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388篇
农学   193篇
基础科学   136篇
  115篇
综合类   1199篇
农作物   157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729篇
园艺   305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近年来,木材非法采伐和相关贸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林产品消费主要市场,美国于2008年颁布《雷斯法修正案》,禁止非法来源于美国或其它国家的林产品贸易;欧盟于2010年10月颁布《欧盟木材法案》,要求贸易商开展木材来源合法性的尽职调查,从而使非法木材投放市场的风险降到最低。澳大利亚于2011年出台了木材非法采伐禁令。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林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受到国际社会的误会和指责。美国和欧盟是我国林产品出口重要市场,占林产品出口总额的40%左右。欧美及澳大利亚出台的法规将对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为了在国际谈判中更好地保护发展中国家和我国的利益,应对国际上针对中国利用非法木材的诉讼,实施全球林业战略,提高我国在世界林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林业局资助下,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应对木材非法采伐策略研究》项目。本栏目将对该研究部分成果作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2.
金红星  田楠  成文玉  杨希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385-6386,6470
γ-氨基丁酸是一种用于医药、食品中的新型功能性因子,由于化学合成法和植物富集法具有明显的缺点,因此微生物发酵合成γ-氨基丁酸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该研究论述了产GABA的微生物、其培养基优化和诱变育种以及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3.
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豫东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以河南省商丘市为研究区域,根据1991~2010年河南省商丘市气候变化和玉米产量资料,利用数学统计与Thomthwaite memoriae模型,结合未来气候预测结果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玉米产量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降水量与极端温度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过多及低温对玉米生产不利.河南省商丘市“暖温型”气候有利于玉米生产力的提高,“冷干型”气候对玉米生产最为不利.  相似文献   
114.
陈桂芬  黃玉溢  刘斌  熊柳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93-15294
[目的]研究广西柑橘主产区耕层土壤、叶片和侧根中的钙含量现状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钙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不同树龄的土壤、叶片和侧根样品,分析钙元素含量状况,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柑橘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范围为162~7 550 mg/kg,平均1 343 mg/kg,叶片钙含量范围为1.35%~5.29%,平均3.15%,侧根钙含量范围为0.45%~2.67%,平均1.28%;柑橘侧根钙含量随树龄的增长而增加,二者呈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果园耕作层土壤交换性钙、柑橘叶片钙含量与树龄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与土壤pH的相关性在0.01水平显著;柑橘园耕作层土壤交换性钙、柑橘叶片及侧根钙的含量之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柑橘园土壤、叶片和侧根中的钙含量差异较大,大部分的土壤和叶片样品钙含量低于临界值。在柑橘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合理施用钙肥。  相似文献   
115.
利用样带法对河北北部,内蒙古东部林牧过渡带不同生境中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过渡带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共获得大型土壤节肢动物2 134只,隶属6纲18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和蜘蛛目,常见类群为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成虫、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石蜈蚣目和地蜈蚣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大型土壤节肢动物在3个地带中的森林带的种类最高(17类),且对土壤环境响应敏感的稀有类群数最多的出现在植被丰富、土壤疏松和枯枝落叶层厚度最高的森林带(8类),初步认为这些稀有类群对指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具有巨大潜力。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中,DG指数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更能体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群落聚类及排序结果显示,9种不同生境的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可以分为3大类:森林类、森林-草甸类和草甸-草原类,同时土壤pH值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影响较大,而土壤温度对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氟硅唑、氟菌唑、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烯唑醇6种杀菌剂对穗腐病菌抑菌效果较好,其EC5 0值分别为0.11,0.22,0.26,0.88,1.09,2.99μg/mL。对多菌灵、氟硅唑、丙环唑和代森锰锌4种药剂进一步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有效成分用量丙环唑150.00 g/hm2、氟硅唑51.00 g/hm2在发病初期穗部喷施对玉米穗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66.14%和66.04%。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丙环唑用量为150.00 g/hm2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显著,其次是氟硅唑用量为51.00 g/hm2。  相似文献   
117.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是鹅副粘病毒诱导体液免疫的重要靶抗原。经pMD18-T-HN阳性质粒扩增了HN基因,亚克隆至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2A,并将其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共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f 9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v-HN,试验表明,HN在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且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腐皮病是绿海龟(Chelonia mydas)龟苗培育中的常见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确定病因及治疗方法,从病龟鳍状肢的腐皮组织中分离病原菌。【方法】从症状明显的稚龟四肢病灶中分离纯化得到疑似病原菌,编号CMRT91026,开展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相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该菌能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呈黄色,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1%NaCl葡萄糖磷酸盐胨水、蔗糖、甘露糖和赖氨酸脱羧酶上的生化特性均显示阳性,并且在3%~10%NaCl胨水均能生长;与NCBI上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同源性达100%。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萘啶酸、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和头孢曲松敏感;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妥布霉素、大观霉素、诺氟沙星和氨曲南呈中介;对新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15种药物有耐药性。【结论】该菌株鉴定为溶藻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如恩诺沙星)、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及头孢类(如头孢曲松)等药物较为敏感。试验结果为绿海龟稚龟溶藻弧菌病的诊断及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正>土壤酸度的变化是指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土壤酸化则是土壤中氢离子增加的过程或者是土壤酸度由低变高的过程。这种过程实质上是土壤形成过程中一种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2010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至今,几乎在中国发现的所有土壤类型的pH值都下降了0.13-0.80,土壤的不断酸化还有发展的趋势。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认为,这种大规模的土壤pH值下降,通常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由于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的影响,大大加速了我国土壤酸化,将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重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0.
以不同玉米杂交种与单倍体诱导系为材料,对从杂交种中诱导双生苗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农大108、高油5598、郑单958与CAUHOI-1的杂交当代籽粒中,双生苗的平均频率为0.15%,显著低于单倍体的平均诱导频率3.38%,而在自交籽粒中没有发现双生苗。利用45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母本分别与两个诱导率不同的诱导系(CAUHOI01和CAU79)进一步杂交,在杂交籽粒中发现26对双生苗,其中有23对来自于CAUHOI-1的杂交后代。本研究结果表明双生苗诱导与单倍体诱导一样,不仅与诱导系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母本基因型影响,而二者诱导能力表现趋势不一致。对双生苗类型的观察结果表明,双生苗主要为二倍体-二倍体类型,少数为单倍体-单倍体类型,没有发现单倍体-二倍体类型。SSR分析表明每个双生苗两个体间基因型一致,但部分双生单苗田间生长存在着差异。双生苗的发生与单倍体诱导机理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