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常规方法和PCR技术,对2006—2010年安徽不同地区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测为阳性的病料(肺脏)进行链球菌的分离及2型链球菌的鉴定。结果显示,136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9株链球菌,分离率为14.0%。利用链球菌2型特异性引物对19株分离菌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5株分离菌扩增出675 bp的特异性条带,表明安徽省猪高热病的发生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引起的继发或混合感染链球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随着腺病毒感染禽类发病的不断增加,近年来鸭群感染腺病毒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禽类的变化,本文对鸭群感染腺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血清型变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鸭感染腺病毒的综合防治提出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为合理有效的防治腺病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聚乙二醇法、硫酸铵法、EDTA-Na2法及尿素法提取的琼脂糖在得率和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方法提取的琼脂糖在得率和品质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别;EDTA-Na2法琼脂糖的得率最高,为62.3%;聚乙二醇法琼脂糖中的硫酸根和灰分含量最低,分别为1.39%和O.42%;尿素法琼脂糖的结晶紫电泳性能最好,其电泳长度为8.6cm;EDTA-Na2法琼脂糖的聚乙二醇电泳性能最好,电泳长度为3.9cm。随着聚乙二醇法提取次数的增加,琼脂糖纯度和质量显著提高。用聚乙二醇法提取3次所获得的琼脂糖的各项质量指标比其他3种方法获得的琼脂糖都好。  相似文献   
84.
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遗传振动合成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是目前学术界解释作物杂种优势的基本学说。这两种学对一些复杂的杂种优势现象仍无法解释。作以杂的过程性研究模型为基础,从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入手,提出了作物杂种遗传机理合成学说。  相似文献   
85.
竹叶黄酮水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总黄酮含量和清O·2活力作为指标,考察了热处理强度、不同pH值以及糖类添加等对竹叶黄酮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叶黄酮的水溶液在偏酸环境中具有相当高的热稳定性,最适pH在4.5~5.0;当有10%的蔗糖存在时,有助于体系的稳定和活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86.
87.
红麻光周期钝感材料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花期是影响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调查6份新引育的红麻品系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其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变化在36.0%~56.2%之间,其中赞引1号最低(36.0%),福红952B最高(56.2%)。将赞引1号与福红952B杂交,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其正反交F1分析表明,开花期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周期敏感对光周期钝感为显性。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该组合的4个群体(P1、P2、F1和F2)联合分析发现,赞引1号的光周期钝感特性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1)控制,主效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8.2 d,遗传率为80.2%。该研究有助于红麻光周期钝感种质改良及主效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88.
施钾量对新春22号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新疆准噶尔地区小麦高产优质的适宜施钾量,以新春22号为材料,研究施钾水平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各生育期MDA含量。在小麦灌浆期,施钾处理较对照SOD、POD活性均有所提高。钾肥施用量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小麦相关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小麦不同生育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均与其同一时期及后一时期的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小麦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与灌浆期SOD、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成熟期叶绿素含量与其同时期的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钾肥施用量在225 kg.hm-2时,新春22号小麦产量和品质均下降;施用量在300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但品质较低;而施用量在75~150 kg.hm-2时,不仅能使产量有所提高,并且能保证其品质,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89.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研究其 CAT,POD 和 SOD 活性变化,分析梭梭生境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在天然样地、交错带样地、人工样地中,交错带样地细菌和放线菌含量最高,说明该区域内土壤微生物活跃.从人工梭梭到交错带梭梭再到天然梭梭,POD 活性没有显著变化,CAT 和 SOD 活性逐渐降低,说明人工种植的梭梭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该区域干旱环境,并逐渐转化为天然梭梭.通过研究发现,人工种植梭梭对梭梭群落恢复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0.
松突圆蚧生防菌在马尾松不同林型中的扩散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粉的扩散规律,从染病的松突圆蚧蚧虫体上分离获得15株虫生真菌,经毒力试验后筛选出2个毒力较强的菌株(1号菌广布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disseminata (Thuem.)Stey,2号菌橄榄色拟盘多毛孢P.olivacea (Guba) G.C.Zhao & He Jie),设计了松突圆蚧生防菌1,2,3号(1号与2号混合)3种粉剂,分别在博白林场和岑溪集体林区的不同马尾松林型中进行了菌粉的扩散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防菌都有明显的扩散效果,对松突圆蚧都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松突圆蚧生防菌粉剂在马尾松不同林型的林间扩散效果有明显差别,在人工纯林中的布菌点距离可达70 m,而在林分结构复杂的飞播林中的布菌点的距离应小于50 m.根据试验初步推测,生防菌的自然扩散距离为40~60 m,可控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