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乳牛的一种常见产科病,是造成母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我们对东北地区某些奶牛场的统计,其发病率可达20~30%。它严重影响乳牛的繁殖,给乳牛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该病的研究仍为家畜生殖疾病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母猪性发育及性周期过程中外周血浆LH、FSH的分泌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猪的性发育和性周期受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虽然下丘脑起着主宰作用,却受到主要由卵巢和腺垂体分泌的生殖激素的影响。LH、FSH是由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在调节性发育和性周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从激素的放免方法建立以来,已能观察到性发育和性周期中促性腺激素的动态变化。1 性发育过程中LH、FSH的分泌胎儿是非常活跃的激素生产单位,胎儿内分泌活动对分娩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妊娠晚期胎儿体内合成大量促性腺激素,并且带到出生后,因而仔猪刚出生后血浆中LH、FSH浓度很高。Ponzilius等…  相似文献   
13.
以乳牛L-选择素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1只,相隔14d进行3次免疫,抗原用量每次30big,首次免疫后第116d进行尾静脉加强免疫,抗原用量10μg。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接种12块96孔板。以L-选择素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检测阳性孔,有限稀释法克隆阳性孔,筛选出6株杂交瘤细胞。小鼠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McAb,并对其分别进行Ig亚类测定。结果,6株杂交瘤细胞7810、10F6、10E2、5C6、12G7和llA3的Ig亚类分别是IgG2a、IgG2a、IgG2b、IgG1、IgG1和IgG1。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间接荧光标记及胶体金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和低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L-选择素在健康泌乳中期乳牛(A组)及患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临床型(B组)和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C组)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三者表达L-选择素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7.90%、97.69%和96.67%(收集5000个细胞),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患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的阳性率从3次测定的结果看是逐渐增加的;L-选择素表达的间接荧光强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患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牛组内差异也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到的中性粒细胞表面脊样结构的分布及形态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家畜产科学》历来都把胎儿发生腐败气肿的难产列入剖腹产的禁忌症。关于此类难产牛的剖腹产,近年来国内已有所报导。我们从1973年以来,在产科门诊中,对胎儿腐败气肿难产乳牛的剖腹产术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西藏高原环境条件下内江母猪性周期FSH、LH、E2、P4的含量,探讨了高原环境对母猪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内江母猪LH峰出现在周期1d,在3d可见LH的上升,达到另一小峰;FSH的分泌无明显规律,在周期15d出现FSH峰,在2d出现另一小峰;E2在LH峰前1d达到最大值(20.509±6.636)pg/mL;P4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P4峰产生于13d, P4基础浓度及峰值均显著高于平原其它猪种近2~3倍.  相似文献   
17.
淀粉渣中毒引发出血性乳房炎的报道较少.对长春市某奶牛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发生的5例出血性乳房炎合并爬卧症的母牛进行调查研究.发病母牛症状基本类同,患牛均为高产奶牛,产后1个月左右发病,先发生出血性乳房炎,全身症状较重,病程急剧,多于当日或次日即出现爬卧不起症状,经数天后即出现特异性的蛙泳姿势.该病用补钙疗法无明显效果.宰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经研究证明该病主要是淀粉渣中毒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19.
奶牛乳腺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奶牛乳腺炎是制约奶牛业发展和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各种类型的乳腺炎特别是隐性乳腺炎的发病数约占泌乳期奶牛总数的1/3,而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降低牛奶品质、危害消费者健康、延长产后发情期、增加奶牛淘汰率.而且是降低奶牛业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死胎滞留引发两个泌乳期郭顺元(解放军农牧大学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笔者在东北地区某奶牛场遇到1例死胎滞留1年,胎儿发生浸软分解,进行成功引产的病例。该牛先后产生两个泌乳期,每次泌乳高峰可达17.5kg。每个泌乳期可产奶3500kg。病史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