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贝尼尔缓释剂的研制及其对牛瑟氏泰勒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β-环糊精制备了贝尼尔缓释剂。该制剂为细颗粒状悬浮液,颗粒大小为0.2~0.4μm,分布均匀,粘度小,流动性好,稳定性较好,便于肌肉注射。通过兔、牛体内的免疫学测定,证明该缓释剂的药物释放时间比对照水剂延长0.8~1倍。贝尼尔缓释剂对瑟氏泰勒虫感染的预防试验结果表明,按每公斤体重5mg的剂量一次肌注,无论对本地牛还是外地引进牛,在2个月的保护率均达100%,染虫率仅为0.1%~1%,呈现一定水平的带虫现象,而对照贝尼尔水剂组的保护期仅为20d。在牛瑟氏泰勒虫病的早期(10d以内)使用该缓释剂进行治疗,治愈率可达100%,区域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剂量要适当加大,按每公斤体重用药7~10mg。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黄芩中主要成分对弓形虫的抑制效果,利用MTT法对黄芩乙醇提取物、黄芩苷、黄芩素进行体外抗弓形虫作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物质均能有效地抑制弓形虫的生长繁殖,其中黄芩素的抗虫效果最好,黄芩乙醇提取物次之,黄芩苷最弱,即黄芩黄酮主要物质中,黄芩素体外抗虫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33.
动物的繁殖率低是畜牧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大部分主要是与动物患有繁殖障碍性疾病有关,我国每年仅因奶牛卵巢性不孕症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在亿元以上。目前国内外治疗繁殖障碍,—般借助于外源性激素制剂或抗生素,但长期反复使用,一方面会引起机体生殖内分泌的紊乱,另一方面由于乳、肉、蛋的残留激素、抗生素也会危及人体健康。目前,发达国家不主张使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Gt株基因组A节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F鸡胚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Gx株进行培育,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致弱,使其成为弱毒株IBDV-Gt.从细胞适应毒中提取病毒dsRNA,通过反转录,使用Long-accurate PCR(LA-PCR)用一对引物一步直接扩增IBDV-Gt基因组A节段全长cDNA的方法,得到一约3.30kb的片段.测序结果证明已获得3255bp的A节段全长,对vvIBDV-Gx株和IBDV-Gt株的全部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BDV-Gt株与国内外数株IBDV弱毒株的同源性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35.
通过PCR扩增出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P15基因片段。将该片段连接到克隆质粒裁体pUC19的BamH Ⅰ酶切位点上,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479bp,编码的表面蛋白由1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再将P15蛋白基因片段分别在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小球隐孢子虫P15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内获得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重组痘病毒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0-22000,与直接从自然感染牛小球隐孢子虫分离的P15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相似。  相似文献   
36.
沙门菌是肠杆菌科中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它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在世界范围内占首位或第二位[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随着抗生素的长期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沙门菌尤其是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沙门菌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37.
中药SF叶提取物降血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SF叶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200mg/kg体重)腹腔注射方法复制小鼠高血糖模型。试验小鼠均采用灌胃方法给药,给药后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的血糖水平及各组小鼠肾重/体重比。结果:中药SF叶提取物三个剂量组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高血糖有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无明显降血糖作用。结论:中药SF叶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模型小鼠有降血糖作用,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肾肿大;对正常小鼠无明显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38.
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VAX-SAG1转染至BHK21细胞上,通过IFAT与RT-PCR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BHK21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大量提取重组质粒pVAX-SAG1,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首免前、二免前、三免前以及三免后的第1、2、3周进行小鼠断尾采血,应用ELISA方法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体液免疫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表明,转染的重组质粒pVAX-SAG1在BHK21细胞中得到瞬时表达,并且重组质粒pVAX-SAG1免疫Balb/c小鼠后,在体液免疫水平上,pVAX-SAG1组与空载体pVAX1和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细胞免疫水平上,pVAX-SAG1组与PBS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为新孢子虫基因工程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40.
建立小鼠弓形虫病模型后,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统计小鼠存活率及时间,再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2等细胞因子水平,以检测桦褐孔菌多糖对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小鼠血清中IFN-γ、IL-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中剂量组小鼠存活率最高;桦褐孔菌多糖的高、中剂量组IFN-γ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高剂量组IL-2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除感染组外,其余各组IFN-γ、IL-2均在第6天出现峰值。说明桦褐孔菌多糖中剂量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效果最好,并且中剂量可使小鼠血清中IFN-γ、IL-2值升高到适当水平,有效改善弓形虫感染对小鼠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