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243篇
基础科学   154篇
  176篇
综合类   1365篇
农作物   188篇
水产渔业   195篇
畜牧兽医   630篇
园艺   329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91.
用水库底层冷水串灌茭田后改变了茭白生长的小气候环境 ,为此 ,对气温、水温、茭白的经济性状、生育期、经济效益 5个方面进行观测和分析。其差异明显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2.
明确长江流域春玉米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比较不同处理间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性状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利用地膜提前播种及生育中后期采用化控剂的调控,既可调节生育期,又可以优化资源分配模式,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在适宜密度范围内,在稳定粒重的前提下,增加穗粒数,可以达到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产量高低主要在于花后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的积累量,覆膜及化控剂调控对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互作增产效应大,说明两种栽培措施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但高产互作效应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3.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 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Na+K+Cl-、尿素氮)浓度和鳃丝Na+/K+ -ATP酶活力的影响。单因子实验中, 随着含盐水平(8 g/L10 g/L12 g/L14 g/L)的增大, 大鳞鲃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K+C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 鳃丝Na+/K+-ATP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 受体内外渗透压差的影响最显著(P<0.05)。碱度的增大(19.05 mmol/L30.20 mmol/L47.86 mmol/L75.86 mmol/L)能引起血清K+和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 但对血清渗透压和鳃丝ATP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在双因子实验中, 盐碱交互升高会引起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Cl-、尿素氮)显著升高(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盐度、碱度及交互作用均对渗透压有显著影响, 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盐度, 其次是碱度, 交互作用最小。鳃丝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最高值出现在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L的正交试验组。从实验结果可得出, 大鳞鲃在盐度12g/L以下的水体中能生存, 在盐碱共存的环境下, 能耐受的上限为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本研究旨在掌握大鳞鲃的生存盐碱度范围, 以期为该物种的增养殖生产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4.
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5、25、125μg/L)和氰戊菊酯(25、125、625μg/L)浸泡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3、6、9、12和15 d后,对血清、内脏囊和鳃组织中的SOD、CAT活性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血清和各组织中的CAT活性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氯氰菊酯浓度为125μg/L时,CAT活性最高;而氰戊菊酯浓度为25μg/L时,CAT的活性最高,然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活性降低;当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浓度分别为5、25μg/L时,各组织中SOD活性和血清T-AOC值出现最大值,然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活性降低。随着农药处理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的T-AOC和SOD活性、组织中CAT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而组织中SOD活性、血清中CAT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栉孔扇贝的抗氧化能力具有组织特异性,鳃组织中SOD活性值的早期变化可作为两种农药对栉孔扇贝氧化毒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5.
结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例,重点研究农业高校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实验教学内容调整、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等具体实施方法,为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6.
摘要: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辣椒粉、大蒜素和维生素C对生长前期嘉积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192只1日龄嘉积鸭,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辣椒粉,0.01%大蒜素和0.1%维生素C。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试鸭,进行为期70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辣椒粉、0.01%大蒜素和0.1%维生素C三种添加剂,均提高了嘉积鸭试验各期的生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均能改善嘉积鸭的屠宰性能,显著降低皮脂沉积。  相似文献   
197.
H2CN2和CaCN2对酿酒葡萄萌芽开花及成熟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于2001年10月—2002年8月在攀枝花进行。处理药剂及其浓度为16.7%CaCN2、0.5%~2.0%H2CN2、0.5%~2.0%H2CN2+1%吐温80;处理时期为12月25日、1月10日、1月25日。最佳处理时间是1月10日;最佳处理组合是1.0% H2CN2 + 1.0%吐温80,霞多丽、佳美、梅尔诺、黑虎香分别提前萌芽16、13、11、4d;提前成熟17、13、14、6d;提高萌芽率4%、12%、17%、9%;芽眼成枝率提高40%、29%、37%、12%;提高果枝率为9%、8%、28%、4%,提高结果系数7%、7%、37%、3%。不同品种对处理反应有差异,对照黑虎香有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98.
现代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但以农户经验构建而成的传统循环农业系统多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持与参数匹配,使得系统的高效循环运行面临挑战。因此,本研究在数据采集与跟踪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对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系统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特征化、标准化与加权评估分析不同类别潜在环境影响,并计算系统模拟调控前后污染降级所需环境服务能。结果表明,饲料加工与湖羊养殖亚系统所产生的各类潜在环境影响都超过了其类别总影响的85%,远高于粮食种植和有机堆肥亚系统的;人体毒性和水体生态毒性在各亚系统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都较大,而陆地生态毒性的均最小。为实现污染降级每年所需空气、水体和土壤的环境服务能分别为7.42×1010、6.03×1016和1.59×1012J;通过耦合参数协调和关键技术优化对系统进行模拟调控,经测算与原系统相比每年所需各项环境服务能分别降低52%、44%和21%。该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形成的适用于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系统并指导其整体调控的方法体系,对现代农牧循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复制推广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为其他现代循环农业系统的优化调整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9.
采用覆膜技术种植超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1号,复种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沈单10号,可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缓解夏玉米连作冬小麦争时矛盾,经济效益比传统的冬小麦京冬8号复种夏玉米郑单958号提高39.1%,  相似文献   
200.
[目的]探究我国南方稻田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表土固碳潜力的大小.[方法]基于南方地区40个稻田长期试验点102组表土有机碳数据,利用Meta分析法研究了翻耕秸秆还田(CTS)、免耕秸秆还田(NTS)和旋耕秸秆还田(RTS)下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相对年变化量、固碳持续时间及固碳周期内的固碳量.[结果] CTS、NTS和RTS均能显著提高南方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其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RM)分别为0.42、0.37和0.64 g·kg-1 ·a-1,三者中,RTS为最大,约为NTS的1.7倍,CTS的1.5倍.秸秆还田下两熟制和三熟制稻田RM均值分别为0.40和0.61 g·kg-1 ·a-1,同一秸秆还田方式下,三熟制稻田RM显著高于两熟制,其中,NTS处理下两者差距最大,达2.0倍,CTS和RTS的差距稍小,但也分别达到了1.37和1.39倍.随着时间的延长,稻田表土有机碳积累速率逐渐降低,CTS、NTS和RTS的表土固碳持续时间分别为27、44和30年,以NTS最长;整个固碳周期内所能增加的有机碳量分别为15.8%、23.3%和27.3%,其中RTS增加最多.[结论]从农田土壤固碳角度考虑,在我国南方地区稻田旋耕秸秆还田较其他两种还田方式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