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周凯  陈仕勇  马啸  张新全 《草业科学》2012,29(9):1457-1461
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是小麦族类群中最大的属,拥有小麦(Triticum aestivum)等粮食作物所需的高产、抗病虫害、抗逆等优良基因。然而鹅观草属的分类系统、演化地位以及与其近缘属的演化关系等问题,迄今仍然处在争论之中。为了系统地认识和了解鹅观草属的系统发育概况,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对鹅观草属的确立、分类系统、系统演化、染色体组组成与分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日渐成熟,结合分子系统学、细胞学及传统形态学方法进行系统发育的研究,将成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日常海事管理中涉及船员考评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革新机制,对涉及考评测试中重要环节提出革新解决方案,最终使行政管理环境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船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添加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左右、体重水平相当、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牦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Ⅰ、Ⅱ、Ⅲ组在TMR基础上分别添加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试验结果表明:(1)四个处理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st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小肽和酵母培养物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提高了拟杆菌门和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属水平分析,拟杆菌科的BS11菌属(Bacteroidetes BS11 gut group)、理研菌科RC9菌属(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 1)、克里斯滕森菌科的R7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 R 7 group)为四个处理组共有优势菌属。添加小肽和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理研菌科RC9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疣微菌科UCG-010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0)、帕匹杆菌属(Papillibacter)、柔膜菌纲RF9菌属(Mollicutes_RF9)的相对丰度(P<0.05)。(2)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添加或同时添加对瘤胃中pH和氨态氮(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降低了瘤胃中乙酸浓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1%酵母培养物组和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中丙酸浓度(P<0.05),0.75%小肽组虽提高了瘤胃中丙酸浓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添加或同时添加都显著降低了乙/丙(P<0.05),表明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有利于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综上所述,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或同时添加都促进了瘤胃有益菌群生长,使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合用具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对来自中国新疆、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蒙古等地的35份野生新麦草种质进行醇溶蛋白的遗传变异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电泳共检测到37条醇溶蛋白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高达100%;2)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0.827 6,平均值为0.450 9,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3)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5类,相同或者相似生态地理来源的材料能够聚在一起,表明醇溶蛋白带谱与其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质间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t=0.579 6,类群平均多样性指数Hgroup=0.483 5,其中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分别为83.42%和16.58%,这可能与新麦草异花授粉的繁育方式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新麦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中国西南5省区的44份野生狗牙根及8份非洲狗牙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8对引物组合共得到扩增总条带236条,多态性条带数206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4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29%,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69~0.929,平均GS值为0.72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材料可聚为5类;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估算了8个狗牙根生态地理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类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3.81%,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6.19%,表明这些抗源材料遗传差异较大,各生态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内切酶EcoRⅠ和MseⅠ的用量和酶切时间、预扩和选扩过程中模板稀释倍数以及扩增引物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并采用了Bassam法和Sanguinetti银染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3UEcoRⅠ和MseⅠ这两种酶在37℃下酶切3 h,预扩模板稀释10倍和1.5 ng/μL引物进行预扩,选扩模板稀释20倍和2 ng/μL引物进行选扩,采用Bassam法进行银染,能够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为AFLP进一步在披碱草属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RAPD分析川西北高原老芒麦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对来自青藏高原东南部川西北高原的8个老芒麦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15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5个能扩增出高度重复性条带的引物。这25个引物共扩增出370条可分辨的条带,其中291条(占78.65%) 具有多态性,表明供试居群在物种水平上存在较高水平的变异。同时各居群的多态性位点比率(PP)在46.49%到53.78%之间变化,表明群体水平的变异较低。居群的平均基因多样性(HE)为0.176(变幅为0.159~0.190),而物种水平的平均基因多样性达0.264。基于Nei’s基因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贝叶斯方法的群体分化系数分别为32.0%、33.7%和33.5%。AMOVA 分析表明居群内遗传达到总变异的59.9%,而居群间变异仅有40.1%,但二者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01)。居群间每世代迁入个体数(Nm)达到0.503个。各居群间存在较高的Nei’s遗传一致度。本研究获得的老芒麦的遗传结构不同于已报导的大多数披碱草属物种。另外,基于聚类分析及AMOVA的结果均表明各居群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理分化,8个居群分化为采集地的南部和北部2个分支。总之,研究结果表明来自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老芒麦居群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在该地区应尽量选择遗传多样性高的老芒麦居群实施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18.
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SRAP与SSR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瑶  张新全  陈仕勇  刘伟  马啸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0):2040-2051
【目的】为指导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及选育优质狗牙根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RAP和SSR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相结合,对52份野生狗牙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①利用4个表型差异显著的野生狗牙根对SRAP的150对引物组合及SSR的200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分别筛选出有效引物组合各18对,SRAP和SSR扩增总条带分别为236和346条,多态性条带206和255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各11.4和14.17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87.29%和73.70%;②两种标记结合进行聚类分析,当GS=0.68时,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成5个组群;当GS=0.78时,可将第V个组群分成6个小组,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为一类;③基于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生态地理类群,据各类群间的Nei氏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的无偏估计值表明,生态地理环境相似的地理类群遗传距离较小;④SRAP和SSR标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相关性较高。【结论】野生狗牙根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聚类和生态地理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KNO3溶液对7种自然老化的燕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其对燕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等萌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燕麦种子的萌发指标对于不同浓度的KNO3和NaCl浸种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P<0.05).NaCl和KNO3溶液浸种严重抑制了老化的青引1号、林纳种子的萌发,对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外源硅添加对干旱胁迫下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苗期根系形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分析添加不同浓度硅对干旱胁迫下垂穗披碱草苗期根系总根长、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分枝数等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5%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7 d后,随着硅浓度的增大幼苗的根系生物量、总根长、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分枝数及根尖数呈现上升趋势;处理21 d后随着硅浓度的增大,以上指标先上升后下降,当硅浓度为0.5 mmol·L~(–1)时效果最好。同时,硅添加后的幼苗的根系指标在R1(0~0.5 mm)直径范围显著升高(P 0.05)。这些结果表明,外源硅添加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垂穗披碱草幼苗根系的危害,细根分化能力明显加强;添加外源硅可使垂穗披碱草幼苗通过调整根系形态来适应干旱的环境。本研究为垂穗披碱草的抗旱性研究及其生产利用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