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了研究外源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转基因球虫(TE1)和BJ株(野生强毒)的发育和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BJ株,转基因球虫TE1株繁殖力下降约4倍,低剂量感染时致病性下降明显,但是高剂量感染时依然保持较强的致病性.另外,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TE1有滋养体、第一代裂殖体/裂殖子、第二代裂殖体/裂殖子和大小配子体等内生发育虫体.孢子化卵囊内4个孢子囊并非全部表达黄色荧光蛋白.这些结果说明黄色荧光蛋白和乙胺嘧啶抗性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致病性和繁殖力.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或异源染色体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42.
猪隐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病 ,猪隐孢子虫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本文对猪隐孢子虫病的病原分类、虫体形态和生活史、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防治等方面目前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为猪隐孢子虫病的有效防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法对河南某种羊场新引进的82只1岁左右无角多赛特绵羊球虫感染情况和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0圈绵羊均感染球虫,感染率28.57% ̄100%,平均为84.2%(69/82);多为2 ̄5种球虫混和感染;平均OPG值为839.03(200 ̄4200)。共检出11种艾美耳球虫,分别是:韦不理吉艾美耳球虫(Eimeria weybridgensis)、巴库艾美耳球虫(E.bakuensis)、小型艾美耳球虫(E.parva)、类绵羊艾美耳球虫(E.ovinodalis)、颗粒艾美耳球虫(E.granulosa)、槌形艾美耳球虫(E.crandllis)、阿撒他艾美耳球虫(E.ahsata)、浮氏艾美耳球虫(E.faurei)、贡氏艾美耳球虫(E.gon-zalezi)、爱缪拉艾美耳球虫(E.aemula)、苍白艾美耳球虫(E.pallida),其中前4种为优势虫种。用Miaspro图象分析处理系统软件对各种卵囊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显微照相和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44.
隐孢子虫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的免疫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有效抗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个方面分子质量约15 ku~17 ku、28 ku、23 ku、60ku的蛋白成分为主要有效抗原,其中有些抗原已重组成功并用于隐孢子虫病的特异性诊断和制备免疫治疗制品。隐孢子虫的刺激引起机体的血清、黏膜抗体反应,T淋巴细胞在抗小隐孢子虫(C. parvum )免疫中起主要作用,IFN γ是最重要的细胞因子, TGF β、IL 4、IL 12、IL 15 等细胞因子在IFN γ对C.parvum 的控制中起协同作用,趋化因子可增进T淋巴细胞的效应,生长因子在抗隐孢子虫感染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此外,动物因品种、年龄、营养状况不同,对隐孢子虫感染的抵抗力存在群体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5.
利用机率单位法,测定常山与青蒿水提取物抗结肠小袋纤毛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常山、青蒿抗结肠小袋纤毛虫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3.40、99.59g/L,6h的LG50分别是12.80、48.14g/L,12h的LC50分别是8.275、27.94g/L。常山抗结肠小袋纤毛虫的LC50低于...  相似文献   
46.
笔者拟构建共表达鹅细小病毒(GPV)VP3和鹅白细胞介素-2(IL-2)的分泌性重组乳酸杆菌,评价口服表达融合蛋白GPV VP3-gIL2的重组乳酸杆菌的免疫效果。通过酶切将VP3基因和IL-2基因连接,并在其5′端连入乳酸杆菌的信号肽基因SP,亚克隆到乳酸杆菌整合表达载体pMJ67,电转化入干酪乳杆菌L.CECT5276,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菌GPVVP3-gIL2融合蛋白的表达活性。将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雏鹅后检测血清GPV抗体、小肠黏液sIgA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J-SP-GPVVP3-gIL2,PCR证实质粒pMJ-SP-GPVVP3-gIL2成功整合到乳酸杆菌基因组;Western blot表明重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的融合蛋白GPVVP3-gIL2能与GP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口服重组菌后能特异地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且在第4、5、6周明显高于GPV VP3组和gIL2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雏鹅可以产生抗VP3蛋白抗体,且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显著高于GPV VP3组;小肠黏液sIgA细胞生成的数量自第2周较GPV VP3组和疫苗组显著上升。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GPV VP3-gIL2融合蛋白免疫组能够获得85%的保护率,表明所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后对GPV的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本试验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GPV VP3-IL2融合蛋白的口服乳酸杆菌工程菌,为研究其作为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从河南两个地区猪的粪便中分离纯化了猪源隐孢子虫卵囊。参考隐孢子虫Hsp70基因属特异性引物,用PCR分别扩增了卵囊基因组DNA大小均为1 948 bp的片段,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用试剂盒回收纯化,纯化后PCR产物直接测序。将测得的序列和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分别用ClustalX软件与已报道的相应序列比对,用DNASTAR中的MegAlign分析其同源性,并用PAUP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猪源隐孢子虫两个分离株Hsp70 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9%,与其他隐孢子虫相应序列同源性介于81.9%~99.8%之间,其中与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uis,AF221533)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8%,97.9%;与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AY954592)同源性最低。两个分离株推导Hsp70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00%,同其他隐孢子虫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在92.8%~99.8%之间。本研究为隐孢子虫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8.
河南猪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掌握河南猪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的感染情况,用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调查了郑州、许昌、漯河和禹州等地市6个猪场共417份粪样,并进行了固始品种雏鸡和昆明系小白鼠和长大二元杂交仔猪的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大小初步鉴定为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平均感染率为10.95%,20日龄以前的仔猪未感染,21~40日龄的的仔猪感染率为12.20%,41~60日龄的仔猪感染率为21.19%;猪源隐孢子虫分离株(sucp)不感染5日龄固始品种雏鸡和18日龄正常的昆明系小白鼠,但是能感染免疫抑制小白鼠,对4日龄仔猪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且出现严重的拉稀、脱水等症状.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sucp株寄生在小白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以及仔猪的盲肠、结肠和直肠.  相似文献   
49.
4种粪便检查方法在球虫病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不同粪便检查方法在球虫病预防性检测和临床病例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在无球虫鸡新鲜粪便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模拟临床样品,共8个梯度,然后用改进型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饱和氯化钠溶液漂浮法和改进型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法进行检测和计数。结果显示,改进型直接涂片法检测下限为6000个/g,水洗沉淀法检测下限为3000个/g,这两种方法镜下检测均有大量杂质。饱和氯化钠溶液漂浮法检测下限为100个/g,改进型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法检测下限为300个/g,二者镜下视野中杂质含量均较少。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型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法平均回收率为82.2%,平均变异系数为3.7%;3~5 g为最佳检测粪样重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综合考虑,改进型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法是一种理想可靠的球虫病临床检测方法,在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球虫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0.
为确定焦作某奶牛场奶牛流产是否与新孢子虫感染有关,对采自该奶牛场流产奶牛的胎牛组织进行新孢子虫Nc5基因巢式PCR检测诊断,并用ELISA方法对该奶牛场不同年龄阶段奶牛血清样品进行新孢子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4例流产胎牛样本中有3例检出新孢子虫DNA;新孢子虫血清抗体阳性率达44.80%(112/250),其中,经产奶牛阳性率为55.40%(77/139),未经产奶牛或犊牛阳性率为31.53%(35/111);经产奶牛中有流产史的阳性率为73.17%(30/41),其余未发生过流产的阳性率为47.96%(47/98)。综上推断,新孢子虫是导致该奶牛场奶牛流产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