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猪肺炎支原体(Mhp)是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病,这种病世界广泛流行,猪群感染率在30%~80%[1],由于降低了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引起养猪业的巨大经济损失.一旦猪群中有几头猪被感染,就会在同圈猪之间传播,特别是在断奶时将猪混群以后更是这样.此外,大量研究表明,猪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具有协同感染作用,尤其是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流感病毒(SIV)等病毒性疫病混合感染后可以使病毒性肺炎的严重性和持久性明显增加[2].近年来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市场上有国产、进口,肌肉注射、肺内接种、一次、二次免疫等[3-4],为了查清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选择不同类型的疫苗和不同的接种方法进行了免疫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滞,是指母牛产出胎儿后经过12小时,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子宫内。奶牛发生率较高,并且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也因季节、营养状况、胎次及分娩正常与否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方法称为超前免疫(简称超免,下同)或称乳前免疫、零时免疫等。现根据我们实践应用的体会及一些报道资料,对此方法的认识、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猪蓝耳病病毒(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发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由此引发的疾病具有隐性带毒、亚临床感染、垂直传播和持续感染的特征,它们的共同致病症状是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新生仔猪高死亡率;育肥猪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发热,呼吸困难,皮炎、关节炎,神经症状,生长迟缓,免疫力严重降低,极易继发其它病原感染:成年猪长期带毒、排毒而无临床症状,其中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也是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发病原[1~31].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无论国产苗或进口苗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无论跟胎免疫、1年2次普免,每隔4个月定时免疫,效果均良好。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达100%,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了使猪体免疫力更强,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在首免后,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而只给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免疫,不给仔猪免疫组,仔猪在35日龄后抗体降为阴性,不能抵抗野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方法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2018年山西省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群流行率,寻找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以母猪存栏大于100头的75个规模猪场为研究目标,按照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随机选取51个规模猪场,在每个养殖场随机抽取30份血清样品进行感染抗体检测,并对所有检测的规模猪场开展问卷调查。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场群流行率为40.90%(95%CI:27.3%~54.5%)。单因素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为"方圆3 km内有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护性因素为"引进猪只时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和1年内引进公猪精液"。建立的模型拟合度较好,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658~1.000)。调查结果提示,新建养殖场要与其他的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持安全的养殖距离,规模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在引进种猪和公猪精液时一定要进行严格地PRV检测。  相似文献   
17.
2017年5月26日至6月5日,山西省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灰雁出现了发热、腹泻(拉黑绿稀便)、头颈后仰、失明等症状,并陆续死亡,共死亡625只,袭击率为52.08%(625/1 200),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检测,确诊为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场内基本情况、免疫情况、调运情况及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发病灰雁系5月26日调入,调运前未进行H5N6亚型禽流感免疫,因此调入时可能已感染禽流感病毒是此次暴发的主要原因。对全市范围的养殖禽类进行禽流感疫情排查,未发现其他疫情。调查结果提示:加强所有饲养禽类的禽流感免疫,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对于控制禽流感疫情暴发具有重要意义;养殖场在购入禽类时,应认真查验检疫票证,了解免疫背景,并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档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对屠宰从业人员和消费环节羊肉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屠宰环节肉品风险评估专项监测中的定量监测数据,以及文献检索数据、专家咨询和调研结果,采用@RISK软件,分析估计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情况下的感染人数和消费者因烹调不当发生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结果 ]构建了屠宰环节布鲁氏菌病漏检感染风险模型。假设接触漏检羊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概率为20%,那么0.001%、0.08%、1.5%三种漏检概率可能导致的感染人数分别为0~4人、0~114人和7~1 829人(90%置信区间);不同接触感染概率的感染人数有较大差异:5%概率时每年有0~541人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病;60%概率时,多数情况下有155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最多可达到6 473人。应用该模型对某省居民消费漏检布鲁氏菌病羊肉后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人数的估算结果表明:按照0.1%概率计算,该省2016年度屠宰313.25万只羊可能新增布鲁氏菌病感染病例111~148例(90%置信区间)。如果因厨房生熟不分、烹调不当等因素而使感染概率提高至1%,则可能出现1 234~1 352个新增病例。[结论 ]羊屠宰环节存在布鲁氏菌病检疫漏检现象,从业人员受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较高;消费环节存在因烹调不当而导致的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应加强养殖环节羊群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和宰前检疫,提升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对布鲁氏菌病危害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HV-1)在山西省的感染及分布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14—2016年采自山西省11个市养殖场(户)的90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BVDV及BHV-1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采集血清养殖场(户)的BVDV、BHV-1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57%、40.33%,群阳性率分别为71.21%、59.09%;"BVDV+BHV-1"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1.56%,群阳性率为46.97%;大同、朔州、忻州、阳泉、晋中、长治和临汾7个市养殖场(户)的BVDV血清抗体阳性率均大于50%,大同、忻州、太原、阳泉和临汾5个市养殖场(户)的BHV-1血清抗体阳性率均大于50%,而运城市的BVDV和BHV-1血清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除运城市外,山西省其他市均存在BVDV和BHV-1感染的养殖场(户)。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山西省猪伪狂犬病(PR)野毒株感染情况,为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和根除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从山西11地市41个养猪场和屠宰场采集721份猪血清样品,用gpI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PR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结果]山西省11个市均有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野毒感染,平均阳性率达21.64%;母猪群体野毒感染率最高,仔猪次之,育肥猪感染率最低;规模猪场与散养户的抽检猪群野毒感染率相差不大,屠宰场的抽检猪群感染率最高。[结论]猪伪狂犬病野毒在山西省普遍存在,这与养猪场的环境、管理体系、防疫措施等因素有关, 要根除和消灭本病,除做好免疫预防外,还应采取检疫、隔离、消毒和淘汰病猪、净化猪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