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67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28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27篇 |
农学 | 361篇 |
基础科学 | 344篇 |
278篇 | |
综合类 | 2546篇 |
农作物 | 340篇 |
水产渔业 | 336篇 |
畜牧兽医 | 1539篇 |
园艺 | 444篇 |
植物保护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205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218篇 |
2018年 | 192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141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315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268篇 |
2010年 | 260篇 |
2009年 | 306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319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280篇 |
2004年 | 259篇 |
2003年 | 229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89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153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149篇 |
1995年 | 169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113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8篇 |
1974年 | 6篇 |
1960年 | 6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近年来,根据水稻稻瘟病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1、发病条件在有菌源存在的前提下,稻瘟病发生,流行与品种栽培条件、气象因素关系最为密切。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种子上越冬。在干燥情况下,分生孢子可存活半年至一年,病组织里的菌丝体可存活一年以上,但在潮湿情况下,经2-3个月便死亡。散落田间、场地或草堆外面的分生孢子或翻埋土中或堆肥中的菌丝体容易死亡,往往不能 相似文献
992.
除草剂“谷友”防治谷田单子叶杂草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谷田恶性杂草严重危害问题,进行了最佳化控措施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进行44%谷友WP防除谷田单子叶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4%谷友WP的最佳剂量为1 800 g/hm2,施药后30 d和45 d,对单子叶杂草株数防效分别为50.54%和48.38%,对单子叶杂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7.83%和94.07%,较对照药剂的防效明显提高;谷子产量与人工锄草产量一致,较药剂对照与空白对照增产极显著。该剂量对谷子安全,防控杂草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3.
经 6 a 6 代,转育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显性雄性核不育冬小麦材料 20 个;近 10 a 来,选育出遗传稳定的冬小麦新品系 33 个;拓建了冬小麦品种及异种属抗病基因资源库,创新了一批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育种基础材料;应用 Ta1 基因采用不完全双裂杂交方式,在陇东地区创建了水旱两大轮综群体、10 个亚组群,经过几轮自然淘汰和人工选择,群体内植株平均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在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的选择环境下,群体总体抗病水平得到提高;显性核不育基因利用研究与染色体工程技术和常规育种结合选育出了冬小麦新品系 T W 951080 和 T W 971123。充分证明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用于冬小麦育种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育种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2001~2005年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本田期田间病谱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对869份次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109个品种完成了3年的连续鉴定,其中通粳612、通院5、通育01U307、九10B14、九10B3、吉2000F27、吉2000F46、通院6号、通育01-221、吉2000F59、通系158、通丰8号、通研7号、九02GA2、白122、吉01-3341、九02GB5、吉2000G18、九02YC11、九02YC17、九02YC5、通院7号、通院9号、吉2000F57、吉01-3786、吉01-3657和吉2000F61品种在全省各地对穗瘟抗性水平达中抗以上。 相似文献
995.
996.
我国是苎麻资源大国,种植面积和纤维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苎麻纤维产品具有吸湿散热快、透气好、不贴身、抗菌、挺括美观等优点,是高档天然绿色纤维产品。脱皎是苎麻纺织的重点环节,提高苎麻纤维可纺性和染色效果的关键在于脱校质量。长期以来,苎麻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化学脱皎技术即强酸、强碱、强漂、高温、高压煮炼的苎麻纤维化学脱皎工艺,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落后的脱校工艺生产的苎麻纤维杂乱,梳纺加工困难,纤维制成率低。因此,解决脱胶问题已成为苎麻纺织工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项目。现在,这个困扰苎麻纺织领域几十年的难题,终于取得了新进展,这就是生物脱皎技术。 相似文献
997.
998.
对番茄叶表分离到的几种真菌和木霉菌BTW41(T.atroviride)之间相互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木霉菌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能力,几种叶面真菌和木霉菌混合处理叶片试验中,黑曲霉菌混合木霉菌的处理会影响木霉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使木霉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量减少,而其它几种真菌未使木霉菌定殖量减少。 相似文献
999.
1000.
测定了浙江省2个地方鸭品种共6个品系各50个蛋的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比重、哈氏单位、蛋白高度、蛋黄重和蛋黄比率等8项蛋品质指标,进行了品种和品系间的多重比较和各性状的遗传力估计。结果表明:品种间比较显示,绍兴鸭的蛋壳质量显著高于缙云麻鸭,缙云麻鸭蛋白和蛋黄品质优于绍兴鸭;品系间比较显示,绍兴鸭带圈白翼梢系和绍兴鸭青壳系蛋壳质量最好,优于其他品系,缙云麻鸭3个品系的蛋白和蛋黄品质差异较小;蛋品质各性状的遗传力估计结果显示蛋比重和蛋壳厚度遗传力较高,分别为0.72和0.47,而哈氏单位性状最低(0.06)。结果提示,浙江省2个地方鸭种的蛋比重和蛋壳厚度两项指标可通过遗传选育进行改良,而蛋白高度、蛋黄比率和哈氏单位应通过环境控制来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