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66篇
  94篇
综合类   755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701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筛选出适合延庆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设施樱桃番茄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引进了4个樱桃番茄新品种进行春大棚越夏一大茬生产评比试验。结果表明:番茄1843开花、坐果较早, 株高、茎粗生长势较强,成熟果实颜色粉红色、汁液较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667 m2产量和效益均最高,分别为3 051 kg和13 141元,且抗病性、连续坐果性较强,口感、品质较优,适宜在延庆地区春大棚进行越夏茬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42.
基于轻量型残差网络的自然场景水稻害虫识别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准确识别水稻害虫对水稻及时采取防护和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自然场景中水稻害虫图像为研究对象,针对水稻害虫图像的颜色纹理与背景相近以及同类害虫形态差异较大等特点,设计了一个由特征提取、全局优化以及局部优化模块构成的轻量型残差网络(Light Weight Residual Network,LW-ResNet)用于水稻害虫识别。在特征提取模块通过增加卷积层数以及分支数对残差块进行改进,有效提取自然场景中水稻害虫图像的深层全局特征并使用全局优化模块进行优化;局部优化模块通过设计轻量型注意力子模块关注害虫的局部判别性特征。LW-ResNet网络在特征提取模块减少了残差块的数量,在注意力子模块中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减少了浮点运算量,从而实现了模型的轻量化。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LW-ResNet网络在13类水稻害虫图像的测试数据集上达到了92.5%的识别准确率,高于VGG16、ResNet、AlexNet等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且LW-ResNet网络的参数量仅为1.62×106个,浮点运算量仅为0.34×109次,低于MobileNetV3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研究成果可用于移动端水稻害虫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采用定点定期调查和全面普查相结合、室内鉴定与田间防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呼伦贝尔岭东地区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旗的乡镇、农场,对菜用大豆有害生物开展普查。调查发现侵染性病害19种,虫害8目、17科、30种,杂草19科、60种。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低温("小满寒")对早稻幼穗分化期水稻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30℃/25℃为对照,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试验,研究低温(22℃/17℃)下水稻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产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光合色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处理后4 d达最大值。水稻光响应曲线的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及光能初始利用效率均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而光补偿点则呈上升趋势。在荧光参数方面,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及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则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于处理6 d达最大值。叶片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另外,水稻产量、穗长、结实率、成穗率及千粒重等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各个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每穗实粒穗长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千粒重CAT活性,且其关联度均大于1。CAT活性、光能初始利用效率、光饱和点、ETR、Fv/Fm及叶绿素a/叶绿素b等生理生化指标也与产量关联度较高,可作为低温影响下产量评价与估算的指标。  相似文献   
45.
水培花卉就是使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花卉。水培花卉又分为有固体基质水培花卉、无固体基质水培花卉。有固体基质水培分为沙培、砾培、泥炭培等;无固体基质水培花卉又分为直接水培花卉、浮式水培花卉、定植篮水培花卉、雾化水培花卉等多种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46.
本试验将60Co-γ辐照引入苦瓜的鲜切加工过程,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苦瓜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剂量0.52kGy以上的辐照处理对鲜切苦瓜细菌、大肠菌群、肠炎沙门氏菌(D10=0.33),英诺克李斯特菌(D10=0.29)杀灭效果显著;1.86kGy以下的辐照对鲜切苦瓜色度、硬度的影响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0.52~1.86kGy辐照处理对苦瓜的色泽、气味、质地和滋味、组织状态等方面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0.52~1.86kGy辐照剂量可以有效控制鲜切苦瓜中的微生物而不影响其感官品质,能满足糖尿病人的食用要求,货架期可达6d。  相似文献   
47.
黄土耕作坡面溅蚀过程中微地形响应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60mm/h雨强下不同耕作坡面在溅蚀阶段的微地形变化特征,为黄土坡地水土保持耕作方式布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激光扫描量测方法分别获取溅蚀前后4种不同耕作方式(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耙磨整平)黄土坡面微地形相对高程,并对能反映微地形变化的高精度M-ΔDEM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耕作措施下坡面微地形均具有较弱的空间变异,其空间分异主要受耕作措施的影响;降雨对微地形具有一定的夷平效应,且不同耕作坡面在1~1.3m尺度范围内均表现出侵蚀平衡现象;不同耕作微地形对溅蚀均具有阻滞作用,其中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作用。[结论]微地形水系分维能较好地反映复杂的微地形特征,而坡面耕作方式是溅蚀过程中微地形时空变异分布状况的控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48.
机组和泵房的振动是泵站运行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大型灯泡贯流式泵站振动研究现状和抗振安全评价计算分析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对研究机组振动诱发泵房振动的共振校核法、拟静力法、谐响应求解法和瞬态动力时程法等进行了阐述,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就其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49.
介绍了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的国家标准.在生产一致性检查时等速燃料消耗量、多工况燃料消耗量对于装单缸柴油机的三轮汽车最大不超过6.3L/100km和6.8L/100km,装单缸柴油机的低速货车最大不超过9.9L/100km和10.5L/100km.  相似文献   
50.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较优的青贮玉米品种,试验测定11个青贮玉米品种(安早10、东单1991、金岭青贮10、文玉3号、CP1685、新饲玉14、奥玉青贮5102、东单1331、屯玉661、雅玉8号、新饲玉11)的物候期观测指标(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乳熟期、腊熟期)、农艺性状指标(株高、穗位高、单株叶片数、茎粗)、产量指标(鲜草产量、鲜干比和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1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青贮玉米品种均能在赤峰地区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期为94~125 d,其中最短的是安早10,最长的是新饲玉11。11个青贮玉米品种的株高在260.02~327.04 cm之间,最高的是雅玉8号,最低的是安早10;穗位高在103.50~175.01 cm之间,最高的是雅玉8号,最低的是安早10;单株叶片数在12.13~18.71片之间,最多的是奥玉青贮5102,最少的是安早10;茎粗在18.62~24.98 cm之间,最大的是奥玉青贮5102,最小的是东单1991。11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鲜草产量在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