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69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57篇
  37篇
综合类   546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91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 我场从60年代开始系统育种。1963年组建了良种站,配备了科研设备和技术队伍。随着小麦提纯复壮的开展,加强了系统育种,相继选育出了博农7023、74—6、74-22、7728、79560、74—2、特选21等优良品种(系)。博农7023和博农74—22是优良代表。博农7023是1964—1968年间选育出来的一个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1964年从阿夫品种大田中选择优良单穗2000个,1965年经田间淘汰和室内考种后决选1138个穗行种入穗系圃。1966年经严格筛选,选出26个特优变异系。通过两年系比观察,发现了7023和6751  相似文献   
82.
粗山羊草抗条锈病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粗山羊草中抗小麦条锈病基因,选用 38 份来自不同产地的粗山羊草,鉴定抗病情况.离体叶鉴定发现 9 份材料对条中 29 和条中 31 免疫,5 份材料高感或中感,其余材料抗病级别不一;大田混合菌株鉴定发现有19 份材料全生育期免疫.与离体叶鉴定中全免疫的材料相同,其中有 10 份材料苗期感病但成株期抗病,其余材料抗病级别不一.粗山羊草亚种之间杂交发现结实率相差较大,结实率0~83.33%,有2个组合出现杂交不育,亚种间出现生殖隔离.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Coss.)Schmal]Y201/Y2272杂交后代中鉴定出1个抗小麦条锈病基因,暂定名为 YrY201.应用 SSR 分子标记和分离群体分组法(BSA)筛选到Xgwm273 b、Xgwm37和Wmc14标记,与该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9、5.8和10.9 cM.根据连锁标记所在小麦微卫星图谱的位置,YrY201被定位在 7DL 染色体上.分析 YrY201 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抗病性特征,认为 YrY201 是一个新的显性抗小麦条锈病基因,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83.
为适应新时期及未来社会、企业对畜牧兽医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畜牧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群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畜牧兽医类专业群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使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效果最佳,获得高质量的诱变材料,其诱变时间和诱变浓度等基本条件分析是诱变处理的前提。[方法]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大豆品种长豆18和黑豆品种长豆006,分析获得不同大豆品种的适宜诱变条件。试验设置2个品种、3个EMS浓度(0.2%、0.5%、0.8%)和3个诱导时间(4、8和12 h)共18个处理,以致死量达到50%为标准。[结果]大豆品种长豆18的适宜诱变条件以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和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12 h处理最优;黑豆品种长豆006的适宜诱变条件为浸种4 h,处理浓度0.5%EMS,诱导时间8 h。[结论]大豆EMS化学诱变可适当提高致死剂量浓度作为大田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产地直接干燥方法和药典加工方法对资丘木瓜药材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合资丘木瓜的产地加工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干燥的加工方法与药典加工方法对资丘木瓜的新鲜果实进行干燥加工,对加工后的药材进行折干率、水分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总灰分、酸度、齐墩果酸含量、熊果酸含量的测定比较。[结果]2种加工方法的药材,在外观性状上无明显差异;其折干率、总灰分、酸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含水量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传统方法加工的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之和高于药典加工方法,但2种加工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能源消耗和干燥效果考虑,资丘木瓜药材产地采用直接干燥的加工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6.
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1作母本与2个玉米品种(沈糯1号和沈甜1号)进行远缘杂交,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杂交穗,以获得小麦单倍体幼胚。结果表明,2,4-D溶液对杂交穗产生单倍体胚是必须的;不同小麦杂交组合的得胚率差异显著;沈糯1号和沈甜1号的得胚率分别为5.4%和3.7%,沈糯1号玉米高于沈甜1号玉米;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按得胚率高低排序为150mg.L-1>100mg.L-1>200mg.L-1>50mg.L-1,对应的得胚率分别为8.0%,5.3%,2.0%和1.4%。  相似文献   
87.
将海兰、罗曼两个品种父母代种鸡 400多只,引入海拔 4040 m的西藏自治区江孜县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海兰、罗曼均能很好适应高寒缺氧、恶劣多变的气候环境,并基本保持各自的品种特性;母鸡至22周龄的累计成活率分别达到93.1%和90.0%,公鸡成活率达100%,产蛋期平均蛋重,罗曼64.7±4.5 g,海兰61.2±3,7 g,蛋形、蛋壳品质等均正常。  相似文献   
88.
针对KDY型输油泵运行中存在的润滑油泄漏、轴窜动量大、泵腰部拆卸不便、易损坏轴承和轴瓦等缺陷进行了原因分析,对泵的原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应用效果表明,改进后的KDY型输油泵的泵效已由原来的65%上升至80%,月润滑油泄漏量降至4kg,延长了止推轴承和轴瓦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9.
氮(N)、磷(P)是维系植物生长发育的两种重要的基础营养元素。区域尺度范围的N、P元素化学计量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格局变化。同时,与植物体内各个器官之间(如根叶之间)的N、P含量密切相关,使其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调节生长速率,使生物体达到最适生长。选取西双版纳、贡嘎山、鼎湖山、武夷山和尤溪5个中国南方地区的木本植物(以乔木为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根、叶器官内部以及器官之间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上述5个地区相同器官的N、P含量变幅较大,造成地区间养分含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土壤养分、温度和降水。同一地区植物不同器官的N、P含量都是叶大于根。根或叶内部的N-P、N-N:P以及P-N:P基本呈现等速比例关系,表明在各器官内部N、P含量相互促进的作用明显。根、叶之间的N含量、P含量以及N:P则呈现异速比例关系。说明不同器官之间对某种养分的分配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90.
春玉米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更好的了解北方早熟春玉米区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和性状遗传规律,为杂交种组配和种质改良提供亲本和育种策略,选用在生产及种质改良中常用的12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杂交组合, 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对主要穗部性状进行鉴定,按照改良griffingⅣ 双列杂交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试验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穗粗、容重、籽粒行数等性状遗传力较高,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而产量、穗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K12、丹340和黑选169对提高产量的效应明显,P138在提高后代容重方面优势显著,含有地方种质的早熟材料龙抗118、大粒黄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穗部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