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12篇 |
免费 | 277篇 |
国内免费 | 7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07篇 |
农学 | 1068篇 |
基础科学 | 868篇 |
739篇 | |
综合类 | 5712篇 |
农作物 | 848篇 |
水产渔业 | 544篇 |
畜牧兽医 | 3028篇 |
园艺 | 968篇 |
植物保护 | 3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309篇 |
2022年 | 373篇 |
2021年 | 415篇 |
2020年 | 369篇 |
2019年 | 542篇 |
2018年 | 550篇 |
2017年 | 257篇 |
2016年 | 368篇 |
2015年 | 400篇 |
2014年 | 814篇 |
2013年 | 731篇 |
2012年 | 767篇 |
2011年 | 834篇 |
2010年 | 827篇 |
2009年 | 706篇 |
2008年 | 728篇 |
2007年 | 703篇 |
2006年 | 582篇 |
2005年 | 484篇 |
2004年 | 498篇 |
2003年 | 433篇 |
2002年 | 410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317篇 |
1999年 | 247篇 |
1998年 | 228篇 |
1997年 | 216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64篇 |
1994年 | 177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50篇 |
1991年 | 136篇 |
1990年 | 136篇 |
1989年 | 95篇 |
1988年 | 86篇 |
1987年 | 90篇 |
1986年 | 75篇 |
1985年 | 70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52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绿豆品种资源萌发期耐碱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皿培养,以混合碱Na HCO3∶Na2CO3(摩尔比)为9∶1模拟典型东北地区碱胁迫环境,在萌发期以50 mmol L–1溶液处理34份绿豆品种资源,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每培养皿放30粒种子。培养第3天测定发芽势,第7天测定发芽率、下胚轴长、胚根长、下胚轴干重、胚根干重等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参试材料耐碱性综合评价,并进行因子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耐碱性排序表明,不同绿豆品种资源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聚类分析把参试材料按耐碱性强弱分为4大类,白绿11等9份材料为耐碱类型,公绿1号等19份材料为耐碱中间类型,吉绿3号等5份材料为碱敏感类型,潍绿7号为碱极敏感类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萌发指数、下胚轴干重、胚根长分别在萌发因子、生物量累积因子和伸长因子中的负荷量最大,可作为绿豆萌发期耐碱性鉴定的适宜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研究濒危植物马槟榔的种子繁殖和压条繁殖方法,为其异地保护、繁殖和有效利用建立基础。探索种子预处理方法、存放时间、播种方法以及不同激素、温度、基质等对发芽率的影响,并研究普通压条和高空压条繁育技术。马槟榔种子为中度顽拗性种子,去除果皮后:晒干种子发芽率低;30℃烘干24 h种子发芽率为0;阴凉处晾干表面种子发芽率最高,离开母体种子约72天后种子失去活力。其最佳播种方法为:每年的11-12月,用新鲜种子播种,播种基质为红壤土:椰糠=1:1;对种子进行开裂处理和激素处理有助于种子快速萌发并提高发芽率,而以10 mg/L GA3的效果最佳,提前至少5天萌发。高于65℃低于100℃的热水处理4 h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高空压条是马槟榔较好的压条繁殖方法。该研究成功探索出了马槟榔较好的常规繁殖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该植物的异地保护和小规模扩繁。 相似文献
993.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大花萱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经过萱草叶枯病菌毒素离体筛选获得抗病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突变体。以不同浓度剂量EMS诱变处理大花萱草子房诱导的愈伤组织和分化芽,用经过毒力检测的萱草叶枯病菌毒素粗提液进行离体筛选,通过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毒素粗提液,对愈伤组织进行浓度递增法和分化芽一步筛选法,获得抗叶枯病突变体材料。结果表明,0.50%~0.75%EMS处理愈伤组织60 min,0.75%~1.00%EMS处理分化芽60 min,分别获得半致死剂量效应。对存活的愈伤组织进行病菌毒素浓度递增逐步筛选(10%30天~20%30天),分化芽用40%的毒素液一步法筛选21天。经定向筛选,初步获得抗叶枯病分化芽突变体103株,有待进一步进行抗病鉴定。愈伤组织未能获得抗病突变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94.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同供试品种的茎叶夹角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随着株型紧凑型增强,该参数值增大;在生育后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LAI各密度下大体表现为GY115较高,ND108次之,ZD958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LAI增大,紧凑型ZD958植株下位叶片的衰老速率相对减慢。供试品种群体中、下部1 d内各测定时期光截获的数量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不同株型品种相比减小的幅度依数值大小依次为GY115,ND108和ZD958。随密度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但以ZD958降低幅度较小,ND108次之,GY115较大。不同株型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海岛棉染色体置换陆地棉一对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的置换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抗黄萎病性和纤维品质基因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海岛棉1号染色体可以增加株高;16、17、18、4号染色体携带降低铃数基因;22Lo、22Sh、16、11Sh、26Lo号染色体可以提高衣分;大部分染色体降低铃重。16、26Lo染色体可以增强抗黄萎病性。对纤维品质性状分析表明,14Sh、26Lo号染色体可以提高纤维长度;14Sh、15Sh号染色体可以提高强度;4号染色体可以降低麦克隆值;22Sh、16、22Lo、11Sh号染色体可以提高伸长率。推测这些染色体上可能具有对应性状的基因。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采用微波膨胀处理烟梗,将处理前后的烟梗按常规工艺制成梗丝,分别测定了2种梗丝中的8类77种致香物质并对比分析及感官评吸。结果显示:微波处理烟梗制成的梗丝与常规梗丝相比,醇类和酯类致香物质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酚类和烯烃类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98%和10.33%;醛类、酮类、酸类和杂环类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7.54%、12.99%、39.15%和30.83%;感官品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