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132篇
基础科学   56篇
  73篇
综合类   602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380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和政县杂交油菜制种技术及制种业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和政县杂交油菜制种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杂交油菜制种技术,通过和政县发展杂交油菜制种业优势的分析,说明了和政县发展杂交油菜制种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3.
魔芋是镇雄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产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由于镇雄县魔芋软腐病的大面积发生,影响了魔芋的产量和品质,制约了该县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科学防治魔芋软腐病,就成了提高镇雄县魔芋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举措。介绍了魔芋软腐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4.
为了确立红树莓组培苗生长的适宜光质和光强,以红树莓"海尔特兹"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下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光质处理中,除R/B(红光∶蓝光=1∶1)处理外,Chl a(叶绿素a)、Chl b(叶绿素b)和Ct(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R/B比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hl a和Ct均在2R/B(红光∶蓝光=2∶1)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1.344、1.716mg·g~(-1),Chl b则在R/2B(红光∶蓝光=1∶2)处理最高,为0.423mg·g~(-1),Chl a、Chl b和Ct均以10R/B(红光∶蓝光=10∶1)处理最低,分别为0.130、0.033、0.163mg·g~(-1),均显著低于其它光质;Chl a/b(叶绿素a/b)在10R/B、2R/B和R/B处理下较高,分别为3.942、3.709、3.653,呈现阳生植物的特性,而在6R/B(红光∶蓝光=6∶1)、W(白光)、4R/B(红光∶蓝光=4∶1)等处理下较低,分别为2.729、2.730、2.747,呈现阴生植物的特性;在R/2B处理下,红树莓组培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表现极优,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值达到0.881,而10R/B处理下,Fv/Fm值降低到0.355,且显著低于其它光质处理;光强处理中,随着光强的增加,Chl a、Chl b和Ct呈现递减的趋势,最大值由1.218、0.503、1.720mg·g~(-1)分别降低到0.907、0.302、1.209mg·g~(-1),均形成显著差异,Chl a/b则表现为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达到最大值,为3.042,且3种光强处理差异显著;叶片的Fo(初始荧光)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180.000,Fm(最大荧光值)则在1 5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907.000,而叶片的Fv/Fm、Fv/Fo(PSⅡ的潜在活性)、Φ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Rfd(可变荧光下降比值)则均随着光强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均在1 000lx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0.847、5.573、0.815、4.200。  相似文献   
35.
<正>昆明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地貌复杂多样,垂直气候较明显。春季野生药用蜜源植物较多,对蜂群繁殖和蜂蜜生产十分有利。一些野生药用蜜源植物,在深山中,不受农药化肥的污染,又具有药用价值,生产出的蜂蜜深受当地人民的欢迎。笔者在人烟较少的山区,拍摄到一些药用蜜源植物的照片,借助所摄照片,对昆明地区山区的野生药用蜜源植物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6.
我经营的时风牌三轮农用运输车,高压油管连续3次断裂,却找不到原因。是油管质量有问题吗?我每次买的都是正规厂家的产品,不应该有问题呀。正当我犯难时,一阵摩托车的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深思。原来是乡农机管理员发送第2期《山西农机》路过这里。我从管理员手中接过杂志急忙翻阅,“真神了。这期《山西农机》正好刊登有《高压油管的正确安装》一文,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原来,喷油器一端的锥体有缺陷,致使油管连接螺栓上的锥穴不能很好地吻合,导致高压油管连续断裂。更换了喷油器一端的锥体,并按此文介绍的方法安装后,机车再没发生油…  相似文献   
37.
以2年生"海尔特兹"树莓为试材,研究了红树莓根系一年中保护酶、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旨在了解红树莓根系活性物质及内含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波动性较大,一年有4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根芽萌动期(3月15日)为42.22U·g~(-1) FW,第2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41.76U·g~(-1)FW,第3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60.20U·g~(-1) FW,第4次高峰在落叶期(11月1日)为51.89U·g~(-1)FW;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年有2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48.73U·g~(-1) FW,第2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60.84U·g~(-1)FW;根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一年有2次活动高峰,第1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21.37U·g~(-1)FW,第2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24.18U·g~(-1)FW,为全年最高。根系活力一年有3次高峰,第1次在根芽活动期(3月15日)为317.22μg·g~(-1)·h~(-1)全年最高,第2次高峰在现蕾期(6月15日)为261.82μg·g~(-1)·h~(-1),第3次高峰在果实末熟期(10月1日)为311.95μg·g~(-1)·h~(-1)。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一年有4次高峰,第1次高峰在根芽活动期(3月15日)为37.9mg·g~(-1),第2次高峰在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为29.3mg·g~(-1),第3次高峰在果实初熟期(8月1日)为40.5mg·g~(-1),第4次高峰在果实末熟期(10月1日)为37.6mg·g~(-1)。根系淀粉的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芽活动(3月15日)至初生茎生长期(5月1日)根系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现蕾后(6月15)淀粉含量逐渐上升。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根芽活动(3月15日)开始上升,在根芽出土后(4月15日)达到1个高峰,为4.91mg·g~(-1),随后开始下降,初生茎生长期(5月15日)以后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以双季红树莓‘海尔特兹’为试材,采取田间随机取样法,对比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以探索红树莓果实成熟期影响叶片早衰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结果表明: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和末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的全N含量分别为22.85、21.74、20.47mg·g~(-1)和21.43、19.26、17.35m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植株中部叶片在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全氮(N)含量分别为24.50、23.32mg·g~(-1)和20.71、19.12mg·g~(-1),差异显著。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和末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全磷(P)含量分别为1.20、1.13、1.13mg·g~(-1)和1.05、1.01、0.96mg·g~(-1),差异显著。果实成熟初期和盛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全镁(Mg)含量分别为9.38、10.01mg·g~(-1)和8.26、7.90m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植株中部叶片果实成熟盛期、末期,全Mg含量分别为10.02、11.54mg·g~(-1)和8.20、8.91m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植株下部叶片在果实成熟初期和盛期,全Mg含量分别为10.41、11.06mg·g~(-1)和9.11、9.30mg·g~(-1),差异显著。果实成熟初期和盛期,正常和早衰植株上部叶片全铁(Fe)含量分别为558.41、1 198.22μg·g~(-1)和314.94、454.09μg·g~(-1),差异显著;正常和早衰下部叶片在果实成熟初期、盛期和末期,全Fe含量分别为1 343.82、1 561.57、2 011.20μg·g~(-1)和909.03、1 139.30、1 559.66μg·g~(-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9.
以红树莓‘海尔特兹’继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处理下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形态、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碳氮代谢,以确立红树莓组培生根苗生长的适宜光质。结果表明:随着R/B(红蓝比)的增加,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株高由1.514cm逐渐增加到最大值1.638cm,在4R/B(红∶蓝=4∶1)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但与对照W(白光)之间差异不显著,随后株高又随着R/B的增加而减小,在10R/B(红∶蓝=10∶1)处理下表现为最小值0.681cm,显著小于对照W;茎粗则随着R/B的增加由最大值0.101cm逐渐减小到最小值0.076cm,R/4B(红∶蓝=1∶4)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与对照W之间差异显著,10R/B处理下表现为最小值,与对照W之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生根率以及根长与茎粗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随着R/B的增加而减小,在R/4B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分别为0.751cm2、0.786、1.369cm,在10R/B处理下表现为最小值,分别为0.211cm2、0.357、0.369cm;SOD及CAT活性均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1.832μg·g~(-1)FW、H_2O_25.902mg·g~(-1)FW)增加到10R/B处理下的最大值(10.953μg·g~(-1)FW、H_2O_246.978mg·g~(-1) FW);POD活性随着R/B的增加先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5.511μg·g~(-1)FW)逐渐增加到4R/B处理下的最大值(20.934μg·g~(-1)FW),随后又随着R/B的增加逐渐减小;MDA含量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7.357nmol·g~(-1)FW)逐渐增加到10R/B处理下的最大值(10.880nmol·g~(-1)FW),极显著高于对照W;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着R/B的增加由200.204mg·g~(-1)增加到最大值313.917mg·g~(-1),在R/B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W,随后又随着R/B的增加逐渐减小到最小值154.172mg·g~(-1),显著低于对照W;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16.903mg·g~(-1))增加到10R/B处理下的最大值(33.180mg·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大值(12.507mg·g~(-1))减小到10R/B处理下的最小值(2.147mg·g~(-1))。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