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毛棉杜鹃种子特性与发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毛棉杜鹃种子特性及不同储藏时间、储藏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开展毛棉杜鹃种子特性测定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毛棉杜鹃种子为具翅类型,种子千粒重0.1070 g。2毛棉杜鹃新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高于陈旧种子,4℃低温贮藏可以延长毛棉杜鹃种子寿命,保持其种子活力。3赤霉素能显著提高毛棉杜鹃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出苗整齐度,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毛棉杜鹃新鲜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75.56%。4吲哚乙酸对毛棉杜鹃种子的发芽有抑制作用,在100~200 mg·L~(-1)范围内,吲哚乙酸处理过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2.
以25个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品种(系)为试材,开展钵苗机插综合生产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钵盘育苗秧苗素质杂交籼稻类好于杂交粳稻类,杂交粳稻类好于常规粳稻类;最终成穗数以常规粳稻类最高,杂交籼稻类其次,杂交粳稻类最低,分蘖成穗率以杂交粳稻类最高,常规粳稻类次之,杂交籼稻类最低;经济产量以杂交粳稻类平均产量最高,分别较常规粳稻类和杂交籼稻类平均增产8.43%和9.00%,常规粳稻类和杂交籼稻类平均产量差异较小,常规粳稻类较杂交籼稻类平均增产0.53%,从产量结构来看,钵苗机插更有利于大穗型水稻品种产量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83.
84.
梨枣是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发展较多的鲜食品种之一.攀西地区地理环境特殊,有多样的气候类型、丰富的十壤种类及优越的光、热、水资源.自1998年起,本区从主产地山东、山西及成都龙泉等地引进梨枣试种.  相似文献   
85.
1.玉米隔行去雄促早熟增产一株玉米雄穗至少可以满足3~6株玉米果穗花丝授粉的需要,由于花粉粒从形成到成熟需大量营养物质,为了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使之集中于雌穗发育,可在玉米抽雄始期(玉米雄穗)刚要露尖时及时隔行去雄,这样能  相似文献   
86.
87.
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农业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面对的重大课题。就这一课题,我站做了一些调研,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此谈几点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8.
89.
为促进发酵全株青绿玉米的应用,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其在全价饲料中的添加量以及加水量、次粉添加量、制粒机模孔直径对全株青绿玉米颗粒料的制粒温度、颗粒硬度、含粉率、水分含量4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株青绿玉米添加量、加水量和模孔直径极显著影响制粒温度和颗粒硬度(P0.01),模孔直径和全株青绿玉米添加量为主要因素,次粉添加量为次要因素;全株青绿玉米添加量和模孔直径极显著影响含粉率(P0.01);全株青绿玉米添加量和加水量极显著影响颗粒料的水分含量(P0.01);全株青绿玉米低温制粒的制粒温度与颗粒硬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含粉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认为:控制全株青绿玉米的添加量和模孔直径有助于降低制粒温度;全株青绿玉米颗粒硬度与其水分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含粉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0.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等方法,对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松落针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5~7月针叶枯黄脱落,8~10月针叶上出现明显的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该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坡向关系不明显,与坡位有明显关系,坡下腹发病较重;人工纯林病害的发生程度最重,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发病程度较轻;林分密度越大发病越重,郁闭度越大发生越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减少,其中速效氮表现最明显;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病害发生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