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类芽孢杆菌TX-4菌株对根结线虫的生防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类芽孢杆菌属TX-4菌株发酵提取液的不同浓度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和卵。结果表明,TX-4发酵液的不同浓度提取液对线虫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J2幼虫有显著的致死作用。线虫卵的抑制率和J2幼虫的致死率,随着浸渍时间的加长和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加大。用高浓度(10倍稀释液)提取液浸泡根结线虫卵2 d,对卵的孵化抑制率达70.4%。应用不同浓度的TX-4菌株发酵提取液或TX-4菌株细胞悬浮液防治接种J2(1000头/盆)的盆栽试验表明,两种处理均显著(P<0.01)减少番茄根瘤指数和线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 corchorusii)NF0919菌株发酵液对草莓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抑菌率为效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NF0919菌株发酵用最佳的碳源、无机盐和氮源,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正交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NF0919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发酵初始培养基相比,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培养基发酵液对草莓炭疽病菌的相对毒力效价提高了13.77倍。筛选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10.2%马铃薯淀粉、2.6%棉籽蛋白、0.1%CaCO3、0.05%K2HPO4、0.05%MgSO4。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探讨利用噻呋酰胺进行水稻种子处理以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可行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药剂拌种对种子的安全性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水稻直播和育秧移栽2种栽培方式下,24%噻呋酰胺悬浮剂(SC)以不同比例拌种处理均能够有效预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噻呋酰胺1.0~1.5 g/100 g种子拌种,对水稻发芽安全无药害,对抽穗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86.49%~94.03%,药剂持效期达110 d,而且收获稻谷中噻呋酰胺检测为未检出。说明采用噻呋酰胺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纹枯病是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16.
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种群检测与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检测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与对传统杀菌剂单剂的抗性严重度。以江苏溧阳、通州和盐城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为试材,鉴定其优势种群,检测对多菌灵、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性。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株中全部检测到亚细亚镰孢,是绝对优势种群;禾谷镰孢占比最高是溧阳地区的14%,最低是通州地区的8%,平均占比为11.33%,显著低于亚细亚镰孢占比;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介于26.3%~54.5%;未检测到戊唑醇和咪鲜胺具有抗性的赤霉菌株。综上,江苏地区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群是亚细亚镰孢,其对多菌灵单剂已产生严重抗性,未发现对戊唑醇和咪鲜胺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为开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复配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酮、咪鲜胺、丙硫菌唑以及咪鲜胺和丙硫菌唑的5种配比混剂对抗多菌灵玉蜀黍赤霉菌R-10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三唑酮、咪鲜胺、丙硫菌唑以及咪鲜胺和丙硫菌唑配比为1∶6、1∶3、1∶1、3∶1、6∶1的混剂,对R-10的EC50值分别为1.480 0、13.881 9、0.024 6、0.078 7、0.039 7、0.020 7、0.012 7、0.015 3、0.014 1μg/m L,5种混剂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508 8、2.454 1、2.952 8、1.941 2、1.936 2,且配比差异与增效作用间有量效负相关性。在1年2地的田间药效试验中,40%咪鲜胺·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咪鲜胺、丙硫菌唑单剂及25%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250 g/hm2的防效,并且对小麦安全,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