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4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0篇 |
农学 | 211篇 |
基础科学 | 150篇 |
108篇 | |
综合类 | 1153篇 |
农作物 | 186篇 |
水产渔业 | 81篇 |
畜牧兽医 | 644篇 |
园艺 | 220篇 |
植物保护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119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83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山羊和绵羊易感;临床症状以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可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确诊.预防本病最有效的办法是提前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一旦发病必须及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2.
按100头以上和100头以下母猪的标准,从广西4市27家养殖场分别采集已经免疫过口蹄疫疫苗后1个月的仔猪、肉猪和母猪血清1 080份,使用阻断ELISA方法对样品的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00头母猪以上的猪场抗体合格率和100头母猪以下猪场差异极显著。抗体离散度均较高,均不符合要求。使用合成肽疫苗比灭活疫苗能产生较好的抗体,差异显著。结果提示,应该加强对种猪的口蹄疫免疫,根据个体的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免疫,以达到提高群体抗体均匀度。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州鲈配合饲料中,利用磷虾粉等量替代鱼粉,比较不同试验饲料对加州鲈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在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中分别用磷虾粉等量替代0%(L1)、10%(L2)、20%(L3)、30%(L4)、40%(L5)、50%(L6)、60%(L7)鱼粉,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鱼初始均重为(95.32±0.77)g/尾,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1)随着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加州鲈的增重率随之降低,其中60%磷虾粉替代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30%磷虾粉替代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磷虾粉替代组(P0.05),肥满度以20%、30%磷虾粉替代组较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20%、30%磷虾粉替代组的SOD、POD和GOT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GPT活力以及MD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肝脏中粗脂肪和肝糖原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加州鲈鱼体肌肉中的水分,灰分和粗脂肪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粗蛋白质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20%磷虾粉替代组显著高于60%替代组(P0.05);10%磷虾粉替代组显著提高了肌肉中必需氨基酸以及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L2与L5组肌肉中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磷虾粉是优质的蛋白源,适量替代鱼粉可以提高加州鲈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肌肉口感风味,建议加州鲈配合饲料中磷虾粉的添加量为10%~30%。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并完善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的原代分离培养技术,试验通过对SCs的取材、分离、消化、培养等步骤的改进获得SCs,并应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从形态学、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冻存复苏活力、SCs表面标记物的检测、成肌细胞分化能力及RT-PCR鉴定等方面对SCs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小鼠骨骼肌SCs呈梭形或纺锤形,细胞饱满且折光性强,生长曲线呈标准的S型,克隆形成率高达(56.11±1.73)%,冻存复苏后细胞活率为(96.67±0.87)%,表达desmin、c-Met、Myf5、Myo D等S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后能形成多核肌管并表达成肌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Mylpf。说明小鼠骨骼肌SCs体外培养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5.
为了提高多花黑麦草在早春的生产性能,因此在早春分蘖期分别用0.1、0.2、0.3mg/g的赤霉素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多花黑麦草的生长特性及品质。试验结果表明:0.2、0.3mg/g赤霉素处理使多花黑麦草株高、再生草株高、干草产量、蛋白质产量明显提高,且3个处理浓度以0.3mg/g效果最好;0.1、0.2、0.3mg/g赤霉素处理使多花黑麦草粗蛋白含量分剐比对照提高1.16%、0.91%、1.18%。随赤霉素处理浓度的提高,加速了多花黑麦草拔节进程,茎叶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索稀土对沙打旺产籽和产草的影响,笔者等于1986年9月20日至10月4日进行了沙打旺喷施稀土的试验。试验区为沙质土壤,pH为6.9,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雨量为679毫米,年日照2362.5小时,供试 相似文献
47.
48.
莱姆病也叫慢性游走性红斑,是由伯氏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1921年,瑞典医生Arvid Afgelius首次报道了慢性游走性红斑。1970年美国也有慢性游走性红斑的报道。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克州莱姆城的儿童中发生本病,故后来以此城命名,称为莱姆病。1982年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蒸汽添加量以及不同的压力环直径条件下,挤压膨化对大豆中脲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膨化温度在120℃时,大豆中的脲酶活性被严重破坏,为0.35,较原料中的5.36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使大豆中的脲酶活性含量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0.4以下。膨化大豆中脲酶的活性与原料中水分存在着二次线性关系,其方程为Y=0.0507X^2-0.3513X+0.712。要得到品质优良的膨化料,也不能忽视压力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鱼类暴发性疾病与池塘主要水化因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非常迅速,鱼产量由过去的1500~3000kg/hm2提高到现在的15000~22500kg/hm2,养殖品种也由过去的单一草、链、鲤鱼养殖发展为多品种混养,常规鱼类与名特优新品种混养;饲喂方式由打草投喂改为全价配合饲料投喂。然而在夺取养殖高产的同时,2004年却伴随着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生,发病鱼类主要是草、链、鲫鱼,其次是黄颡鱼、斑点叉尾鱼回。主要症状为体表、鳃盖、鳍条、内脏充血,其发病率、死亡率在我市冷水滩区城郊附近的一些池塘高达80%,属历史罕见,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在该病流行期间(5~8月),笔… 相似文献