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8篇
  39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科尔沁沙地典型人工植被区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半干旱沙区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成活与持续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植物种类区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分析表明,不同植物种类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植被区的土壤水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地下水埋深浅的区土壤水分长期维持较高的状态,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沙丘区地下水位深,土壤水分主要依靠降水的补充,固沙植物的生长明显降低了有效土壤水分供给量,多数植物受到水分胁迫的影响.在半干旱沙丘区建立人工植被过程中,应该依照土壤水分状况配置植物种类和栽植密度,以土壤水分状况决定植物分布.地下水位较高区可栽植密度大的乔木或草本植物,而在沙丘区则一定依照降水量栽植适宜的植物和合理的栽植密度,以保证植物的长期稳定生存生长.  相似文献   
472.
在室内对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生物学特性及其形态进行系统观察。在温度为24-28℃,RH 75%-95%,光照12 h的条件下用油棕Elaeis guineensis雄花饲养油棕象甲各虫态,每4 h观察记录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发育情况,测量各虫态体长、体宽、体重等重要发育指标。结果表明油棕象甲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16.00±0.71 h,整个幼虫期的历期平均为2.63±0.05 d,预蛹和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3.21±0.37 d和2.21±0.41 d,油棕象甲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13.67±0.75 d。1龄幼虫体长1.70±0.08 mm,体重0.0006±0.0001 g,之后随龄期迅速增加,至3龄时,体长为2.88±0.06 mm,体重增加到0.0021±0.0001 g。蛹期体长为2.17-3.05 mm,蛹重0.0015-0.0028 g。油棕象甲成虫具有雌雄二型现象,子代性比(雌∶雄)为1.65∶1。油棕象甲是油棕最高效、最安全的授粉昆虫,其基础生物学和形态学研究是该虫室内扩繁技术研究的基础,本研究结果旨在为油棕象甲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3.
为构建北沙柳株型分子辅助育种体系实现高效定向育种,采用水培群体转录组测序与野外训练群体定量PC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RNA-Seq分析中的基因表达量(FPKM值)与冠高比(株型特征值)的相关系数作为预测值,探讨北沙柳株型相关候选基因挖掘技术。结果表明,北沙柳冠高比与FPKM值间存在相关性,在水培预测群体和野外训练群体中保持基本一致的趋势。文献中已报道的株型(或者分枝)相关基因(TAC2、LAZY1b、ZFP4、TB1、SPA2、ABF2和PYL1)的预测值在0~0.6,ATX1、RFK1和FHY1基因(未报道与株型相关)的预测值较高(0.6~1.0),按照“基因个数最少,相关系数最高”的原则,选择双基因组合ATX1+FHY1作为鉴别北沙柳株形的基因。将形态学、转录组学作为一个整体来挖掘株型性状相关基因是本研究特色,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植物、其他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4.
蒙古高原东部草原火频繁发生,波及面广,对畜牧业发展威胁很大。本研究以蒙古高原草原火高频区2001-2020年的MCD64A1遥感火烧迹地数据为基础,利用时空立方体模型挖掘草原火的时空演变模式。结果表明:整体上,草原火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多,以国境线为界的火发生面积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境内,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每隔3~4年出现一次草原火发生的高峰。草原火高频集聚立方体的空间和时间自相关关系比较复杂,火事件的规律性差,不具有连续性,对防火防灾带来困难。草原火发生频率显著高或低的个别点主要分布在人口聚集的镇所在地;呼伦贝尔市东部、西部国境线附近,肯特省北部,东方省西南角、东北部、东南部以及与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草原火虽不连续发生,但近期发生频率较高,需要高度警惕。利用时空立方体挖掘蒙古高原草原火高频区时空演变模式,可为准确、快速识别草原火多发点位及其时空演变特性,网格化管理草原火,管护员巡查调度、草原火预测、降低火灾发生频率等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475.
【目的】探究库布齐沙地人工林滴灌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以及其与土壤分形特征的关系,以期为人工林滴灌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激光粒度衍射法测得土壤粒径分布并计算单重及多重分形维数,通过大田试验明确灌水及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锋动态变化规律,并采用通径和冗余分析等手段探究湿润锋运移与分形特征的联系。【结果】1)库布齐沙地滴灌人工林湿润锋水平及垂向运移可分别用对数函数(R2=0.941~0.990)和幂函数(R2=0.958~0.996)描述;2)砂粒含量高于70%、黏粒低于2.5%土壤条件下,利用粉粒、黏粒含量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能较好地计算停灌后二维水分运移距离(R2=0.839~1.0),但对停灌前适用性较差(R2=0.243~0.403);3)单重分形维数D和信息维数D1、信息维数/容量维数D1/D0、关联维数D2均与砂粉比呈负相关,而滴灌形成的湿润体体积与砂粉比正相关,且D较D0、D1、D1/D0、D2更能解释土壤砂粉比差异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结论】滴灌下人工林水分运移满足函数定量关系,砂粒占比高于70%且黏粒低于2.5%时,土壤质地越粗则湿润体体积越大,可在灌溉策略制定时进行土壤粒径分析,节约决策成本。与库布齐沙地相似环境条件下,滴灌时长6h流量3.0L.h-1时,速生杨和榆树林在停灌后48h需启动下次灌溉,沙柳和旱柳林则不需要。  相似文献   
476.
犊牛自身各项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质较弱,因此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胃肠疾病高发,这是制约当前养殖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原因。犊牛消化不良不仅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还容易诱发继发感染,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死亡的情况,给养殖工作造成极大的打击。为科学防控疫病,还需掌握疾病的病因及其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等,科学防控,促进犊牛健康生长和发育。基于此,文章对犊牛消化不良及其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疫病的防控和牛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77.
为探究败酱草粉对采精应激公羊体况和精液品质的影响,选择体质健康的2~3岁健康公羊15只,随机分为5组进行试验。试验周期为30 d,试验期间测定5组公羊的采食量、饮水量和体重变化,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检测精液品质。结果显示:在公羊饲料中添加败酱草粉能够提高公羊的采食量与饮水量;并且提高公羊精子质量,其中败酱草粉处理3组最明显,采精量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精子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精子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在公羊日粮中添加12%败酱草粉能够缓解采精刺激应激,提高精液品质,并对败酱草粉的添加量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78.
以砂土下进行地表滴灌的沙柳、速生杨、旱柳和榆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径检测激光分析仪进行土壤质地分析得到各土样粒径分布情况,通过HYDRUS-2D/3D数值模拟研究灌水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压力水头和含水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库布齐沙漠北部边缘地区人工林立地土壤中砂粒含量高于70%且黏粒含量低于2.5%,属典型砂质土壤。滴灌流量为3.0 L/h,时长为6 h时,各类人工林根深范围内土壤均能达到饱和含水量,能满足人工林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479.
肠道菌群数量大、种类繁多,会对宿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包括营养代谢、免疫系统调节和抵御感染等,在维持肠道稳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上皮细胞是肠道防御系统的关键。肠道上皮是动物机体抵御微生物的第一道屏障,具有吸收和屏障功能,还是宿主与微生物群交流的主动传感器,而这样的功能是肠道菌群与肠上皮各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论文以肠道菌群与肠上皮细胞中的几类典型细胞之间的互作关系展开论述,旨在为如何通过各类细胞发挥的功能来协调肠道菌群的稳定,进而为预防或治疗某些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0.
为探究纤维素降解菌在堆肥腐熟中的应用效果,试验将高温处理后的畜禽尸体与秸秆混匀后,分为不添加菌剂的对照组和添加1%的耐高温纤维菌(Parageobacillus thermoglucosidasius)的菌剂组,采用好氧静态通风的方式堆肥28 d,测定堆肥过程中的理化参数(温度、pH、含水率、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碳和总氮)和氮素转化功能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等氮素损失相关的指标。结果显示,菌剂组的铵态氮含量和亚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最终总氮含量菌剂组低于对照组。堆肥前期对照组的nirK拷贝数显著高于菌剂组,且与NH4+含量显著正相关;菌剂组的nirS拷贝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NO3-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堆肥中期,对照组的narG拷贝数极显著高于菌剂组,且与NH4+含量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P=0.064);堆肥后期,对照组的nosZ拷贝数极显著高于菌剂组。以上结果表明,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主要通过氨氧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在堆肥的前期来改变堆体的氮素循环,但也会促进反硝化作用导致氮素损失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