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30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962篇
林业   2653篇
农学   1707篇
基础科学   1945篇
  1330篇
综合类   11652篇
农作物   1852篇
水产渔业   1115篇
畜牧兽医   6066篇
园艺   2341篇
植物保护   763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563篇
  2022年   611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860篇
  2018年   899篇
  2017年   442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628篇
  2014年   1541篇
  2013年   1048篇
  2012年   1318篇
  2011年   1246篇
  2010年   1227篇
  2009年   1264篇
  2008年   1126篇
  2007年   1145篇
  2006年   1137篇
  2005年   1173篇
  2004年   891篇
  2003年   834篇
  2002年   788篇
  2001年   721篇
  2000年   844篇
  1999年   908篇
  1998年   882篇
  1997年   795篇
  1996年   817篇
  1995年   809篇
  1994年   698篇
  1993年   667篇
  1992年   632篇
  1991年   629篇
  1990年   530篇
  1989年   405篇
  1988年   212篇
  1987年   192篇
  1986年   158篇
  1985年   156篇
  1984年   147篇
  1983年   127篇
  1982年   105篇
  1981年   81篇
  1980年   64篇
  1979年   49篇
  1965年   21篇
  1964年   15篇
  1962年   14篇
  195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91.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调研方法,估算了我国14个典型茶区中化学氮肥施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导致的土壤N2O直接排放和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茶园化学氮肥消费带来的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14个典型茶区消费的化学氮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排放当量计算)为16.81~344.80万t·a-1,其中贵州、云南、湖北和四川4省的茶园消费的化学氮肥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均超过200万t·a-1,占全部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9.98%;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为3.22~9.76 t·hm-2·a-1,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10~12.96 t·t-1·a-1、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0.39~1.90 t·万元-1·a-1;总体而言,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和四川5省的茶园消费的化学氮肥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福建、河南省及重庆市3个茶区相对较低。在茶园化学氮肥施用量控制为300 kg·hm-2和450 kg·hm-2两种情景下,茶园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总量为617.07万t·a-1和228.94万t·a-1,减排潜力为34.12%和12.66%,减排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有湖北、四川、贵州、湖南和江西等5省。  相似文献   
992.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 μg·kg-1,均值为62.98 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相似文献   
993.
为满足国家对耕地高产高效与健康可持续生产的需求,实现对山区耕地资源的保护,基于需求同产能影响因素的匹配,界定山区耕地产能新内涵,据此构建山区耕地产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3种需求层次的山区耕地产能评价方法,并将涞源县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涞源县的耕地产能水平和分析其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为:(1)高产高效和绿色健康需求下,涞源县主要以良等地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64.34%。(2)健康可持续需求下,涞源县主要以良等地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49.71%。从空间分布上看,涞源县不同耕地产能等别交错分布,整体呈现中部高、南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对比不同需求层次下的涞源县产能评价结果可知,山区耕地的环境和生态质量因素对其产能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新疆南疆红枣矮密种植方式下落地红枣无法聚集,人工捡拾效率低且成本高、机械化捡拾易损伤枣及捡拾后红枣含杂率高等问题,设计了红枣捡拾机筛选系统。首先阐述了落地红枣捡拾机筛选系统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然后对筛选系统进行建模并运用ANSYS 2022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根据相关文献,设置气流速度为40 m/s,采用ANSYS/Fluent模块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流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气流进入筛选系统后,在闭风器上方流速快速增加,有利于提高筛选系统分离枣和杂的效率,同时,筛选系统内气流运动形成的“∞”形旋流有利于枣、杂的分离。  相似文献   
995.
鸡的经济性状遗传标记挖掘与基因组选择是近年来禽畜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鸡经济性状遗传标记挖掘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包括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 DNA分子标记在鸡经济性状上的应用、基因组选择概述、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提升鸡经济性状上的应用以及利用遗传标记与基因组选择应用的挑战和展望。该研究通过深入阐述鸡经济性状遗传标记的挖掘与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农业产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6.
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保障.截至2021年1月,农业部/农业农村部共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47项.本文对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对国内外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检测标准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探讨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农业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997.
湛薯96-24是湛江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丰产、耐贮藏、抗薯瘟病、高抗蔓割病和适应性强等优点,适宜广东薯区秋、冬季种植,大田生产示范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 066 kg、干薯产量609.4 kg。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重庆市奉节县烟区6年来开展的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适应重庆山地烟区的绿色防控模式,形成了集保障机制建立、分区域实施、技术措施配套、工作实施保障等4个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未来烟区常态化、高质量推进绿色防控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99.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结合2002-2004年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5个断面固定植物群落样地的调查,运用群落数量分析法,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生态输水过程中,植被覆盖度普遍增加,草本植物覆盖度的增长率高于乔木和灌木;各断面乔木和草本植物的综合优势比普遍增加,但优势种的优势地位并没有改变,群落的类型没有变化;在整个研究区,物种的丰富度与均匀度仍很低.为提高输水生态效应,提出河道输水与面上供水相结合的输水方法和建立人工植被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2017-2019年,对大渡河上游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渡河上游采集到鱼类2目6科24种,其中包括了四川省级保护鱼类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种以及外来物种3种.大渡河上游现有分布鱼类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重口裂腹鱼(S.davidi)等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