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基于2004年3月本底调查和2007年5月以及2010年8月跟踪调查的结果,对雷州乌石人工鱼礁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投礁后2007年和2010年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种类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50倍和2.15倍;对比区海域游泳生物种类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27倍和2.00倍。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是投礁前的2.13倍和3.00倍;对比区海域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是投礁前的0.46倍和1.96倍。投礁后,礁区和对比区海域的Pile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投礁前。投礁后,礁区和对比区海域鱼类成为第一优势种类群,在礁区还新增了一些经济种类。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礁区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群落结构变得复杂而稳定,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和生态经济效益提升已有良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2.
以基于人工鱼礁为构建主体的大亚湾海洋牧场为研究实例,以2007年4月和2009年5月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海洋牧场在资源养护和提高海域碳汇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型海洋牧场建设提高了海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以及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渔业资源优势种中的优质经济鱼类的数量增加。根据海域叶绿素浓度的提高进行计算,海洋牧场建设使海域碳汇增加了937.40kgC,相当于3.44tCO2。如果同时考虑通过渔业生物收获从海域中移出碳而增加的海域碳汇能力,则其起到的海域碳增汇能力将更高。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海洋牧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渔业生产模式,有利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也是生物碳汇扩增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13.
根据广东省惠阳县1985-1986年网箱养殖的生产统计数据,拟合了真鲷的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为二次模型,解释变量包括放养密度、鱼种规格、养殖期、饲料系数及其平方项和叉乘项。模型的决定系数为82.8%。根据生产函数计算了在不同水平的养殖期、鱼种规格、鱼种价格及成鱼的市场人格等条件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114.
为了解音响驯化技术对南海北部真鲷(Chrysophrys major)幼鱼的驯化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200Hz方波连续音对体长4.4~6.6 cm的真鲷幼鱼进行连续8 d音响驯化,结果表明:对照组(无音响驯化组)真鲷幼鱼试验期间在水池中随机分布,试验组(音响驯化组)真鲷幼鱼在驯化期间出现次数最大的区域逐渐向声源靠近。驯化期间试验组真鲷幼鱼的反应时间逐渐缩短,驯化第4天后反应时间无明显变化,驯化全过程反应时间均快于对照组;驯化期间聚集时间逐渐缩短,驯化第4天后聚集时间无明显变化,从第3天起快于对照组;停留时间从第3天增加明显并远高于对照组;聚集率呈逐渐增加趋势,第4天后聚集率无明显变化,整个驯化过程,试验组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200 Hz方波连续音对南海北部真鲷幼鱼具有明显的驯化效果,且在驯化4 d后真鲷幼鱼即可建立明显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15.
广东人工鱼礁区增殖放流种类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1964-1965年广东沿海没有捕捞过度的渔业资源状况作为处于良好状态的资源结构,根据2002-2004年广东16个人工鱼礁区的渔业资源本底调查结果研究了广东沿海渔业资源结构的历史变动,结合有关资料,提出了广东人工鱼礁区可供选择的增殖放流种类为:鱼38种、虾13种、龙虾4种、蟹5种、贝18种、海参8种和海藻27 种。指出增殖放流种类的确定要因地制宜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16.
对于不同的补充-捕捞类型,用补充曲线参数估算最大持续渔获数(G)和最大持续渔获量(MSY或Ys)的方法是不同的。提出并讨论了2种补充-捕捞类型的评估方法:①一生只繁殖1次的连续捕捞类型,②一生繁殖多次、渔期短的季节性捕捞类型。把渔获量方程与Ricker繁殖模型和Beverton—Holt繁殖模型相结合,建立新的以渔获数表示的平衡渔获量方程。分别把Beverton-Holt渔获量方程(用于第1类型)和季节性渔业产量模型(用于第2类型)与Ricker繁殖模型和Beverton—Holt繁殖模型相结合,建立新的以重量表示的平衡渔获量方程。用这些方程式可以估算以数量表示的最大持续渔获数Cs、以重量表示的最大持续渔获量Ys,Cs所需的捕捞死亡系数(F‘s)和Ys所需的捕捞死亡系数(Fs)。计算了二种类型在同一自然死亡系数下的Cs、Ys、F‘s和Fs。结果表明:Fs不等于F‘s,同一种群的Fs可以小于F‘s,但Fs不可能大于F‘s。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深圳大鹏半岛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方法]通过分析2015年11月深圳大鹏半岛海域的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并比较了各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种等结构特征。[结果]大鹏半岛海域渔业资源资源量略有下降,可将其划分为3个区域,其中位于北部海域的区域资源密度最高,但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最低;位于南部海域的区域具有较低的资源密度及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中部海域的区系均处于中间水平。[结论]大鹏半岛海域秋季渔业资源逐渐衰退,应针对各群落特点进行生态修复。研究结果可为大鹏半岛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头足类动物是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是头足类动物中主要种类之一,其在中国南海的资源分布和变动等规律还不清楚.因此,调查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资源现状,探索其时间变动规律,对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南海剑尖枪乌贼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02年调查数据,介绍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性,分析其资源密度指数的区域、昼夜、季节以及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岛以东近海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均明显高于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近海;整个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夜晚高于白天,其中平均密度指数以海南岛以东最高,为6.453 kg/h;平均尾数密度指数以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为最高,为134.6 ind/h;整个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最高网次密度指数和最高网次尾数密度指数均出现于夏季,最大值均出现在海南岛以东;随着水深变化,密度指数和尾数密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18~20 m水深范围,其值分别为15.500 kg/h和910.0 ind/h;其次出现在海南岛以东100~110m水深范围.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渔获量在头足类中超出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居于首位,其资源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本研究旨在为剑尖枪乌贼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0.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500 Hz方波连续音对体长范围为4.4~6.6 cm的南海真鲷(Chrysophrys major)幼鱼连续进行8 d音响驯化研究,试验数据利用Origin软件的Gaussion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试验鱼在水池中随机分布,试验组试验鱼在驯化第1天至第8天出现频次最大的区域分别距离水池中心点105.40 cm、93.51 cm、88.04 cm、83.40 cm、71.86 cm、83.06 cm、83.23 cm和96.85 cm。试验组反应时间从第5天起缩短趋势已无明显变化,一直处于最短状态,驯化第2天开始低于对照组;聚集时间第4天起缩短趋势变化不明显,一直处于最短状态,驯化全过程低于对照组;停留时间第5天起增加趋势变化不明显,均处于最长时间,驯化全过程高于对照组;聚集率在第4天起达到最佳,驯化全过程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500 Hz方波连续音对真鲷幼鱼具有良好的驯化效果,并且在驯化5 d后即可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