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1篇
综合类   50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对规避或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探究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耦合协调以及灰色关联性,对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 基于 2010—2019 年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两大体系之间的耦合 互动关系,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结果】山东省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 的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上升态势;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程度由严重失调逐渐趋好到优质协调状态, 耦合度由 2010 年的 0.329 上升至 2019 年的 0.875,改善明显;农业保险体系各指标与农业现代化总体指标的灰 色关联度较高,均在 0.7 以上,其中农险保费收入在财产险保费收入的占比、农险保费收入深度以及农险保费收 入与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性较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提出完善市场化的农业保险机制和提升服务管理 水平、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和扩大农险覆盖面、推动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
根据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投礁前(2007年4月)和投礁后(2008年5月)2个航次调查所获底泥中大型底栖动物的资料,探讨了人工鱼礁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投礁一年后,人工鱼礁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养护作用已初步显现,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由投礁前的20种提高到34种,环节动物的比例有所增加;投礁后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投礁前后的种类相似性仅为23.3%,优势种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投礁前的方格皱纹蛤Periglypta lacerate变为投礁后的方格皱纹蛤Periglypta lacerate、弦毛内卷齿蚕Aglaophamus lyrochaeto和单鳃虫Nothria holobranchiata。  相似文献   
63.
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类型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在试验水槽内观察5种鱼礁模型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Cuvier et Valenciennes)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未投放礁体模型时,试验鱼的密集区均出现在水槽的左端(A1、A6区域),出现率为63.87%,而试验鱼在空白礁区(A3、A8区域)的平均...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增殖放流对野生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内开展微宇宙法模拟试验,研究紫海胆增殖放流对野生虾类和蟹类行为的影响.[结果]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nis与紫海胆Coexist,紫海胆对日本对虾有一定的吸引特性,但均无危害情况发生;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与紫海胆间未发现有行为影响和危害情况,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在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对紫海胆造成一定的危害,但并不是普遍现象.[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行为学和进一步开展紫海胆增殖放流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由于经济生产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大亚湾珊瑚礁资源退化严重。为了保护珊瑚资源,以大亚湾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小生境生态模拟实验,研究了风信子鹿角珊瑚在不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pH、光强)变化下的响应。结果表明:影响风信子鹿角珊瑚状态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pH、盐度,次要影响因素为光强,当温度为25℃、pH为8.3、盐度为33、光强为6 000 lx时,珊瑚生存状态最佳;29℃以上是珊瑚的致死温度,pH在6.3以下或8.3以上会导致珊瑚白化死亡;当盐度在37以上时珊瑚发生白化死亡,当盐度在29以下时珊瑚触手不再伸出摆动,并伴有粘液分泌覆盖其表面;光照的强弱在5 d内对珊瑚生理状况无显著影响,光强为6 000 lx时正交试验方差最大。研究结果确定了风信子鹿角珊瑚的最适环境因子,可为将来室内培育珊瑚以及野外珊瑚移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区建设效果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11月、2004年7月和2005年8月对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区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结果,初步评估人工鱼礁建设对礁区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养护效果.结果显示:投礁后资源种类明显比投礁前丰富,礁区内和对照海区资源的总种类数分别由投礁前的22种和11种增加到41种和36种;投礁后各类资源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礁区内和对照海区总资源密度分别比投礁前增加了21.22倍和27.44倍;投礁后礁区内和对照海区渔业资源的优势类群和主要优势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鱼类成为礁区内第一优势类群,黄斑蓝子鱼成为第一优势种,显示出明显的集鱼效果.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黑鲷(Sparus inacrocephalus)增殖放流最适宜运输密度及运输后生理生化变化情况,选取全长9~11.7 cm的黑鲷鱼苗为实验对象,设计5个密度组(10尾、15尾、20尾、25尾和30尾)采用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方式,即塑料袋中充等量的海水并充氧至饱和,水体为育苗池海水,水温27.7 ℃,盐度29,pH 8.04,溶解氧8.8 mg·L–1,运输2.75 h。分别于运输后暂养的第0、第6、第12、第24和第48小时取样,研究黑鲷鱼苗血清和肌肉中总蛋白(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密度的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后,10尾组和15尾组血清和肌肉中的TP和MDA浓度低于30尾组(P<0.05),而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30尾组(P<0.05);从暂养后恢复水平上看,10尾组和15尾组肌肉和血清中各项指标恢复最快,20尾组和25尾组次之,30尾组的各项指标恢复较慢且至实验结束时未能全部恢复。综合经济因素分析,在水温27.7 ℃、盐度29、pH 8.04的条件下运输9~11.7 cm黑鲷鱼苗2.75 h时,用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的最佳密度为每袋25尾。  相似文献   
68.

文章以柘林湾海洋牧场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法,对海洋生物不同组织器官灰化前后碳(C)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估算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生物C质量分数,探讨海洋牧场生物碳储量。结果表明,1)灰化前柘林湾海洋牧场各生物主要组织器官肌肉、骨骼/壳、内脏C质量分数均值变化分别为37.72%~47.41%、11.23%~34.91%、27.58%~33.95%,其中硬骨鱼纲、甲壳纲(虾)、腹足纲、双壳纲等固碳能力较强,但除头足纲外,总体差别不大。灰化后,主要组织器官肌肉、骨骼/壳、内脏C质量分数均值变化分别为1.83%~8.28%、1.90%~12.54%、0.62%~8.29%,其中腹足纲和双壳纲储碳能力较强;2)2013年柘林湾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储碳约为6.728×104 t。其中人类捕捞从海洋中移除C约0.155×104 t,占总碳储量的2.31%;沉积在海底的C约0.11×104 t,占总碳储量的1.7%;封存在海洋内的并不断进入碳循环的C约6.46×104 t,占总碳储量的95.98%。不同海洋生物碳汇特征不同,海洋牧场可有效提高区域碳汇强度。

  相似文献   
69.
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 ,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 ,逆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 ,求出生长参数 ,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 -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该资源已过度捕捞 ,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 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70.
冯雪  陈丕茂  李辉权  洪洁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03-1106,1116
为了对惠东人工鱼礁的投放进行评估以及观察对渔业资源的生物聚集效果,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11年6月对惠东大星山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拖网和刺网的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采用生物资源密度指数(D)、Margalef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H')、Pile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水域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资源密度。拖网调查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有明显的增加,分别为投礁前的1.321倍、2.070倍、1.012倍、1.084倍。刺网调查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分别为投礁前的2.571倍、7.976倍、2.399倍、2.667倍。投礁后礁区鱼蟹类成为主要的优势类群。这表明鱼礁投放后,对鱼类等的诱集效果显著,群落结构明显优化,礁区水域环境,明显改善。惠东大星山礁区的人工鱼礁增殖体系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