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全国各地的城乡结合部,有一些养猪场或养猪大户,喂猪的主要饲料都是城市垃圾(其中来自饭店的泔水占90%以上),老百姓厌恶地称这些垃圾喂养出来的猪为“垃圾猪”。“垃圾猪”携带病原复杂,肉质低劣,口感较差,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含量高,极大地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垃圾猪的危害性1.1传播人畜共患病,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垃圾猪”旋毛虫病、囊虫病的检出数占这两种病总检出数的98%以上,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们接触了染疫的猪或吃了染疫的猪肉就容易感染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和其他传染病。1.2引起食物性致病,危害肉…  相似文献   
62.
湿疹又名湿毒,是皮肤表皮组织细胞和真皮(乳头层)对致敏物质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临床以患部皮肤发生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糜烂,结痂及癣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症状为特征,多发生在春夏季.  相似文献   
63.
引起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原因很复杂,卷入的病原体也越来越多.猪场猪呼吸道病严重时应考虑圆环病毒(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SS)病毒、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猪喘气病)等疾病的感染,而且是以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继发或并发细菌感染,导致猪只病情严重,死亡率大大增加.一旦环境、管理和营养等方面发生应激,就会很快继发感染其它病原菌.  相似文献   
64.
生猪呼吸道疾病是困扰养猪业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春季更是高发季节其继发(或并发)的呼吸道综合征除了可以造成直接死亡、影响成活率外,更为严重的是造成猪只增重缓慢(同期延缓5%-25%),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同比降低5%-25%),出栏时间推迟(同比推迟15-20天),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65.
牛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牛血液中,并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而引起的牛溶血性疾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及断奶犊牛下痢为特征。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牛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牛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犊牛。并且以10日龄以内的初生犊牛较为多见,临床特征是急性腹泻、脱水和酸中毒。近年来,  相似文献   
66.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生猪养殖政策的出台,养猪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在一些地方,不少养殖户急于求成,过分追求养殖规模,讲究集约化、高密度饲养而忽视了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因而造成了仔猪水肿病与球虫病并发病的暴发和流行,误诊或防治不及时,通常导致仔猪的大量死亡,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收入。2008年,笔者先后  相似文献   
67.
猪痢疾又称血痢,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以消瘦、腹泻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病理学特征为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盲肠和结肠炎。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这两种病都具有发病率高、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并发或混合感染后,如诊断错误或治疗不当,死亡率可达90%以上,给生猪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8.
猪痢疾又称血痢,是由猪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特有肠道传染病。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病病原体属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经济损  相似文献   
69.
1垃圾猪来源及危害 1.1垃圾饲料的来源 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来自企业的工业废料,如啤酒厂的啤酒糟、酒精厂的酒精糟、药厂的药糟以及皮革厂、肉联厂废弃下脚料;其二是来自楼堂馆所、宾馆、饭店的泔水.此外,还有来自垃圾场的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70.
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奶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鼻道、气管粘膜发炎,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伴发结膜炎、阴道炎、龟头炎、脑膜炎或肠炎。也可发生流产。由于本病目前缺乏特效药物.病畜死亡率较高.给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实践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防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