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29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130篇
  124篇
综合类   1169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755篇
园艺   209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农业是一种先进、发达、高效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多功能产业体系,是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但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产值和农业的素质与效益,有效缓解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的同时,也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凸显。文章浅析了现代农业化学技术、生物技术,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负面影响与威胁;进一步阐释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更新,科技进步与创新,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方式的发展和新型农民的培育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积极作用与意义;并指出现代农业内涵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必将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显著提高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
四川省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在蒸散(ET_0)是评价某一地区干旱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估计ET_0的变化对科学估算作物需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四川省1961-2014年151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分3个区域(四川盆地、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计算ET_0,并对主要气象因子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相对变化率、敏感系数及其对ET_0贡献率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ET_0呈现微弱减少,而攀西地区则呈现一定的增加,其空间分布表现为: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南部年ET_0为高值区,多在1000~1350mm,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年ET_0为低值区,多在651~900mm,从西南向东北呈现"高-低-高"趋势。各气象因子对ET_0的影响(对ET_0变化的贡献率)主要取决于敏感性和相对变化率两方面。3个区域ET_0对相对湿度的变化均表现最敏感,其敏感系数分别为-1.13、-1.40、-1.53。在主要气象因子中,在四川盆地和攀西地区,平均风速的多年相对变化率最大(-29.7%、-16.3%),川西高原则为平均温度(40.4%)。进一步分析得出,平均风速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对ET_0变化的贡献率最大,是主导影响因素,而在攀西地区则为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83.
黑土农田冻结-融化期土壤剖面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温度变化特征,为冻融作用程度量化分析和冻融作用对土壤侵蚀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2015—2018年黑龙江省宾州河流域典型农地2 m土壤剖面11月至翌年4月土壤温度观测资料以及气温数据,分析了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土壤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确定土壤冻结与融化过程中耕层土壤冻融循环次数。[结果] 11月至翌年2月的冻结期,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4月份土壤温度梯度发生反向改变,当土壤完全消融后,土壤温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80 cm。研究结果还表明,0—6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均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而80 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均与气温呈负相关。[结论]研究区土壤冻结和融化过程分别呈单向冻结和双向融化现象,冻融循环主要发生在农地耕层0—20 cm土层,其年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分别为12次和7次,为设计黑土冻融循环模拟试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4.
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对周围环境污染小、修复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修复生物的选择、修复条件的优化、修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推动该方法的广泛应用,还应深入探究降解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和协同机制、进一步降低修复成本、进一步完善修复评价标准,加强重石油污染土壤和特殊环境下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研究,开展复合污染(如石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85.
为确定石灰氮对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的影响和应用效果,采用塑料桶盆栽的方法,以日光温室番茄健康土壤为对照(CK),以日光温室番茄19年连作障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施不同剂量(每桶0、4.5、9.0、18.0g,分别用T0、T1、T2和T3表示)石灰氮进行处理,研究石灰氮对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氮处理使连作土...  相似文献   
86.
牛肉新鲜度的电子鼻检测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简单、快捷、准确地检测牛肉新鲜度,建立了电子鼻检测系统.根据牛肉产生的气味和传感器实验,合理地选用了气敏传感器阵列.为提高电子鼻传感器灵敏度,对购置的传感器进行了改进.利用生物嗅觉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仿生嗅觉鼻道结构.为了提高电子鼻系统小样本训练的识别率,提出了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识别牛肉新鲜度的方法.应用电子鼻系统对储藏7 d不同新鲜度的牛肉进行了识别实验,识别率达到99.25%.结果表明电子鼻检测牛肉新鲜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有以下优点:能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优良种公猪的作用,扩大种公猪的配种范围和解决公母体重相差悬殊的配种困难,公母猪不直接接触,有利于减少疫病传播.由于饲养种公猪少,可以节省大量的饲养管理费用,特别是对我国当前猪肉短缺的市场,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提高猪的人工授精技术,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锌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单因子饲养试验设计,分别饲喂不同锌水平的日粮,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和200 mg/kg(按日粮干物质计),试验期为8个月。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影响不显著(P>0.0 5)。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得出,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 1 0 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89.
1摘要选译目录一、土壤的时空演变(一)概述1 Session No.3土壤评价新领域3-1 Soil和a Soil的比较:现代的自然体3-2澳大利亚土壤资源信息系统2 Session No.27人为土壤变化  相似文献   
90.
陈东  武伟成  陈坤  钟港  唐启源 《中国饲料》2022,1(21):125-132
为研究全株水稻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胎次相近(2~4胎)、平均泌乳量(16.63±4.22) kg/d、泌乳天数和体重相近的荷斯坦泌乳后期奶牛45头,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15头牛。对照组饲喂全混合饲粮,其中粗饲料由全株玉米青贮、全株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组成,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用全株水稻青贮替代对照组饲粮中35%和70%的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基础),其他原料不变,预试期10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对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I组和试验II组(P <0.01),且试验I组显著高于试验II组(P <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2)试验Ⅱ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 <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各组之间其他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 0.05)。(3)试验Ⅰ组血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 <0.05),各组之间其他各项血清抗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