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7篇
  18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陈梅  赵世华 《南方农机》2019,(8):240-241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在分子动理学的平衡态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f(v)的基本涵义出发,详细讨论了由分布函数f(v)演变出的物理函数意义,并重点讨论了利用f(v)dv函数求平均值时的积分区间问题,对个别易犯的物理本质上的错误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72.
不同氮肥用量下设施秋冬茬番茄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试图定量分析设施番茄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干物质及氮素累积量的动态规律。[方法]通过2年不同氮肥处理的小区试验,2016年设施氮0、100、200、300、400kg·hm~(-2)5个水平,2017年设施氮0、90、180、270、360kg·hm~(-2 )5个水平,以‘粉贝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番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在0~300kg·hm~(-2)(2016年)和0~270kg·hm~(-2)(2017年)范围内,番茄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两者积累的平均速率(V_(mean))与积累量呈相同变化规律,在300kg·hm~(-2)(2016年)和270kg·hm~(-2)(2017年)处理下,干物质积累的V_(mean)分别为1.64g·plant~(-1)·d~(-1)、1.77g·plant~(-1)·d~(-1),氮素积累的V_(mean)均为0.04g·plant~(-1)·d~(-1)。增施氮肥可提高干物质及氮素在整个生育期的积累速率和各阶段的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渐增期持续时间(T_渐)逐渐缩短,而快增期持续时间(T_快)逐渐延长,2年干物质及氮素的T_渐分别较对照缩短了8d、9d(2016年)和7d、8d(2017年),T_快分别延长了5d、6d(2016年)和5d、4d(2017年)。2年的株果产量在施肥处理下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结论]施用适量的氮肥,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优势在于积累速率、各阶段积累量较优,且能较早优化各积累阶段之间的动态协调,利于产量形成。生产上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确定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73.
基于宏基因组茉莉花植株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反映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茉莉花(Jasminum sambac Ait)植株土壤细菌组成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月份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探究细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茉莉花植株土壤中细菌多样性丰富,包括41个门、98个纲、225个目、427个科和799个属,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土壤样品中细菌物种丰度较高的6个门类。五个月份土壤中变形菌门均是丰度最高(22.0%~28.4%)的门类,酸杆菌门在6月份土壤中的丰度最低(11.7%),表明该月份土壤质量最好。10月份土壤样本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最高(6.9264)、Simpson指数最小(0.002901),表明该月份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说明低温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8和9月份三个月份土壤的细菌群落构成相似度高,而6月或10月与其他月份群落构成差异大。冗余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值、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总钾和速效钾对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p H值、总磷和速效钾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而且,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与土壤p H值、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和总钾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茉莉花的花期田间管理和土壤生态平衡保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4.
茉莉红茶特征风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茉莉红茶(二窨)窨制过程中主要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茶茶坯香气主要由苯甲醇(17.73%)、芳樟醇(16.17%)、乙酸苄酯(7.10%)、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4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2.88%)及苯甲醛(2.23%)等组成。茉莉红茶香气主要由苯甲醇(23.77%)、芳樟醇(19.73%)、乙酸苄酯(18.66%)、水杨酸甲酯(3.84%)、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6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3.27%)和α-法呢烯(2.05%)组成;与茶坯相比,窨制后的茉莉花茶香气总浓度增加了5倍多,其香气主要来源于窨制过程中茶坯吸附的茉莉鲜花香气。利用香气品质评价指数JTF对窨制红茶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茉莉红茶的JTF指数(二窨:0.5;五窨:1.2)不低于同等窨次茉莉绿茶(三种二窨花茶:0.42、0.38、0.5;五窨:1.004)。研究表明以红茶为茶坯窨制而成的茉莉红茶香气品质不低于茉莉绿茶。窨制过程中,茶叶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GC、EGCG含量分别降低0.18%和0.17%;ECG含量上升0.09%。  相似文献   
75.
正一、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现状淡水渔业养殖的理念主要是指,水产动物在池塘、江河和湖泊中生长和繁殖。我国的淡水动物主要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等经济性鱼类和沼虾、河虾、河蟹等,养殖户根据养殖规模的不同,可选择江河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养殖和网箱养殖等进行养殖生产,在淡水养殖中,往往需要集中的养殖,这样养殖方式不仅投入小,还方便养殖户管理。1.1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76.
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适时播种、苗床管理、铲秧丢栽、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旱育苗厢式丢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7.
目的结冷胶工业发酵过程中种子扩大培养的条件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含盐少,能提供适量氦基酸态氮和其他生长因子的有机氮源,通过控制初始培养的pH值和氨基氮,培养一级种子;接入二级扩大培养罐后,控制种子的合适种龄,以达到周期短、高转化率的发酵醪.结果工业种子的扩大培养过程中pH、氨基氮、种龄的控制对种子质量有直接影响.结论结冷胶种子的扩大培养,需要通过多次的实验和工艺的探索,寻找适合该结冷胶种子控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水稻常规拉绳宽窄行、厢式丢秧和常规抛秧3种不同移栽方式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3种栽培方式中,厢式丢秧产量最高(677.4kg/667m2),产值1415.8元/667m2,纯收入684.8元/667m2;其次是常规抛秧(662.4kg/667m2),产值1384.4元/667m2,纯收入652.4元/667m2;常规拉绳宽窄行移栽产量最低(627.3kg/667m2),产值1311.1元/667m2,纯收入552.1元/667m2。经济效益厢式丢秧最好,纯收入684.8元/667m2,比常规拉绳宽窄行移栽增收132.7元,增效24%,减少用工0.7个/667m2;其次是常规抛秧纯收入652.4元/667m2,比常规拉绳宽窄行移栽增收100.3元,增效18.2%,减少用工0.67个/667m2。同时丢秧和抛秧降低了劳动强度,缓解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建议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厢式丢秧技术。  相似文献   
79.
陈梅 《广西园艺》2010,(6):21-21
梨树经过一个周期的营养消耗,树体巳逐渐衰弱,采果后相继进入第二个营养转换期。第二个营养转换期是根系生长的高峰期,也是树体营养积累的关键时期,此时若不加强管理,常易引起果树提早落叶,造成树体衰弱,进而严重影响第二年产量。为使翌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及时做好落叶前的全面管理,以促进枝条多积累养分、发育充实,增强树体的抗性和减轻翌年的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80.
沼液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及有机物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发酵沼液得到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能源化利用,该研究构建了以玉米秸秆发酵沼液为阳极底物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通过对比不同浓度沼液MFC产电特性、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及库伦效率等探究MFC对玉米秸秆沼液的降解效果及其能量回收效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沼液MFC能够正常启动,并且能够长时间运行产生电流。当初始COD质量浓度为(3618.6±55.6)mg/L时,其最大功率密度为203.4 mW/m2,COD去除率可达63%;并随着沼液中有机物浓度降低,MFC运行稳定性下降,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成线性降低。通过对原料及阳极溶液和阳极生物膜菌群结构分析可知,以玉米秸秆发酵沼液为阳极底物的MFC菌群结构合理,MFC可以利用沼液中的水解细菌分解阳极溶液中的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主要以Clostridia、Flavobacteria和Bacteroidia菌纲为主;同时阳极生物膜可以富集接种物中的产电细菌,分解小分子有机物产生电能,2类微生物可以互利共生,避免了沼液MFC的高浓度抑制。该研究表明,MFC可以降解较高浓度沼液废水,并产生电能,该研究可为发酵沼液的处理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