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泗水裘皮羊鞣后羔皮的物理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山东泗水裘皮羊4个年龄组,即2-5日龄(小毛)、10-25日龄(中毛)、30-60日龄(大毛)、6月龄共24只个体鞣后羔皮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皮板的抗张强度为8.68-14.86N/mm^2撕裂强度为22.62-55.45N/mm,规定负荷(试受到5N/mm^2拉力)伸长率44.67-72.33%,崩裂强度为360.65-344.77N/mm,收缩温度为65.90-90.77℃;皮重为140.00-416.33g,皮厚为0.94-1.23mm,总面积为1690.67.3418.67cm^2。有花面积占总面积的84.44%-99.86%。以上各物理性能指标,除皮板的规定负荷伸长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外,其余各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毛、大毛、6月龄羔皮的皮厚部位差均较小(P<0.05)。  相似文献   
22.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域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草食动物养殖,尤其是肉兔养殖。然而,该区域肉兔产业化水平不高,肉兔屠宰及兔肉加工产业缺乏相关行业标准,限制肉兔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集中表现在:屠宰性能分析、胴体分割分级和肉品分析缺乏科学的操作规范,相关检测标准不完善等。本文从黄河三角洲地区肉兔产业发展实际出发,以伊拉肉兔为例,对肉兔屠宰、胴体分割与性状、肉品检测与品质分析技术进行论述,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为肉兔产业规范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与生态发展。本技术规程对盐碱地区域肉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区域资源高效生态利用,有重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原核表达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gp85囊膜蛋白诱导雏鸡产生保护性抗体及抗ALV-J感染的作用,本研究采用ALV-J gp85重组蛋白与不同免疫佐剂接种雏鸡,检测其免疫后血清抗体变化,并在二免后第35 d进行攻毒,检测鸡体内病毒血症。结果显示单一gp85重组蛋白只能诱导少部分雏鸡产生抗体,抗体效价较低、维持时间短;而弗氏佐剂(F)和CpG(C)佐剂联合重组蛋白能够使所有的免疫鸡产生抗体,效价较高,维持时间约56 d;二次免疫可以增强免疫效果,高效价抗体维持时间进一步延长。重组蛋白免疫组减少病毒血症的免疫保护率为33.3%,而F佐剂组及F和C佐剂与重组蛋白联合免疫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3.8%和66.7%;另外,F和C佐剂与重组蛋白联合免疫明显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以上结果表明使用F和C佐剂可以增强gp85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产生较好免疫保护作用,为开发有效的ALV-J亚单位疫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 )于1988年首先发现于英国[1],随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2.3.4] .崔治中等[5.6]在1999年也分离到了该病原,并对该分离株做了致病性试验.除了引起肿瘤外,最近还发现雏鸡感染ALV-J后,其生长性能低于未感染的肉鸡[7].自该病出现以来,已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发展.本病毒能诱导肉鸡产生骨髓细胞瘤病(ML)、肾瘤和其他多种肿瘤,死亡率为1%~2%,偶尔可高达20%.目前这种肿瘤病世界各地均有所流行,出现强毒力致病型毒株的报道不断增多,并且引发其他疾病的免疫失败,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也是当今巨大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我国禽白血病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近3年来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我国禽白血病临诊发病、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调查及研究报告,结果发现:禽白血病在我国蛋鸡中的流行有加重趋势,在地方品种中的流行也很严重,而在肉仔鸡群中的流行逐渐减少。此外,禽白血病病毒与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7.
3种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亚型外源性鸡白血病病毒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稳定、快速从感染鸡体内检测或分离外源性鸡白血病病毒(ALV)的简易方法,作者使用A亚型(ALV-A)、C亚型(ALV-C)以及2株J亚型(ALV-J-PY和ALV-J-WS)鸡白血病病毒(ALV)按高、中、低(即100、10、1μL)3种接种量人工接种DF1细胞,在接种后不同时间用A、B、C 3种ELISA试剂盒检测ALV抗原(P27)。结果表明,对ALV-A和ALV-J-PY,高剂量接种时,用A试剂盒在接种后第3天即可检测出;低剂量接种时,第7天可检出。使用B试剂盒,2株病毒的检出时间延长(高剂量组分别为第7天和第5天;低剂量组分别为第15天和第13天);使用C试剂盒,所需检出时间最长(接种后第13天)。对ALV-C和ALV-J-WS毒株,A试剂盒对高剂量组,分别能够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9天检出,其它中、低接种量组15 d内均没有检出;而B、C2个试剂盒对3个接种剂量组均没有检测出。从以上结果看出,3种ELISA试剂盒对3种亚型ALV毒株的检出时间存在明显不同,A试剂盒灵敏度最高,能最早作出检测;B试剂盒灵敏度次之。同时,无论使用哪种试剂盒ALVs的检出时间与病毒接种量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外源性ALV的检测及病毒分离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利用ELISA试剂盒,对百日鸡的禽白血病抗体和抗原进行了检测。在5个百日鸡父母代鸡群中,1个鸡群的ALV-J抗体阳性率为57.14%,其余鸡群皆为阴性;所有鸡群的ALV-A、B抗体均为阴性;ALV p27抗原除1个鸡群为阴性外,其余鸡群阳性率都较高。在百日鸡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例中,肝脏、脾脏和肾脏显著肿大,且有弥漫性分布的肿瘤结节;在其他脏器也呈现肿瘤结节。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其脏器等组织中,有一定比例的胞质含红色嗜酸性颗粒的髓细胞样瘤细胞与成淋巴细胞,排列致密呈局灶性生长,正常的组织细胞被挤压或破坏。超微病理观察,在脾脏和法氏囊等组织中均看到病毒颗粒,有囊膜,直径约100nm。部分淋巴细胞核膜、细胞膜水肿或溶解破裂,线粒体和内质网也水肿或池变大、细胞质中出现很多空泡状结构。肿瘤细胞的增多以及细胞内和细胞间的水肿,可能是各脏器严重肿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干扰素因其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兔干扰素的研究与其他动物干扰素的研究相比较为落后.文章综述了兔干扰素的分类、原核表达、真核表达、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兔干扰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复方中药提取物对REV诱发的免疫抑制鸡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提取物对REV诱发的免疫抑制鸡的免疫增强作用,建立测试某些中药制剂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模型。【方法】分别在临床健康鸡和在1日龄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诱发了免疫抑制状态的鸡测试了中药制剂对鸡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随饮水饲喂黄芪、党参、淫羊藿和甘草复方中药浸出物,在健康鸡对鸡新城疫病毒(NDV)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AIV)灭活疫苗免疫后的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在REV诱发了免疫抑制的鸡,该中药浸出物可显著提高对NDV和H5-AIV的HI抗体滴度(P<0.01),虽然仍显著低于未经REV感染的对照鸡。【结论】REV诱发的免疫抑制状态下的鸡,可作为测试某些中药制剂免疫增强作用的一种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