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林业   442篇
农学   259篇
基础科学   303篇
  243篇
综合类   2438篇
农作物   232篇
水产渔业   283篇
畜牧兽医   1528篇
园艺   271篇
植物保护   21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52.
近年来 ,随着规模猪场的迅猛发展 ,养猪场“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疫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极大多数规模猪场结合本场实际制订了具体的防疫制度和措施 ,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笔者从杭州、萧山、嘉兴、诸暨等市、县的一些规模猪场疫病防治情况调查来看 ,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1 存在问题1 .1 引种问题 部分规模猪场引种时只注重种猪的生产性能 ,忽视对供种猪场防疫设施等方面的考察和对拟引入种猪潜在疫病的实验室监测 ,结果往往引入潜伏带菌 (毒 )种猪。其次是种猪引入后没有树立隔离饲养观念 ,导致引…  相似文献   
53.
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鼠虫害调查报告*陆元彪倪青耀武晓雄(海北州牧科所青海矿区810200)害鼠在我州分布广,面积大,危害严重。由于鼠虫啃食牧草,与畜争草,破坏了植被类型,优良牧草减少,杂类草丛生,草地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加之牲畜头数的增加,草地利用过度...  相似文献   
54.
赤羽病微量病毒中和试验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引自日本的赤羽病病毒,制备了微量病毒中和试验抗原和高免阳性血清,建立了赤羽病微量病毒中和试验诊断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广东省724头牛血清进行了检查,阳性率为35.3%,对上海665头牛血清作了检查,阳性率为67.7%,说明这些地区曾流行过赤羽病,同时对澳大利亚当地牛108头进行检查,阳性率为55.5%,与外报道一致。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进口牛173头的检查结果,全部阴性,对澳大利亚进口羊992头的检查结果,发现阳性1头,已得到澳方认可。  相似文献   
55.
56.
57.
育71—1是通过杂交、单株选择、株系选择和品比试验等一系列选育程序,培育成功的新桑树品种。其主要经济特性与湖桑32号相比,发芽期早2—3天,发芽率提高28.7%,产叶量提高47.7%,叶质较优,丝质成绩相仿;抗旱性较强。目前,正在江苏的海安、溧阳及山东等部分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58.
三年来作者对于幼龄結果油棕的果穗和果实腐烂的症状、分布、蔓延为害,其发生条件和栽培管理的关系进行了詳細的調查和观察,并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田间人工接种和試探性化学保护等試驗。同时对果实离层組織的形成进行了切片检查。 結果指出海南十二个地区的幼龄结实棕园普遍出現的花、果、穗腐与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果腐是果实离体后从蒂部組織开始的。从腐果組織中經常可以分离到細菌、炭疽菌和鐮刀菌。多次田間接种証明这些菌对健康果实和果穗均无致病能力。大田喷药无效。看来,油棕果腐病是由于环境坏、管理差的条件下,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产生离层而与果柄分离,再由外界杂菌腐食脫果而致腐烂。可見,本病是屬于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  相似文献   
59.
水稻白叶枯病自发现到现在已有90年的历史。由于发生地区广泛,为害严重,各国对此病曾做了大量研究。日本对它已研究了半个多世纪,我国也有二十多年的研究经历。但对其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仍有不同看法。我国最初认为种子传病是首要的。但在病区单抓种子处理还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又认为病稻草是病区次年的主要菌源。近年来,又发现在严格处理病革、病种子的情况下,仍然发病,故怀疑除上述两种传播途径外,还有其它传播途径。关于杂草传病问题,日本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和我国国内一样,对杂草带菌传病问题,意见很不一致。我们认为对这一传播途径有彻底弄清的必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病的侵染循环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对白叶枯病的彻底防治。如果这一传播途径确实存在,我们若不承认它,在防治上就会出现大的漏洞。如果白叶枯病确与杂草无关,盲目地采用相应的措施,也是多余而毫无意义的。这次试验是采用较直接的“离心浓缩针刺接种法”,其结果:第一年证实有马唐等六种杂草、黄豆和水稻根部能够带菌;第二年证实有车前等三种杂草和水稻根不仅带菌,而且可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第三年又证实在不同地区有马唐,狗牙根等四种杂草能够带菌越冬,并存活到次年五月中旬。另外,用病区杂草和水稻健苗混栽,结果稻苗上发病,而对照的不发病。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证实有数种杂草的根茎部不仅带菌,而且能传病。  相似文献   
60.
早生桑品种育151、育237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杂交方法育成早生桑品种育151、育237,具有发芽早、产叶量高,叶质较优、抗黄化型萎缩病较强等特性,发芽期比早青桑捉早2-3天.比湖桑32号早8天左右.产叶量提高6-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