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静电和磁处理技术都是新崛起的边缘学科,80年代以来在农业上应用日趋广泛。近年,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并研究静电和磁处理种子的生物反应问题。根据各地报道的资料看,种子在高压静电场、磁场或特定电磁波等作用下,有利于提前启动与萌发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和剌激产生某些生理活性物质,增加细胞生物能量,使之产生较强的动力学过程,从而提高种子活力。此外,还可使空气转变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臭氧,与水结合生成硝酸或亚硝酸附着在种子表面而发挥生物效能。  相似文献   
92.
为确保湘南脐橙产业发展安全,严格防控柑橘黄龙病,从湘南地区几个脐橙种植园采集柑橘黄龙病疑似病株样品和健康植株样品,利用文献报道的柑橘黄龙病PCR检测常用引物对样品进行分子检测,并从病株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在柑橘黄龙病的常规PCR检测中,湘南脐橙总核酸对P400引物的灵敏度最高,是湘南地区脐橙中柑橘黄龙病害常规PCR检测的最佳引物,其次为P535引物,而OI和16S这2对引物的灵敏度较低;对脐橙中柑橘黄龙病病株组织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发现,柑橘中可培养内生细菌主要归类为7个属,分别为短杆菌属(Curtobacterium)、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中,LB和1/10LB培养基中的优势菌属为短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而脐橙树叶汁培养基中的优势菌属为短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微杆菌属。  相似文献   
93.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生防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X23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13个TetR家族基因,将其命名为BbTetR1、…、BbTetR13,对其基本性质、基因结构和高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短芽孢杆菌TetR家族成员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基因序列长度为477~681 bp,编码的蛋白由168~226 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9×104~2.57×104,等电点为4.84~7.77;其基因家族成员可划分为3个亚族,亚族Ⅰ包含5个成员,亚族Ⅱ、亚族Ⅲ各包含4个成员;所有BbTetR蛋白均含有大量α–螺旋,且这些蛋白的空间结构呈现多样化;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BbTetR在短短芽孢杆菌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模式和表达量差异显著,BbTetR1、BbTetR5、BbTetR8和BbTetR10在短短芽孢杆菌不同生长阶段均有较高表达,推测其可能发挥更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4.
为明确桑树篱配置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桑树复合系统(农桑系统)地上、地下径流与磷素流失的影响,优化农桑系统配置、减少磷素流失,本研究建立野外15°径流小区(长9 m×宽3 m),设置等高种植的一带桑(T1)、两带桑(T2)、三带桑(T3)与无桑树篱(CK) 4种处理,连续监测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径流小区地表径流(地上)、壤中流(地下)及磷素流失形态与数量。结果表明:三带桑、两带桑和一带桑处理下,地上与地下总径流量相比无桑树篱处理(286.6 mm)分别显著减少62%、33%和21%;壤中流总量相比无桑树篱处理(226.3 mm)分别显著降低69%、37%与26%,4种处理壤中流占径流总量比例为63%~79%。三带桑和两带桑地表径流相比无桑树篱处理分别显著减少33%与18%,一带桑与无桑树篱处理无显著差异。三带桑通过地上与地下径流损失的磷素总量相比无桑树篱处理(0.9 kg·hm-2)显著减少61%,一带桑和两带桑与无桑树篱处理无显著差异;三带桑和两带桑通过壤中流损失的磷素相比无桑树篱处理(0.5 kg·hm-2)分别显著减少78%和34%,4种处理经壤中流造成的磷素损失量占磷素损失总量的44%~69%;相比无桑树篱处理(0.4 kg·hm-2),三带桑随地表径流损失的磷素显著减少40%,但一带桑和两带桑处理磷素损失量却分别增加21%和25%。从不同磷素流失形态来看,可溶性磷占比40%~53%,颗粒态磷占比47%~60%,不同处理可溶性磷与颗粒态磷量差异不显著。各桑树篱处理对榨菜经济产量均无显著影响;除一带桑处理外,两带桑与三带桑处理春玉米经济产量分别显著降低10%和13%。研究表明,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的主要损失途径,坡耕地土壤磷素主要通过地表径流以颗粒态磷的形式流失。三带桑防治磷素流失效果非常突出且不影响榨菜经济产量,但小幅度降低了玉米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