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414”方案进行N、P、K营养液配方设计,在配方营养液浇灌条件下进行甘草育苗质量比较,旨在探寻适宜甘草育苗的施肥配方,为其测土配方施肥和无土栽培育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纯沙石作为育苗基质,在添加Hoagland营养液条件下,不同N、P、K配比营养液对经98%硫酸处理的甘草种子的出苗质量和幼苗生长发育均具有极显著影响。N2K2配比下出苗质量均优于空白对照,且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出苗质量呈下降趋势,出苗质量依次为N2P0K2>N2P1K2>N2P2K2>N2P3K2。而出苗活力依次为N2P1K2>N2P0K2>N2P2K2>N2P3K2。N2P2K2和N2P1K2处理均可极显著提高甘草根系活力,为培育壮苗奠定良好基础。单纯缺N、缺K和过量N、P和K肥均不利于甘草出苗和幼苗的生长发育。以上说明在甘草出苗阶段需P量小,但出苗后开始显示其营养效应。从育苗效益和环境保护双重考虑,配方施肥宜采用N2P1K2,即添加80 mg/L NH4NO3、89 mg/L KH2PO4和298 mg/L KNO3作为N、P和K营养源,每隔20 d浇1次。需要注意的是浇灌后应及时喷灌适量水,使氨态氮下渗到底部基质,以避免氨的挥发而灼伤幼苗。  相似文献   
12.
高寒区农茬口对当归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杂草危害是高寒区当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培育的马铃薯和油菜茬口当归栽培田杂草群落动态,以当归重茬为对照,旨在揭示茬口特性对当归田杂草消长动态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栽培当归的农茬口和田间杂草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茬口当归田共发生杂草15种,隶属9科15属,主要优势种群为锦葵、欧洲千里光、苦苣、繁缕、刺儿菜和甘露子。当归田杂草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因茬口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季相消长跃变程度更大,随季节延后杂草多样性下降,优势种杂草利用资源的相似性更高,锦葵和欧洲千里光随当归返青而滋生,随当归生长发育而迅速蔓延,成为占优势的恶性杂草,对当归的危害性最大,导致杂草群落稳定性降低,在当归重茬和马铃薯茬田单生优势度更为突出,优势杂草潜在恶化危害性增大,但在油菜茬田杂草生长量最小,与当归生长竞争势较弱,使当归始终占据优势生态位,说明油菜茬口较利于当归栽培,但根据恶性杂草物候特征及早防除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蒙古黄芪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绿茎(L07-22)和紫茎(Z09-1)2个蒙古黄芪新品系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揭示其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NaCl处理下,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增加,幼苗的半致死NaCl浓度分别为150 mmol·L-1和130 mmol·L-1。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幼苗MDA含量在250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2.5和3.5倍,而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1.1和1.5倍。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的膜结构在盐胁迫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其幼苗盐敏感损伤浓度为100~250 mmol·L-1。二者相比而言,蒙芪L07-22在测定的多数指标中表现出更高的苗期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
掌叶大黄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掌叶大黄种子发芽检验方法,通过梯度试验,比较了不同发芽前处理、发芽床以及不同发芽温度等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其发芽的最佳条件及首末次计数时间.结果表明:掌叶大黄种子适宜于纸上(TP)发芽;最适浸种温度为20℃,浸种时间为48h,发芽温度为20~25℃;首次计数时间为置种后第7d,末次计数时间为置种后第14d;光照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同方法对苦参种子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浓硫酸(98%)处理、沙磨处理和烫种均可以明显提高苦参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浓硫酸处理20 min为最佳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82.0%8、6.7%;其次为沙磨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49.3%、72.7%.高锰酸钾和赤霉素处理对苦参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硝酸钾处理抑制了苦参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6.
藏药铁棒锤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铁棒锤(Aconitum pendulum Busch)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不同温度(10、15、20、25、30℃和23/28℃变温)处理对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铁棒锤种子千粒重为1.66g;最大吸胀率为125.0%,达到饱和吸胀需20h;黑暗环境下15℃有利于种子发芽,发芽率达30.3%,16天内平均发芽指数这1.54,但萌发后光照有利于形成健壮的幼苗。上述结果说明,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5℃是铁棒锤的最佳播期,播种后应采用一定的覆盖遮荫措施,出苗后及时解除遮荫以促进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17.
党参种子的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设计及优化党参机械化播种设备,提供基础仿真参数,本文对甘肃省种植的两种党参种子(渭党1号和甘党2号)通过试验法确定其基本物理参数(形状尺寸、质量密度、体积密度、千粒重、含水率)和接触力学参数(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通过斜面滚动试验结合EDEM仿真,预测党参种子与ABS塑料板间的滚动摩擦系数;通过调整党参种子模型间的...  相似文献   
18.
野生高乌头开花习性及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永登县野生高乌头植株为研究材料,标记初花期一致的植株,每天测定单株开花数和蓇葖果数,并每隔3 d测定蓇葖果种子数、粒重和体积,对其开花结果动态和种子灌浆特性系统研究,旨在揭示其开花结果习性及其种子灌浆规律,为探寻高乌头种子发育规律及适宜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高乌头植株主花序花蕾自下而上依次开放。单花开放后第3天形成蓇葖果,第15天种子成形,并开始脱水形成干物质积累。单株开花数等于蓇葖果数,基本不落花,但仅主花序中部及以下部位蓇葖果具成熟种子。在种子整个灌浆过程中,百粒鲜重和干重的变化动态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籽粒鲜重快增期在花后7~21 d,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在花后14 d,在花后27 d达到最大,而干物质积累快增期在花后16~30 d,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花后23 d。开花36 d后蓇葖果脱落,种子灌浆和株上脱水中断,导致种子含水量达50%以上,采收后种子在快速脱水过程中可能形成深休眠特性,说明高乌头种子适宜采收期为开花后第36天左右(8月中下旬),蓇葖果尚未开裂时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9.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  相似文献   
20.
当归采用生荒地的传统育苗方式造成生境恶化,熟地连作迎茬使当归栽培成效下降。在当归道地产区甘肃省岷县熟地栽培当归后依次轮作豌豆-黄芪,培育双豆茬口再进行当归育苗。以生荒地育苗为对照,通过测定种苗生理抗逆指标,成药期统计成活率和早期抽薹率,旨在揭示生荒地和双豆作物轮作熟地育成当归苗的抗逆性差异,为探寻适宜当归熟地育苗的轮作茬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标。结果表明,熟地豌豆-黄芪间茬育成当归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氨基酸泄漏率、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自动氧化速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与生荒地育成苗的差异性不显著。尽管生荒地育成苗的根系氨基酸泄漏率和自氧速率较低,CAT活性较高,早期抽薹率降低5.32%,但双豆间茬熟地育成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更低,SOD和POD活性更高,使MDA维持在较低浓度范围,越冬后根病率下降3.33%,病指下降3.06%,移栽后返青势更强,较生荒地苗返青率提高7.52%,成药率提高11.39%。因此,岷县当归道地产区熟地栽培当归后,经豌豆-黄芪双豆科轮作再行当归育苗可有效改善当归苗的生理抗逆性,减轻根际自毒作用,获得优质种苗,育苗期提倡有机栽培,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