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49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因城市用地侵占和种植成本增加等原因,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锐减,严重威胁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持续性。保证茉莉种植可持续性的根本在于花农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农户访谈获取花农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对茉莉种植意愿的数据,使用描述统计法对调查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花农社会基本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获取信息手段、对茉莉花用途的认识深度)和经济特征(当前茉莉单位面积收益、种植者收入在熟悉人群的位置、种植者希望茉莉花单位面积收益)与其种植意愿的关系,找出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花农群体呈老龄化趋势,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获取信息方式较落后单一;对茉莉花的综合认知水平整体不高,一半以上的花农打算继续种植茉莉花;花农掌握信息能力和对茉莉单位面积收入的预期是影响花农是否愿意继续种植的两个主要因素。保证茉莉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茉莉种植补贴、通过政策倾斜吸纳青年人才经营茉莉产业,建立种植业的可持续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的合作,稳定种植业收入;充分利用茉莉种植业的多功能性,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借鉴传统种植技术原理,研发高效的生产设备,提高茉莉种植的生产效率,以降低劳动强度和增加农户收入;加强对花农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知识普及和传统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开设中小学生农业文化遗产文化课和遗产地教育实践课,增进他们对于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感情与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2.
中国GIAHS保护试点: 价值、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中国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留存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同时也对全球可持续农业产生积极影响,并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旨在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目前我国已有4个GIAHS保护试点,即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和贵州从江县侗乡稻鱼鸭系统,2个候选试点,即云南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及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本文基于FAO对GIAHS项目价值标准的解释,系统梳理了这6个试点的概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建议等,以期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指导依据。GIAHS的价值主要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和文化价值、科研与示范价值等。目前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比较效益降低、适龄劳动力大量外流、现代观念的冲击和多重价值认识不足等。文章还提出了对GIAHS试点保护的建议,主要为引入动态保护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宣传力度,建立科学的保护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可持续的保护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多方尤其是社区参与机制以及建立农业文化品牌,形成动态的保护机制等。  相似文献   
83.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凸显。农业除提供食品、纤维等商品产出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与农村环境、农村农业景观、农村生存与就业、食品质量卫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村农业文化以及动物福利等非商品产出相关的环境和社会功能。农业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农业的多功能性密不可分。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为农业多功能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目前,国际社会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众多,但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文化遗产面临各种威胁,我国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给予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包括传统动植物品种的保护与利用价值、传统农艺的保护与利用价值、传统中兽医技术的保护与利用价值、传统农业民俗的保护与利用价值和传统农业景观的保护与利用价值等。同时基于这些价值分析提出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选择与建议。  相似文献   
84.
简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主要畜种的生态、经济适应性 ,提出草畜一体化生产模式 ,即在沙化耕地、退化草滩发展以青刈莜麦为主的人工草地 ,舍饲圈养绒山羊。  相似文献   
85.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3,自引:8,他引:53  
在总结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与特点 ,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文名称及其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闵庆文 《古今农业》2007,(3):116-120
2002年以来,在全球环境基金等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并在世界各地选择了5个不同类型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首批试点,我国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名列其中。本文介绍了该项目概况、中文名称的由来、以讹传讹的几个错误以及我国项目执行情况,并呼吁应当重视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尽快制定国家农业文化遗产标准,尽快建立农业文化遗产清单。  相似文献   
87.
由FAO、UNDP和GEF等推动的GIAHS项目,是为了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建立一个全球达成共识的、持续发展的动态保护系统。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其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对GIAHS的保护还没有经验可循。浙江省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是其中一个被确立为GIAHS的古老而濒危的农业系统,探索了参与式管理中在全球、国家、地方和社区水平上的利益相关方的组成和作用,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参与并提供支持的国际机构、参与并提供支持的国内机构、青田县政府及其领导的各个相关部门、企业和私人团体、社区以及参与式管理的重要一环——社区参与式管理在GIAHS保护中的应用。在分析目前保护区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和利益相关方分析法,重点对社区参与式管理在青田保护区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三项建议:(1)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社区参与理论与方法培训;(2)利益相关方信息交流平台建设;(3)社区参与相关规章制度建立。  相似文献   
88.
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的经济损失估算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绿色屏障,以天然牧场为基础的草原畜牧业是当地的主体经济,但是目前锡林郭勒草原退化沙化严重,成为主要的风沙源。对草原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有助于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将生态环境的基础性作用考虑其中。根据草原生态功能的特点和资料的可靠性,选择典型指标,对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2年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1.09×108元,间接经济损失为12.24×108元,总经济损失为23.33×108元,与2002年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相当;退化草原的恢复费用需要18.11×108元,占2002年GDP的22.1%,而目前草场恢复的资金远远低于理论数值,草原恢复速度低于退化速度。  相似文献   
89.
尤溪联合梯田稻作系统的田间综合管理技术与系统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护联合梯田的生态农业技术遗产资源。[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与农户走访等方法,调查联合梯田稻作系统的田间综合管理技术。[结果]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归纳为以下几点:(1)利用森林蓄水、梯田调蓄、流水串灌和分级截流的方式分配水资源,并根据稻作类型及水稻生育期的需水特性管理水分;(2)采用种植绿肥、放养红萍、秸秆还田、施用厩肥、沤制农家肥,以及种养结合、稻豆间作等措施维持地力;(3)以复种轮作、种养结合和秸秆覆盖为主,人工与化学除草为辅的途径控草;(4)以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相结合防控病虫害。[结论]联合梯田保留的传统田间综合管理技术对维持梯田稻作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蕴含的土地用养结合、物质循环再生与生物和谐共生等生态理念对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景观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作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太行山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方法】文章分析了遗产地的石堰梯田形态特征,景观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并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研究了1990—2017年遗产地的景观演变特征,探讨了景观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结论】与我国南方稻作梯田景观和北方黄土梯田相比,石堰梯田具有以石作埂、土层薄、田间土石混合的独特形态特征;遗产地形成了"林地—石堰梯田—村落—河流/河滩地"的景观立体结构,系统各景观要素共同作用,实现了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水土保持等重要功能;1990年以来遗产地景观发生深刻变化,梯田和草地面积减小,林地显著扩张,建设用地扩大;梯田面积显著缩减,由1990年的24.41%减少到2017年的13.55%,主要转出为林地、抛荒为草地和被建设用地扩张侵占;区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减小,林地的优势地位增强,而梯田和草地景观破碎程度持续加深;遗产地景观演变主要受"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和城镇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