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牛是主要的经济家畜和役用家畜。牛病治疗在生产实际中是必不可少的,静脉输液是治疗牛病最主要的且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当前对牛静脉输液都是采用颈静脉输液的方法,这种输液方法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发现存在有许多弊端:首先牛颈部皮较厚,术者需用较大的力,这样对牛刺激大,牛易躁动,进针困难,且对人、畜都不安全。在进针后针头不易固定,稍一动,针头就会移出血管外,使输液无法进行。在牛颈静脉处扎针时,术者需弯腰或下蹲,十分不便。  相似文献   
12.
繁殖母猪产后发热是母猪产后常见的一种疾病,确切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它直接威胁着母猪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可以造成母猪的死亡。母猪死亡后其所产的仔猪很难健康存活,因此该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很大,是各个大小型养猪场十分重视的一种疾病。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特效药物和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实践中该病治疗方法的总结,此病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才是治疗该病最好的方法。综合治疗可以使该病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都是对仔猪进行直接治疗。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氟哌酸、痢菌净等抗菌素。或口服抗菌素,皮肤涂抹杀痢王的办法进行治疗。这些治疗方法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仔猪容易复发,而且根治比较难。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除了对仔猪直接治疗外,还应该对种母猪进行间接治疗和对圈舍进行消毒处理的综合治疗方案,采取这种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好,仔猪不复发。而且种母猪下窝所产仔猪也不易患仔猪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4.
输液是目前治疗犬病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上常遇到小体型犬例如博美犬和狐狸犬,这些小体型犬按正常输液后出现惊厥现象,致使输液无法在继续进行下去,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其它大体型犬例如德国黑背犬、日本红狼犬等等和小体型犬在同样体重的情况下输同样的量、同样的药物、同样输液速度甚至大于小体型犬的量则不出现任何不正常现象。通过实践探索和分析,这些小体型犬输液后出现惊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犬品种的因素和犬自身的体质状况,病的时间长短及病的性质,输液相对总量的多少,所用药物的品种和剂量的多少等等。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于犬的传染病比较多,对犬的危害很大,往往能引起大批犬的死亡。而目前主要以给犬注射疫苗来预防。例如犬的狂犬病、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犬流感、犬瘟热、犬传染性脑炎、冠状病毒性肠炎、犬传染性肝炎等等。目前使用的疫苗也比较多,例如狂犬弱毒疫苗、犬七联组织培养弱毒疫苗,除此之外还有犬六联苗和五联苗。这些疫苗有国产的还有进口的。总的来说一般在给犬注射以后都没有多么大的不良反应,一般过几天就自行消失,不需要任何治疗。但还是有极少数的犬注射疫苗以后出现强烈的不良反应而需要治疗。  相似文献   
16.
去年开春以来我国个别地区(例如商州)持续干旱,入夏以后气温高达37~38℃。但晚上和清早气温只有十几摄氏度,如此大的温差加上其他原因致使该地区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大面积流行,流行时间长达近三个月,危害性极大,导致许多犬的死亡,并给该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这次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流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是控制和预防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最好办法。在此着重介绍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宇瑞 《动物医学进展》2006,27(Z1):120-120
输液是目前治疗犬病的重要手段,但在临床上常遇到小体型犬,如博美犬和狐狸犬,这些犬正常输液后常出现惊厥现象,通过实践探索和分析,出现惊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自身的体质状况,患病时间的长短,输液量的多少,用药剂量等等.  相似文献   
18.
犬的眼内生长赘生物是犬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赘生物一般都生在眼角并突出于眼外,而且不同品种、性别、大小的犬均可发病,临床上中京巴犬、沙皮犬、本地犬、可卡犬等常易发病。病初,眼睛发红,流泪,以后巩膜肿胀,逐渐突出于眼外。赘生物初为鲜红色以后逐渐变为黑色,既影响犬的视力,又不美观。将赘生物切除后,其顶端都有一小米粒大小的白色物,质地坚硬。单眼或双眼发病,一般用眼药水滴眼治疗效果不佳。有的病犬用眼药水滴眼治疗后赘生物虽然明显变小,流泪症状也明显减轻,但是,过一段时间后赘生物又肿胀变大并突出于眼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