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257篇
农学   177篇
基础科学   250篇
  228篇
综合类   1260篇
农作物   139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592篇
园艺   232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31.
微咸水滴灌对枸杞产量及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夏银北盐碱地区开展枸杞微咸水滴灌试验,探讨淡水(矿化度0.5 g/L左右)与微咸水(矿化度3 g/L左右)在不同灌水量下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及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层0~40 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在空间与时间上受灌水量的影响较明显,灌水量越小,土壤含水量越低。土壤pH、全盐空间分布显示,不同处理土壤pH整体表现为表层最低,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高,且灌水量越大,土壤表层0~20 cm pH越低;土壤全盐受灌水量影响显著,受水质影响较小,灌水量越大土壤全盐含量越高,表层盐分累积越明显。枸杞产量在同一灌水量下淡水与微咸水滴灌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灌水量下差异极显著,淡水滴灌产量略高于微咸水滴灌。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研究与猕猴桃抗溃疡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为猕猴桃抗病育种提供早期分子筛选标记。【方法】以易感病的雌株西选二号和抗病的雄株SX45872杂交F1代的198株群体以及40份猕猴桃材料为试材,利用离体接种法进行抗性鉴定。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技术,结合集群分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进行猕猴桃抗溃疡病基因(P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猕猴桃溃疡病抗/感病分离比符合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1∶1分离比例。通过对51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与抗溃疡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UDK97-428116;将获得的SSR标记在40份猕猴桃材料中进行验证,分子标记结果与离体枝条接种结果一致率达95.5%,从而验证了该标记的可靠性。【结论】SSR标记UDK97-428116可用于猕猴桃材料溃疡病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33.
以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分离并筛选出1株烈性噬菌体YH6,根据电镜下的形态特征,YH6为短尾噬菌体家族的成员。通过对YH6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了其裂解酶基因,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噬菌体的裂解酶Lys YH6。菌落计数及浊度下降法表明:该裂解酶在EDTA(25 mmol/L)存在的条件下对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菌活性。具有抑菌活性裂解酶Lys YH6的获得为治疗和预防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对湖北省西凉湖的野菱种群及其群落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为野菱保护策略的制定、开发利用以及湖泊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和α-多样性指数研究西凉湖野菱种群和群落基本特征。【结果】野菱在西凉湖分布较少,未发现以野菱为主的野菱群丛。野菱种群面积为2000~2200 m2,野菱频度为50%,盖度约10%,多度等级为1级(少)。与野菱相伴生的物种主要有10科11属12种,多度、盖度最大均为菰(Zizania caduciflora),最小均为槐叶苹(Salvinia natans)。在湖中间菰为主要优势种。野菱群落群丛名为菰—浮萍—金鱼藻。α-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野菱群落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 795、2.504和1.008。【结论】过度养殖是导致湖北省西凉湖野菱种群面积减少和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5.
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渔业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是中国渔业发展的原动力。新时期新形势下,渔业产业发展面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制约因素,亟需进行新一轮的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提出利用科技创新突破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节点,提升渔业产业科技水平,转变养殖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环境友好型、结构配置合理的产业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6.
以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60 d的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毒死蜱在水稻土-上覆水系统中的消解与转化规律。加药后,15、25℃和40℃条件下上覆水中毒死蜱均在前期快速消解,后期消解速率逐渐降低,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种温度处理下上覆水中毒死蜱的半衰期DT50(0.70~1.01 d)和消解速率常数(0.688 8~0.985 2 d-1)差异较小。毒死蜱投加之后,易转化成3,5,6-三氯-2-吡啶醇(TCP),在上覆水中发生累积。转化受温度影响显著,经过60 d的培养,40℃时17.3%~25.5%的毒死蜱转化为TCP。表层(0~3 cm)土壤中毒死蜱的积累受温度影响显著,未灭菌处理在15、25℃和40℃下,表层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为163.66、80.29 μmol·kg-1和34.95 μmol·kg-1,约为其初始投加含量的57.38%、28.15%和12.25%。总之,土壤-上覆水系统中,在第60 d时,投加的毒死蜱中仅0.39%~2.24%滞留在上覆水中,10.18%~58.32%迁移到土壤中,0.47%~25.53%降解为TCP存在于上覆水中。总体而言,毒死蜱在上覆水中的残留率较低,在土壤中残留率较高且主要为表层土壤所吸附,温度与微生物对毒死蜱的消解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7.
新型蔬菜食用仙人掌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食用仙人掌是一种新型蔬菜 ,其营养丰富 ,可做菜用、果用、药用等 ;生命力顽强 ,各地均可种植 ,经济效益明显 ,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8.
近60年河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时空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陈阜  雷永登 《作物学报》2019,45(9):1407-1415
干旱是造成作物减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开展作物干旱成因机制和时空特征研究,对于稳定区域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河北省内18个国家标准气象站点1958—2016年的长时间序列观测资料,采用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了近60年来河北省冬小麦的干旱风险时空格局;通过CWDI对不同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探究了冬小麦干旱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和干旱风险呈先增后减再增加的特征,在拔节–抽穗阶段的干旱风险最高,其次是抽穗-成熟阶段。冬小麦全生育期间干旱等级以重旱和特旱为主,特别在其产量形成的关键生长中后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地区面临较高的旱灾风险。冬小麦干旱受降水、气温、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降水;气温是影响冬小麦生育后期干旱程度的关键因子,伴随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冬小麦生长期内温度明显升高,将增加冬小麦生长期的耗水量和灌溉需求。本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影响下河北省冬小麦干旱风险的时空演变规律,识别出了干旱灾害的高风险区和关键生育期阶段,可为优化冬小麦灌溉管理和农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复合增强脉冲强光保鲜鲜切荸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强光法处理鲜切荸荠,通过控制脉冲强光处理时间,对其进行不同梯度的处理,检测不同处理对荸荠营养价值成分的影响与改变,检测其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苯丙氨酸酶活性及过氧化酶活性、细菌总数、色泽度LAB值等主要指标变化情况,确定最佳的处理方案,以达到最好的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处理10 min和脉冲强光处理15 min复合30%乙醇处理的保鲜效果较优,其中脉冲强光处理10 min的后期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