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46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2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90篇 |
农学 | 276篇 |
基础科学 | 484篇 |
197篇 | |
综合类 | 2504篇 |
农作物 | 350篇 |
水产渔业 | 284篇 |
畜牧兽医 | 1632篇 |
园艺 | 561篇 |
植物保护 | 1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287篇 |
2013年 | 203篇 |
2012年 | 279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284篇 |
2009年 | 287篇 |
2008年 | 319篇 |
2007年 | 277篇 |
2006年 | 277篇 |
2005年 | 298篇 |
2004年 | 303篇 |
2003年 | 298篇 |
2002年 | 320篇 |
2001年 | 210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59篇 |
1996年 | 163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129篇 |
1993年 | 161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应用孕马血清(PMSG),结合阴道海绵栓,人为控制适龄母羊的发情季节和发情时间,使适龄母羊在同一时间发情、配种、产羔。用同期发情技术处理经产小尾寒羊母羊200只,0~72 h发情167只,同期发情率83.5%;怀孕121只,受胎率72.45%:产羔228只,产羔率188.43%。 相似文献
92.
本文研究了挤压对米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响,并用强饲法对3×6只种公鸡进行代谢试验,测定挤压后米糠代谢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97.
兰晓君金艳丽姚拓周恒张建贵李昌宁杨晓玫陈建纲 《草原与草坪》2022,(3):132-138
为了筛选出兰州地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高效共生固氮的根瘤菌,从兰州市安宁区绿化带白三叶根瘤内分离出6株疑似根瘤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来确定这6株菌的分类地位,并对鉴定为根瘤菌的菌株通过回接试验筛选高效根瘤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6株菌16S rRNA序列与Rhizobium anhuiense、R.laguerreae、R.leguminosarum和R.sophorae的相似性最高(99.77%~99.92%),且聚集在一个分支,是根瘤菌属的成员;回接试验显示,接种根瘤菌GAU-00001、GAU‐00002、GAU‐00005和GAU‐00006的白三叶结瘤数分别是18.2、16.7、17.7和19.2;株高分别是(15.2±0.3)、(14.3±0.3)、(14.6±0.6)和(15.1±0.2)cm;鲜重分别是(0.324±0.002)、(0.318±0.005)、(0.315±0.005)和(0.321±0.027)g;干重分别是(0.06±0.007)、(0.062±0.027)、(0.06±0.01)和(0.062±0.01)g;粗蛋白含量分别是(21.27±0.49)%、(20.2±0.26)%、(20.7±0.31)%和(21.37±0.37)%;粗脂肪含量分别是(8.24±0.01)%、(8.11±0.16)%、(8.23±1.0)%和(8.25±0.23)%,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CK、GAU‐00003和GAU‐00004的处理。由此,菌株GAU‐00001和GAU‐00006是最适宜接种兰州白三叶的根瘤菌菌株。 相似文献
98.
99.
100.
为了解西藏地区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从33个RAPD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8个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西藏地区的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江达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等11个类群的核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Nei氏标准距离和UPGMA聚类法分析了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在0,185 7~0.405 3之间,其中帕里牦牛最小(0.185 7),说明相对较纯,群体较整齐;而工布江达牦牛最大(0.405 3),显示该群体内部具有较多的遗传变异.(2)在11个类群中,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分别为:工布江达牦牛(0.405 3)>江达牦牛(0.353 6)>斯布牦牛(0.344 8)>康布牦牛(0.342 8)>嘉黎牦牛(0.332 3)>桑日牦牛(0.282 3)>巴青牦牛(0.279 3)>桑桑牦牛(0.269 8)>丁青牦牛(0.259 7)>类乌齐牦牛(0.224 1)>帕里牦牛(0.185 7),具有西藏东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预示着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起源地之一.(3)遗传距离构建的分子聚类关系图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帕里牦牛(PL)为一类,其余10个牦牛类群为另一类.综上所述,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种或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显著,这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的遗传基础,是将来培养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西藏牦牛品种可分为2大类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