关的位点,其中13个位点在两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出显著关联。进一步得到29个优异等位变异。两年两个模型中均检测出RM1374、RM1379和RM278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